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umingxu
979 0

[其他] 【独家发布】【朝花夕拾-时文警语】-中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存在多重短板吗? [推广有奖]

泰斗

51%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经管朝花夕拾万花筒

行为决策+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

威望
6
论坛币
198540 个
通用积分
38581.4027
学术水平
2511 点
热心指数
2986 点
信用等级
2477 点
经验
43593 点
帖子
20949
精华
11
在线时间
62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26
最后登录
2024-5-1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存在多重短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创新已成为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企业作为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载体,也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之一,其开展创新活动的进展和水平既是反映我国创新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指标,也是分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执行效果的重要参考。利用国家统计局2015年开展全国企业创新调查的统计结果,我们进行了大样本的数据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当前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特点。对企业创新活动总体图景的描绘和关键瓶颈的剖析,将为政府决策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
企业创新已初具规模,进入快速扩张时期
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追赶为我国企业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新常态以来,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数量和比重有了大幅提高,尤其体现在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领域。同时,多种类型的创新活动并举,创新的信息来源越来越丰富。新一代企业家也普遍重视创新的作用。
1.企业创新的规模有所提升
2013-2014年间,调查的64.6万家企业中有26.6万家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占比41.3%。这与十年前的规模相比,有了大幅的提升。以工业领域为例,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从十年前的28.8%增长到了46.8%。同时,企业创新活跃度高的领域大多分布在技术密集型行业。
2.多种类型的创新活动并举
当前,我国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企业比重分别达到18.7%、20%、27.9%和25.8%。这表明企业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提升管理效率、创新商业模式,拓展了创新范围。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内部研发和购置机器设备、软件之外,企业也注重相关培训、市场推介等创新活动,致力于提升吸收能力和市场能力。
3.创新的信息来源趋于多样化
过去我国企业创新以跟踪、模仿为主,开展产品或工艺创新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一些国外同行或国际机构,导致原始创新不足、创新层次不高。如今,客户、高校及研究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互联网以及企业(集团)内部等都已成为创新信息的重要来源,创新潜力大幅提升。
4.新一代企业家多数重视创新
企业家群体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同时,多数企业家重视创新的作用。认为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和“起一定作用”的合计占比接近九成。
5.创新带动了新产品的市场扩张
2013-2014年,实现产品创新的工业企业100%都有“本企业新产品”,超过六成的企业有“市场新产品”,超过两成的企业有“国际市场新产品”,新产品的市场扩张成为当前企业创新的直接成效。同时,企业2014年的新产品销售总收入超过了23万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3.1%。
企业创新动力的不足
尽管企业创新规模有所提升,但考虑到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与国际上一些创新型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总体创新活力仍显不足,创新活动仍局限于少数企业。创新效果的不突出抑制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国内不同类型、不同部门间的创新表现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1.创新仍主要局限于少数企业,投入强度和产出质量均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2013-2014年,我国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虽已升至41.3%,但仍低于欧盟27国2008-2010年52.9%的平均水平。同时,创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果方面更加落后。与德国相比,2014年我国制造业创新费用支出强度仅1.58%,远低于德国的4.5%;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盈利贡献率也不高。
2.企业创新的经济效益不显著,抑制了创新动力
创新对于企业当前的利润贡献十分有限。调查的37.8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3-2014年的总体平均利润率为6.22%,其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仅6.28%,没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为6.09%——开展创新的企业并不比未开展创新的企业有明显的利润增值。这可以部分解释创新动力不足的现状,也说明很多企业尚未真正进入到完全依靠创新脱颖而出的发展阶段。
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除了创新投入的效果显现可能会有滞后性之外,主要与企业自身的创新水平不高、创新风险较大以及获取创新收益的外部环境有关。由于多数企业或缺乏原始创新,或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或关键技术、基础元件受制于人,导致创新活动的低水平、高成本、低收益并存,企业不得不面对产品附加值小、市场认可度低、沉没成本和转换成本高等问题,“后发劣势”远大于“后发优势”,创新的利润贡献自然十分有限,更会加剧企业投入创新的高失败率。另外,一些企业仅靠非市场化手段占据垄断地位、甚至违规侵权就能获得收益,而其他一些创新的企业反而受制于不公平竞争或创新成果被违规“抄袭”,应有的创新收益也难以显现,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种状况不仅抑制了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家对创新必要性的认知。调查显示,有14.6%的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不起作用”,这一比重在一些传统行业更高。许多传统产业中的企业正面临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的经营压力,往往对创新无暇顾及。
