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oshiba999
2220 5

2005年度诺贝尔奖专题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骑猪追飞机

大专生

3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14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45 点
帖子
80
精华
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20
最后登录
2017-6-19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二人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马歇尔和沃伦是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的,这一发现迅速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写为Hp)的发现引发了医学界对消化道疾病认识上的一场革命,使得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患者得到了更趋合理的治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目前仍是全世界医学界的一大热点.

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诺贝尔奖 诺贝尔 幽门螺杆菌 澳大利亚 数以亿计 专题 诺贝尔奖

沙发
toshiba999 发表于 2005-10-5 07: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背景资料:1985年来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一览

2005年:

  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

  罗宾-沃伦(澳大利亚)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

  琳达-巴克(美国)

  2003年:

  保罗-劳特伯(美国)

  皮特-曼斯菲尔德(英国)

  2002年:

  罗伯特-霍威茨(美国)

  约翰-萨尔斯顿(英国)

  悉尼-布瑞纳(南非/英国)

  2001年:

  勒兰德-霍特维尔(瑞典)

  保罗-格林加德(美国)

  艾里克-坎德尔(美国)

  1999年:

  古恩特-布劳贝尔(德国/美国)

  1998年:

  罗伯特-弗切哥特(美国)

  路易斯-因格纳罗(美国)

  弗里德-穆拉德(美国)

  1997年:

  斯坦利-普鲁西纳(美国)

  1996年:

  皮特-多赫蒂(澳大利亚)

  洛夫-金克纳格尔(瑞士)

  1995年:

  爱德华-刘易斯(美国)

  克里斯蒂纳-沃尔哈德(德国)

  艾里克-威斯乔斯(美国)

  1994年:

  阿尔弗雷德-吉尔曼(美国)

  马丁-罗德贝尔(美国)

  1993年:

  里卡德-罗伯茨(英国)

  菲利浦-夏普(英国)

  1992年:

  艾德蒙德-弗斯切(美国/瑞士)

  爱德文-克里布斯(美国)

  1991年:

  尤因-纳赫(德国)

  伯特-萨科曼(德国)

  1990年:

  约瑟夫-穆雷(美国)

  唐纳-托马斯(美国)

  1989年:

  米切尔-毕西普(美国)

  哈罗德-瓦姆斯(美国)

  1988年:

  詹姆斯-布莱克(英国)

  哥土德-埃里昂(美国)

  乔治-希汀斯(美国)

  1987年:

  Susumu Tonegawa(日本)

  1986年:

  斯坦利-科恩(美国)

  里塔-列维-蒙塔西纳(意大利)

  1985年:

  米切尔-布朗(美国)

  约瑟夫-戈德斯坦恩(美国)

使用道具

藤椅
toshiba999 发表于 2005-10-5 07: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两位合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20多年后,终于收到了一份迟来的“贺礼”,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沃伦于1937年出生在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德莱德,1961年在当地的阿德莱德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于次年成为一名注册医生。之后他继续游学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珀斯等地,






陆续在多家医院及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及临床治疗工作。

  1979年,沃伦首次注意到幽门螺杆菌,但因与当时医学界的教条不符合,他的发现没有受到重视。而马歇尔“适时”地出现在沃伦的身边。他们二人合作,最终于1982年确认了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及其在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比沃伦年轻14岁的马歇尔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卡尔古利,1974年毕业于西澳大利亚大学,并于1977年开始在皇家珀斯医院工作。1986年起,他前往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继续从事医学研究,10年后回到澳大利亚。如今马歇尔在位于澳大利亚尼德兰兹的幽门螺杆菌研究实验室工作。

  发现幽门螺杆菌及相关研究,不仅是两位科学家的主要科研工作,也成为联系他们友谊的纽带,为他们带来了许多共同的荣誉。1994年、1995年及1997年,他们分享了医学领域内的一些著名奖项。分享今年的诺贝尔奖,为他们的共同成就锦上添花。

  获知得奖后,马歇尔说:“显然,对于那些在医学领域内从事研究的人来说,最好的事情莫过于此了,这真是难以置信。”沃伦则表示:“非常兴奋,甚至有点兴奋过度

使用道具

板凳
toshiba999 发表于 2005-10-5 07: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把2005年度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奥伊-格拉布尔(Roy J. Glauber) 、约翰-哈尔(John L. Hall )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汉什(Theodor W. Hänsch)。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9万美元,哈佛大学教授格拉布尔将获得一半奖金,另一半奖金则由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哈尔和德国科学家汉什分享。

  诺贝尔委员会在授予这三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文告中称,奥伊-格拉布尔是因光学相关量子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获奖的。

  约翰-哈尔和汉什则是因包括光频滤波技术在内的激光精确波谱检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获奖的。

  委员会的文告称:“哈尔和汉什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使精确测量频率成为可能,人们现在可以构建非常亮的激光,使用光频滤波技术可精确测量各种颜色光的频率。这一技术使人们有可能对自然常数在一定时间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研发非常精确的时钟及改进全球定位技术

使用道具

报纸
toshiba999 发表于 2005-10-5 07: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两名美国科学家格拉布尔(Roy J. Glauber)和哈尔(John L. Hall)以及一名德国科学家汉什(Theodor W. Hänsch)获得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次奖励主要表彰格拉布尔在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领域的贡献。奥伊-格拉布尔是美国公民,1925年生于美国纽约,现年80岁。1949年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他将获得一半的奖金。

  哈尔和汉什将分剩下的一半奖金,此次奖励表彰两人在激光精密光谱学,包括光频梳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约翰-哈尔为美国公民,1934年生于丹佛,现年71岁。1964年获匹兹堡剑桥技术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高级科学家(Senior Scientist);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JILA成员。

  特奥多尔-汉什是德国公民,1941年生于德国海登堡。任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所长,慕尼黑大学教授。

使用道具

地板
toshiba999 发表于 2005-10-5 07: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近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名单及主要成就

2004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 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2003年,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他们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2002年,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作出了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

  2001年,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康奈尔、卡尔·维曼和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他们根据玻色-爱因斯坦理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2000年,俄罗斯科学家泽罗斯·阿尔费罗夫、美国科学家赫伯特·克勒默和杰克·基尔比。他们因“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获奖。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5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