楼主: sy?
574 0

周末证券:专家视点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博士生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5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8190 点
帖子
241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2-29
最后登录
2016-6-14

楼主
sy? 发表于 2016-4-23 18:14:2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A股表现为何全球最差?
李志林

        中国股市26年中,经济平均以8.7%的速度高增长,在全球一枝独秀,但股市表现最差,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更是在全球垫底。本以为,证监会主席易人之后,这种局面会有所改观,但从中国股市近期的表现看,再次陷入全球倒数第一的窘境。
        尽管国际著名投行高盛、美银、美林均看好中国今年出现牛市,国内多位著名投行人士都看涨20%至3600点;尽管自3月下旬起,在3000点上方已收盘了 16天,在3030点上方收盘了8天,在3050点上方收盘了5天。照理平台搭得很扎实,换手很充分,基本面、政策面也支持向上突破。然而,本周三,在没 有利空消息情况下,四大指数突然大跳水,使好不容易构筑的3000点平台功亏一篑,表明市场仍然十分脆弱。
        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商品期货异常火爆导致股市失血。
        连日来,期货市场的涨停潮在上海、郑州、大连三大市场不断扩散,从沥青、铁矿、鸡蛋、豆粕、大豆、淀粉、玉米到螺纹钢、焦煤、乙烯、焦炭,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涨疯了。铁矿石创了14个月的新高。
        尤其是周四4月21日,螺纹钢期货的成交金额是惊天动地的6056亿元!而同一天,沪深两个交易所的成交金额加起来也才5400多亿元。周五上午1个半小 时,螺纹钢又成交4200亿,比上午沪深股市2300亿交易量还要大。 就是说,一根螺纹钢,直接洞穿了深沪两大证券交易所!
       于是,有相当一部分机构和大户的资金、投机资金、短线资金跟随集团资金纷纷涌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而且不管懂不懂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属性,不管是否套期保值,就用十分凶悍的轧空手法,打爆空头,短期获得暴利,这种情况可能只有在中国会发生。
       其 实,证监会只要采取一条措施,对商品期货市场实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规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只限于生产商、贸易商和服务商,只能做套期保值,就可给商品期 货市场降温,杜绝恶性投机炒作,消灭目前这种全民参与炒商品期货的现象。若不对商品期货市场采取断然措施降温,那么,股市必将被彻底边缘化。
       原因之二:新证监会主席至今未推出股市基础性建设方面的利好。
       例如,新股上市前对大股东控股比例的限制(不超过三分之一);又如,对大小非减持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措施(累计减持5%之后的再减持须经股东大会通过);再如,对周期性产业的企业,原则上不接受上市申请。
       而长期熊市的中国股市,正因为没有这样的限制措施,所以导致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的极不平衡,上市公司大股东成为第一大赢家,以致出现了8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圈钱的全球股市中的罕见奇观,投资者结局总是亏,怎么会有信心增加投资?
       原因之三:对新三板的分层次的目的没有做明确的界定。
       近 期市场盛传,管理层推迟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的目的,是为新三板的发展开方便之门,将允许新三板的创新层400—500家公司可以不用排队,优先到创业板和 中小板上市。如若不行,就让新三板的创新层的公司,像沪深主板和创业板那样,在新三板中直接进行竞价交易。
       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我认为可能性几乎为零。希望管理层尽早予以明确的界定和澄清,以免造成市场对扩容大跃进的恐惧,以及部分投资者的资金“乾坤大挪移”,去新三板买廉价股票。
       原因之四: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严重不足。
       美国股市之所以稳步向上,长期牛市,很少出现千股跌停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机构投资者占比70%以上,养老基金、保险资金、共同基金成为市场结构的主干,并且都是做中长线投资。
       而中国股市,至今机构投资者占比只有10%左右,并且出现机构散户化的状况,频繁追涨杀跌,博取差价,动辄砸盘,成为市场动荡的不安定因素。
       原因之五:投资者对结构性行情尚未适应,遂不敢积极参与。
       环顾当今全球股市,随着股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实都是结构性行情。
       在中国股市,人们习惯于见大牛市,习惯于所有股票齐涨的大行情,去年已看到了动辄一两万亿的日成交巨量,就对眼下的五千亿到六千亿的日成交量不以为然,感到太小,没有行情,故拒绝参与。
       殊不知,一二万亿的日成交量是极不正常的,即便现在的五六千亿的日成交量,也远远大于美欧股市,全年的换手率也要达到300%—400%,而美国股市的年换手率只有70%。
       我 认为,今后一旦当人们适应了五六千亿或六七千亿日成交量的新常态,适应了中国股市结构性行情的新常态,就不会漠视指数平稳、个股火爆的股市新格局,就不会 再过度依赖对大盘指数的技术分析,追涨杀跌,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个股的研究和发掘中。这便是向巴菲特看齐了。