3.国内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间的创新表现差距较大
与企业规模有关的创新表现差异——数量占比超过七成的小企业在创新动力和创新效果上均不及占比不到10%的大企业。以工业为例,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比重仅29.6%,而大企业为75.3%;小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仅4.8%,而大企业高达22.1%。
与企业所有制形式有关的表现差异——国有、集体企业的创新动力相对不足,创新成效也不及私营、外资企业。国企中缺乏创新动力的企业比重近20%,高于私企的14.3%。这与一些领域管制过多、竞争不足有关。
与产业类型有关的创新表现差异——服务业创新水平整体落后于制造业。缺乏创新动力的服务业企业占比23.9%,远高于制造业的13.9%;而开展创新的服务业企业仅占32.6%,不及制造业的48.2%。
企业创新能力存在多重短板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进入了爬坡、攻坚阶段,正面临多重阻力。主要表现为:创新成果的保护方式落后,创新人才匮乏和成本居高不下,开放与合作创新水平不高。
1.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不足
伴随创新产出数量的快速增加,我国企业开始注重对创新成果的保护。但是,当前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比较单一化、层次不高,保护创新成果的能力亟待提升。我国企业将“技术秘密内部保护”和“发挥时间上先发优势”作为最常用的保护方式,相应的占比达12.3%和17%;而申请过专利的企业仅占7.3%,形成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企业仅占6.3%,应用难以复制的复杂技术的企业低至2.5%。
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均相对落后,更折射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不尽完善。过去对一些侵权行为的处罚不力,导致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加上受一些行业技术特点影响,企业只好选择内部保密或“打时间差”这类保护方式。
2.创新人才匮乏,创新成本过高
此次调查了12项阻碍创新的因素发现:除动力不足外,人才匮乏或人才流失、创新成本过高是当前制约我国企业创新最突出的两类因素。
在企业家看来,“人”是影响企业创新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已成为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的第一大阻力。这种状况与我国已成为R&D人员规模世界第一大国的优势地位极不匹配。究其原因,既与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落后有关,也与科研人员市场化流动不足,人才培养缺乏创造性、包容性,人才引进机制缺乏灵活性等因素有关。
创新成本过高、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制约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另一大阻力。企业创新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过高的创新成本不仅削弱动力,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我国企业而言,一方面是与创新投入直接相关的研发成本过高,在直接引进核心技术变得困难的同时,内部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大,而银行信贷、政府补贴、引导基金等外部来源十分有限,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一些制度性成本、机会成本偏高,如税收负担、产权保护、行业准入、产业间相对收益率差异等,使企业加大创新的隐性成本。
3.创新的开放与合作程度不足
当前企业创新活动的开放性不足,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不强,至少存在三类失衡。一是企业多以内部创新为主,外部创新较少,直接引进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难;二是创新费用存在内部研发与外部研发的支出比例严重失衡;三是依靠独立开发与合作开发实现创新的比例也失衡。
企业开展创新合作的意愿也不强,围绕创新链的合作相对不足。仅20.1%的企业有过创新合作,开展创新活动越少的产业或企业,创新合作的水平也越低。同时,企业更愿意选择供应商、客户等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而对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以及风险投资等处于创新链上的伙伴选择比重普遍较低。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企业创新生态网络的扩展,还将加剧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脱节。
政府如何有效作为
总的来看,我国企业创新已进入规模提升、形式多样、潜力强劲的快速发展期,体现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新趋势。企业创新正加速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但通过面向企业创新的大样本调查分析发现:集中突破我国企业当前在创新动力和能力方面的发展瓶颈,是当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紧迫任务。
要让不创新的企业投入创新,让创新的企业更好地获取创新收益,离不开政府正确、高效地发挥作用。政府应尊重创新活动的市场导向规律,既不能代替企业和市场做判断、定路线、配资源,也不能以硬性考核个别中间指标的方式来评估短期内的创新成效。特别是在营造创新环境的过程中,政府重点要破除因干预不当或监管缺失造成的制度壁垒或政策歧视,扭转部分领域创新资源的低效配置,减少非市场行为对创新的“挤出效应”,壮大创新群体。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增长动力的阶段转换开始,客观上要求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从“跟踪、并行”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的跃迁。改进传统的创新方式,补足创新活动的多重短板,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结合当前形势,五个方面的政府作用亟待加强:一是应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惩罚力度,切实降低维权成本,保障创新的合理、正当收益;二是改进创新人才的引进、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家的创新素养;三是多措并举地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如:增强对小企业、私营企业研发投入的减税力度,提高政府引导基金对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和运作效率等;四是从资源共享、要素流动、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创造条件激发企业通过开放与合作创新提升能力,扩大创新网络;五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公平竞争、监管约束及价格机制对企业创新的“倒逼”,推动更多自下而上的社会创新。

转自: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3329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朝花夕拾 中国企业 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 新动力 二维码 统计局 管理者 中国企业 国务院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4 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