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axwkj
1499 0

[转帖]国内企业优势正在丧失 当生死存亡的竞争来lin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7粉丝

教授

4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93199 个
通用积分
1.5021
学术水平
460 点
热心指数
435 点
信用等级
319 点
经验
39449 点
帖子
673
精华
0
在线时间
59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9
最后登录
2022-7-13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国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原有的以本地化因素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在产业能力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却益加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竞争格局的三方面因素以及环境都在发生变化。本土企业在全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跨国公司在大力推动本地化,中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原来高速发展的行业可能迅速变成了成熟的行业;而新科技则在改变行业结构。这些因素的互动导致了中国市场的竞争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全面竞争和拉锯战。这既包括在某一行业内双方的势力消长,也包括对对方传统优势行业的侵蚀,及对新开放的行业—如金融—的争夺。

    一方面,国内企业在一些产业继续提升扩大自己的地盘。浙江纳爱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局面,成为国内洗涤品制造的龙头企业。其洗衣粉产量是所有跨国公司在中国产量总和的四倍。比亚迪已成为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供应商,据有15%的全球市场。在饮料、数码相机、管理软件等行业,本土企业也有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已将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对中国市场志在必得,特别是过去的两年里,在全球经济处于衰退的状况下,中国依然一枝独秀,在2002年WTO协议签定后的一个月,《财富》五百强中就有近百位CEO拜访北京。

    另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很多大的跨国公司,中国区的总裁现在都兼全球副总裁。这个本身也显示出了中国市场在整个全球市场中地位的突升。在中国企业曾据有重大优势的行业,跨国公司的重视和新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以LG为例,2002年LG微波炉产量700多万台,而就在2001年,LG微波炉的产销规模还只有300多万台,与格兰仕相差600万台。2002年两者的出口量更是接近:格兰仕557万台,LG513万台。戴尔公司在服务器和商用电脑方面的市场份额也增长迅速,2003年已居第二位。

    在跨国企业的新一轮反扑面前,国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原有的以本地化因素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在产业能力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却益加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国内企业的本地化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首先是跨国公司水土不服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弱。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市场正在向规范化、开放化发展;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经过在中国近20年的投资,积累了很多经验,逐渐摸清了中国市场的运营规律,不再照搬海外的经营模式。近年来更加强本地化经营,像LG、伊莱克斯,以及通讯行业的诺基亚或摩托罗拉,都强调自己是一个已在中国扎根的国际化公司。人力资源的本土化也越来越快,现在很多跨国公司总监层面基本上已经全部是本土人才。

    另外一方面,跨国公司本地化生产比重大幅度提高。很多跨国公司已完成全球生产基地向中国的全面转移。在中国的全球采购规模也大大提高。这些措施使得本土企业的成本优势迅速消失。

    因而,国内企业抵挡跨国公司只能更多地依赖基于渠道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然而,随着中国分销渠道结构的变化和零售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等专业化公司的兴起,拥有自己的网络变得非常的昂贵。例如,大多数家电企业的分销渠道要比国美、苏宁等连锁店成本要高几个百分点。 对于那些早早就建立了庞大销售渠道的企业来说,当产品的边际利润率降低到无法支撑自己的内部销售网络的时候,渠道就从原由的核心竞争力变成了严重的拖累。国内企业面临着重新调整渠道的挑战。

    积累的产业能力远远不够

    跨国公司具有全球经营体系的优势,可以把分布在全球的各个公司、各个部门最优秀的产品和管理经验,通过总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体系,推广到各个国家的市场,所以在知识管理方面的优势非常巨大。而且跨国公司依然控制着众多的核心技术。

    更具威胁的是,在过去三年之内,跨国公司在中国已设立了约一百五十个全球级的研发中心,像微软、英特尔、阿尔卡特,都在中国设立了他们全球少数的几个研发中心之一,戴尔2003四月份刚刚在中国设立第一个海外的全球性的研发机构。这些研发中心不但针对本地进行适应性研发,从而打击本土企业的产品优势;而且越来越多地利用中国丰富的高质量而廉价的工程和技术人员,进行全球性的基础研发。在大多数本土企业的研发投入还远远低于跨国公司的水平时,核心技术的突破就更为艰难。

    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受到诸多限制

    国内企业在竞争中积累了生产管理、成本控制等内部管理的经验。但一个个行业正在走向完全竞争,导致品牌消费日趋重要,因此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的能力也逐渐变得重要。而在此方面,国内企业积累的经验还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却成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瓶颈。缺乏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和有效管理,国内企业内部能力提升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在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能力也变得重要。企业如何筹措资金,如何运用资金,再也没有办法通过“老板一拍脑袋”就决定了,必须通过精确的预算以规避风险。

    在这方面,国内企业的能力亟待提高。

    如果沉溺于过去的成功,缺乏对新的竞争态势的清醒认识,企业就会迅速走向衰落。白色家电行业的荣士达、小鸭,饮料行业的健力宝、乐百氏,这些企业的衰落说明了第二阶段竞争的剧烈。

