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股庄子
971 0

[教育纵横] 填报高考志愿铁则Ⅰ: 志愿填报首选城市,不是学校、更不是专业(连载一)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硕士生

3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5 点
信用等级
7 点
经验
1027 点
帖子
216
精华
0
在线时间
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6-10
最后登录
2016-8-2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相信所有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都会做一些功课,有人咨询高校招办或者考试院的朋友、有人求助于专业咨询机构,最不济也会问问师兄、师姐,跟亲戚朋友商量一下。承担这项任务的人水平不同、眼界不同,答案也就各种规格俱全。无论何种形式的咨询,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会得到这样一条建议:高考志愿填报,在分数允许的情况下首选报考985、次选211。这是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方面的一个共识性结论:学校好坏跟考生就业直接相关,所以,一定要尽量上好一点的学校。

首选985、211无疑是对的,但是,仅仅一个正确的答案在志愿填报中是远远不够的,以点带面带来毁灭性后果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不同985、211院校的牌子也不是在所有行业就业都好使。

每个考生的家境、父母履历不同,所需要的志愿方案可谓五花八门,在某种意义上仅仅一个985、211的分类原则甚至会误导学生。在这里我们当然也无法对诸位考生一一甄别,以图书的方式跟您交流是“我说您听”,根本无法根据个人情况给出最优志愿填报方案。这一点是先天缺陷,也就别遗憾了,但是,我可以告诉诸位考生一批必须遵守的原则,本着这些原则去做,最终的志愿一定不会太出格。

现在,给出我们的高考志愿填报第一铁则:不是首选985、211,而是首选高校所在城市,请记住,一定首选城市。

在城市一定的情况下才能选择学校,学校所在城市跟学校牌子相比,城市是第一位的,至于专业则可以忽略不计。

学校和专业的事情咱们后面再说,先说城市问题。


一、高考志愿首选城市的理由

理由1。哪里上学、哪里就业,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是大概率事件,学校所在城市也就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您一定要意识到,高考志愿的选择不是选一所大学就完事了。这所大学所在的城市,您的孩子不但要在这里上学,可能还会在这里就业、结婚,甚至一生都要生活在这座城市。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种情况下,父母在未来二十年内也要跟着孩子迁徙到这个城市。您想一想,无论多好的学校只能呆四年,一家人生活所在一个城市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难道城市的选择不比学校重要吗?

一般来说,学生就业时对城市的选择就那么几个。

第一,学校所在地城市。何处上学、何处就业,对家境一般的学生就更是如此,这是我们几十年来从成千上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不可能被打破。大学校园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第一课,大学里的同学、朋友、师长是他们第一笔人生人脉财富,四年的活动圈子都在这里,不会轻易舍弃,也不应该轻易舍弃。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会有一些就业经验,提供很多就业信息,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这些是最重要的就业渠道,也可能是唯一的渠道。

所以,大部分人都会留在学校所在地就业。

第二,家乡省份省会或者家乡。一是家乡是家庭人脉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最有可能就业的地方。“人离乡贱”是句古话,不用置疑这句话的有效性,如果无效不会流传下来。只有在自己的家乡考生家庭才有最强的人脉,谁都会有三亲六故,三亲六故里不知是谁顺口可能就会提供一些就业信息。仅就目前条件下,还是在家乡找到合适工作的概率更高。二是文化氛围。任何人都是在家乡长大的,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很熟悉,不会有陌生感,更不会有无法融入的感觉,这就是文化氛围。千万不要小看文化氛围这件事,别说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很多领导干部异地调动之后都很难适应当地的人文社会环境。三是家乡是生活成本最低的地方,这倒不一定说家乡的房价低、物价低,而是在熟悉的环境中大家知道如何低成本生活,等等。异地就业,尤其从中小城市迁徙到大城市,以现在初出茅庐大学生的工资水平,绝大多数家长别指望孩子能在毕业后3年内自立。

第三,除了以上两项,剩下的就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除非是北、上、广(深圳例外)所在地院校毕业的学生,其他院校尤其是非985院校的学生进入一线城市就业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来之前只是知道这里工作好找、只是知道这里有很多同学、只是知道这里是大城市,究竟这里是什么情况,心里是没底的、目标是没有的、奋斗当然也就是扯淡的。

所以,城市选择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一个人从进入一个陌生的城市到找到自己的定位,一般要花费两三年甚至四五年时间。如果大学毕业后再进入一个城市,学生最美好、最有冲劲的时光也就那么几年,全都浪费在无知的追索中,太可惜了。前几年有一本曾经颇不太卖座的小说《深圳,你到底有多深》,讲述的就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到深圳求职的故事,其中的惨痛心里路程和描写出的生活状态在相当一部分人身上可以完全复制。

除了以上三类,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学生突然跑到什么别的地方就业。无论家庭有没有实力、有没有人脉,没有人会异地奔波千里只为找一份工作,把自己扔到一个此前从未知道的地方。

了解了以上信息,您觉得,如果在报志愿的时候仅仅为了上一个大学,进而屈就了不太情愿去的城市,值得吗?

理由2。不同城市的就业机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北京、上海学校的分数才高的惊人。高分是有价值的,背后是无数就业机遇,并不是这个城市里所有高校都是一流水平。同在一个城市,起码有了同样的发展环境,只要肯努力,一个普通院校学生未必比清华北大毕业生差多少。

大概从民国时候起,大学生就倾向于留在大城市,奇怪吗?

不用奇怪,不是年轻人少不更事,也不是他们羡慕大城市的浮华。对学生来讲,留在大城市可能只是一种感性认识,这种感性来自于对周边人、事不自觉的观察、不自觉的判断。大城市不仅有灯红酒绿,更有无数机会,相当一部分机会是中小城市根本没有的,北京上海哪怕是一个房地产中介也会有很多本科生、也会有很多机会发达,在中小城市干房地产中介的大学生却一定不怎么光彩。


从体制内角度来说,大城市有更高级别的党政机关,央企总部,进入这些单位唯独留在大城市才能做到。无论是“条条”的垂直系统(地方ZF只有协调职责,没有管理权限,比如,海关、银行、石油),还是“块块”的局部委办(地方ZF管理的行政企事业单位),进入高一级的机构还是低一级的机构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也许您只是最普通的一个员工,在地厅级以上机构主任科员以下职位一般都是按部就班上位的,硕士毕业1年后将自动转任副主任科员,再有3年自动转任主任科员。“正科”,这样的位置是县城一级机构里绝大部分人终生无望到达的职位。

从体制外的角度来说,留在大城市的意义就更大了。大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最大的优势也是人多,人多了才有包容能力,才能出现各种千奇百怪需求,出现各种各样的市场,自然也就能给各个方面有才能的人以施展才华的机会。

开始我不太理解,随着年龄增长我懂得了。对很多行业来说,拿下北、上、广、深就等于拿下了半壁江山,因为,只有在这里才有营销机会、消费能力、消费群体、消费意识。比如最普通的广告,北京地铁每天的流量都在五六百万,随便一个地铁电视广告每天有上百万人看,还是不得不看、人家放什么您就看什么。

可能孩子在某个方面有特别突出的天赋,偏偏这种天赋在小城市会被视为无用的爱好,甚至被视为愤世嫉俗,可能连展现自己天赋的机会都没有。

了解了以上信息,您觉得高考志愿选择,城市重要吗?


本文属于万钱本草(MACDCOM)原创,版权为万钱本草所有,任何引用必须标明出处,不得用于商业性牟利活动,违者必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高考志愿 志愿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 高考志愿填 大学毕业生 高考志愿 志愿填报 专业咨询 高考 志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