A股暴涨暴跌行情根源究竟在哪儿
郭施亮

        A股频繁上演暴涨暴跌行情,既与国内民间资金多,缺乏持续有效的资产保值增值渠道有关,又与股市政策朝令夕改及市场投机色彩浓厚,且市场仍以散户作为主导的背景环境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股市频现暴涨暴跌行情,这也是股市波动率偏大,市场投机色彩浓厚的重要体现。然而,对于A股市场来说,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内,出现暴涨暴跌的频率却显著提 升,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操作难度。“成也杠杆,败也杠杆”,当属最近一两年股市的真实写照。事实上,对于高杠杆资金的全面激活,其最为突出的时点莫过于 2015年的3月至6月份。
       其中,以场内融资为例,自2015年以来,就呈现出加速飙升的格局。期间,在年内的3至6月份内,场内 融资规模更是直接飙升至2.27万亿的水平,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时至今日,虽然场内融资规模有探底回稳的迹象,但时下近9000亿元的两融余额,仍与去 年最高峰时的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
       再者,对于2015年3月至6月份,发展速度更为显著的,莫过于场外配资业务。其中,在股市行情 全面升温的影响下,各路资金开始跑步进入市场,而更多市场激进者,却借助场外配资渠道相对偏高的资金杠杆率来实现自身利润的扩大化。至于不少资金规模不足 以参与两融业务的普通投资者,也借助场外配资渠道偏低的准入门槛,来实现大幅提升自身资金杠杆率的目的。归根到底,这就是股市高度投机,投资者失去投资理 智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在国内,因民间资金过多,但因缺乏持续有效的资产保值增值渠道,而导致各路资金疯狂寻找资金的出路。对此,在过去多年的时间里,每逢某一领域的市场出现了显著的赚钱效应,却容易导致多路资金的疯狂涌入,并直接加快了这一市场价格的上涨节奏。
       显然,无论是一线楼市,还是股市、商品期货市场等,当这一种赚钱效应得以形成,将会给各路资金找到了出路;而在庞大资金的涌入影响之下,却容易诱发市场高度 投机的行为,并导致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但是,在一轮疯狂上涨过后,却往往陷入加速“去泡沫化”的过程,而没有及时撤出的投资者,却容易产生巨大的亏损风 险。
       笔者认为,A股频繁上演暴涨暴跌行情,既与国内民间资金多,缺乏持续有效的资产保值增值渠道有关,又与股市政策朝令夕改及市场 投机色彩浓厚,且市场仍以散户作为主导的背景环境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与此同时,在实际情况下,在A股独特的市场环境下,虽然机构投资者的整体占比仍然偏 低,但因市场制度的不对称性,却容易导致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投机行为远甚于普通投资者。
       有评论认为,A股波动率偏高,与投资者不成熟 有着必然的联系。但笔者认为,虽然A股仅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对于不少普通投资者来说,他们却是身经百战的老股民,且具备比较成熟的投资思路及投资耐 性。相反,对于部分机构投资者来说,因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以及成本优势,再结合时下相对不健全的市场交易制度,由此就容易引起部分机构投 资者借助制度漏洞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因此,在当前的股市环境下,不仅需要逐步完善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性、健全性,而且更需要进一步加强机构投资者的自律行为,并让它们积极把真正的价值投资理念引导至股票市场之中。
       但是,按照当前的市场环境,要做到这些,却并不容易。在笔者看来,要实现市场进入稳定健康的发展进程,更需要构建出一个公平合理的投资环境。显然,在缺乏公平、缺乏合理的市场投资环境下,也难免会加剧市场多方的矛盾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 机构投资者 证监会主席 大小非减持 证券交易所 证监会主席 中国股市 基本面 证券 倒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8 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