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的富有者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需要一艘游艇时,豪华游艇制造商们终于找到新的避风港
博纳多中国区执行总监Francois Rodrigues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如其办公室内陈列的从小到大的白色帆船模型,日益增长
水域对于人们心灵始终是一种吸引和净化的力量。在2008年完成历时3年的“垂直式”(南北方向)环球航行的游艇爱好者安德鲁·弗兰根(Adrian Flanagan)曾说过:“之前我对人生一直有种种不满,总觉得心中有个巨大的空洞需要去填满。但现在我猜想,这个洞已然不在。”
所以无论是否富有,人们都希望拥有自己的船只,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便有1人拥有游艇。但真正顶级的游艇始终是少数人的“玩具”,过去十几年间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膨胀使这个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一些历史悠久的造船厂顺势从小型家族企业成长为世界级的豪华游艇生产商。但现在,这种将时尚嫁接在引擎和甲板上的水上奢侈品和其它昂贵的消费品一样遇到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它们也像其它奢侈品一样选择来到中国寻找避风港。
拥有125年历史的法国博纳多(Bénéteau)集团便是其中的典型。博纳多的年销售额从从1997年的2.35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4亿美元,但在2008年遭遇50%的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在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游艇展上赢得了两个客户已经是不错的成绩。博纳多的两位新客户中的一人是地道的中国商人,他买了一艘51英尺的蓝高500(Lagoon 500)游艇。从2005年进入中国至今,博纳多已经卖出了120多艘游艇。
“如今游艇行业的趋势是竞争更加激烈,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值得听取,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满足这种需求。”博纳多中国区执行总监Francois Rodrigues对《环球企业家》表示。不同的客户对游艇的要求也不同,有的人非常喜爱未来主义的风格,整艘游艇会设计得如同宇宙飞船一般,在水中的航行均由电子系统遥控;有的游艇由客户指定的同一整块原材料制成,成品后轻盈异常。
优秀的设计与现代化的制造工艺是博纳多在120多年的历史中保持成功的要义。其在上海游艇展上重点展示的动力游艇“蒙特卡罗37”(MenteCarlo 37)首次登陆亚洲就选择了中国作为第一站。这款游艇采用的“空气进阶动力”(Air Step)技术能使航行中的船体与水面之间形成具有缓冲作用的空气气垫,极大地减轻了游艇在航行中的颠簸感给人带来的不适。Rodrigues指出,“蒙特卡罗37”可开合的硬顶式设计尤其适合注重隐私与习惯于避免烈日侵袭的中国人,这种近岸巡航艇在沿海游艇码头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中国也更具市场发展空间。
真正的挑战是发现并说服对现代航海文化较为陌生的中国客户。5年的上海游艇展,不仅游客非常少,即便是前来观展的人在问自己:“我为什么需要一艘游艇?”时很可能也并无答案。面对几近空白的市场,身体力行地分享航行体验是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博纳多在青岛、大连、深圳和上海等多个沿海城市设置了试驾环节,除安排专业的船长和船员教授航海技能和海上常识等专业课程,Rodrigues这样的管理高层也会不时在推广时随行登船,亲自向中国客户示范和诠释航海理念。“要让潜在客户充分了解游艇是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从现实生活中跳脱开去,徜徉在水中。我会不时提醒他们:‘看,突然之间,我们已经远离日常生活,在水上了!’”Rodrigues笑言。
代理丽娃(Riva)和Atlantis等六大豪华游艇品牌在大陆业务的香港捷成集团对此深有同感。“以前大陆的人们总认为游艇只用于商务船运,现在的游艇展却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多年的发展使游艇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且更平易近人。通过游艇可以结识安全地出海航行,可以结识VIP客户,这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高品质生活。对于大陆的客户而言,将游艇当做生活方式比强调其功能更具吸引力。如果能在游艇上招待他人,被谈论得最多的会是游艇主人。”捷成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香港历来是先行于中国大陆的游艇试水地。早在20年前,香港的游艇买卖市场就已非常活跃,一干香港企业曾在1997年试图把游艇业务移植到市场更为宽广的内地,但终因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高额税款等诸多限制因素而搁浅。事实上,直到现在,一些大陆客户购买游艇后仍旧将其放在香港的码头。因此,捷成计划今年在香港投资建立一个面积达3000平方英尺的游艇服务中心,以解决中国大陆泊位短缺而需求日益见长的问题。
无论是捷成还是博纳多,都将在中国开发游艇业视为一项有潜质的生意。捷成针对不同型号的游艇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对游艇常识丰富、期待值高的顾客,销售周期可延续6个月之久。博纳多则试图在细节上迎合中国客户:“我们在船上增设了卡拉OK,这是我观察到的在中国商人间很流行的一种社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