    如果继续依靠以前的经验,不学习和建立新的竞争力,企业将很快被抛到后面。(作者:曾鸣)

    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竞争格局的三方面因素以及环境都在发生变化。本土企业在全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跨国公司在大力推动本地化,中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原来高速发展的行业可能迅速变成了成熟的行业;而新科技则在改变行业结构。这些因素的互动导致了中国市场的竞争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全面竞争和拉锯战。这既包括在某一行业内双方的势力消长,也包括对对方传统优势行业的侵蚀,及对新开放的行业—如金融—的争夺。

    一方面,国内企业在一些产业继续提升扩大自己的地盘。浙江纳爱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局面,成为国内洗涤品制造的龙头企业。其洗衣粉产量是所有跨国公司在中国产量总和的四倍。比亚迪已成为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供应商,据有15%的全球市场。在饮料、数码相机、管理软件等行业,本土企业也有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已将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对中国市场志在必得,特别是过去的两年里,在全球经济处于衰退的状况下,中国依然一枝独秀,在2002年WTO协议签定后的一个月,《财富》五百强中就有近百位CEO拜访北京。

    另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很多大的跨国公司,中国区的总裁现在都兼全球副总裁。这个本身也显示出了中国市场在整个全球市场中地位的突升。在中国企业曾据有重大优势的行业,跨国公司的重视和新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以LG为例,2002年LG微波炉产量700多万台,而就在2001年,LG微波炉的产销规模还只有300多万台,与格兰仕相差600万台。2002年两者的出口量更是接近:格兰仕557万台,LG513万台。戴尔公司在服务器和商用电脑方面的市场份额也增长迅速,2003年已居第二位。

    在跨国企业的新一轮反扑面前,国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原有的以本地化因素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在产业能力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却益加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国内企业的本地化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首先是跨国公司水土不服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弱。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市场正在向规范化、开放化发展;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经过在中国近20年的投资,积累了很多经验,逐渐摸清了中国市场的运营规律,不再照搬海外的经营模式。近年来更加强本地化经营,像LG、伊莱克斯,以及通讯行业的诺基亚或摩托罗拉,都强调自己是一个已在中国扎根的国际化公司。人力资源的本土化也越来越快,现在很多跨国公司总监层面基本上已经全部是本土人才。

    另外一方面,跨国公司本地化生产比重大幅度提高。很多跨国公司已完成全球生产基地向中国的全面转移。在中国的全球采购规模也大大提高。这些措施使得本土企业的成本优势迅速消失。

    因而,国内企业抵挡跨国公司只能更多地依赖基于渠道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然而,随着中国分销渠道结构的变化和零售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等专业化公司的兴起,拥有自己的网络变得非常的昂贵。例如,大多数家电企业的分销渠道要比国美、苏宁等连锁店成本要高几个百分点。 对于那些早早就建立了庞大销售渠道的企业来说,当产品的边际利润率降低到无法支撑自己的内部销售网络的时候,渠道就从原由的核心竞争力变成了严重的拖累。国内企业面临着重新调整渠道的挑战。

    积累的产业能力远远不够

    跨国公司具有全球经营体系的优势,可以把分布在全球的各个公司、各个部门最优秀的产品和管理经验,通过总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体系,推广到各个国家的市场,所以在知识管理方面的优势非常巨大。而且跨国公司依然控制着众多的核心技术。

    更具威胁的是,在过去三年之内,跨国公司在中国已设立了约一百五十个全球级的研发中心,像微软、英特尔、阿尔卡特,都在中国设立了他们全球少数的几个研发中心之一,戴尔2003四月份刚刚在中国设立第一个海外的全球性的研发机构。这些研发中心不但针对本地进行适应性研发,从而打击本土企业的产品优势;而且越来越多地利用中国丰富的高质量而廉价的工程和技术人员,进行全球性的基础研发。在大多数本土企业的研发投入还远远低于跨国公司的水平时,核心技术的突破就更为艰难。

    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受到诸多限制

    国内企业在竞争中积累了生产管理、成本控制等内部管理的经验。但一个个行业正在走向完全竞争,导致品牌消费日趋重要,因此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的能力也逐渐变得重要。而在此方面,国内企业积累的经验还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却成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瓶颈。缺乏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和有效管理,国内企业内部能力提升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在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能力也变得重要。企业如何筹措资金,如何运用资金,再也没有办法通过“老板一拍脑袋”就决定了,必须通过精确的预算以规避风险。

    在这方面,国内企业的能力亟待提高。

    如果沉溺于过去的成功,缺乏对新的竞争态势的清醒认识,企业就会迅速走向衰落。白色家电行业的荣士达、小鸭,饮料行业的健力宝、乐百氏,这些企业的衰落说明了第二阶段竞争的剧烈。

    如果继续依靠以前的经验,不学习和建立新的竞争力,企业将很快被抛到后面。(作者:曾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 19:24: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生死存亡 国内企业 Lin 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方物流 企业 竞争 Lin 生死存亡

330624.rar

9.83 KB

[原创]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

本附件包括:

  • 论文.do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