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中间业务由于其具有投资少、收益高、风险低的特点,现已成为银行资产业务收入和负债业务收入之外的第三大业务收入。有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中间业务收入接近占据银行业务收人的“半壁江山”。然而我国银行的现实却是在中间业务拓展上难于施展自身的优势,步履艰难。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1.观念滞后,相当中间业务尚未开展。中间业务发展最大障碍是银行认识不足,观念滞后,没有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银行的三大主业之一,没有认识到拓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须,而是视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副业”,将全部精力用在存贷款业务上,因而使相当的中间业务没有开展。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四大类:一是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代理、租赁、信息咨询、证券回购等业务;二是担保业务,包括商业银行对客户偿还贷款,汇票承兑,跟单信用证提供担保等;三是贷款承诺,包括透支便利和信用承诺等可撤销的贷款承诺,以及发行商业票据,备用信用证,循环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四是金融工具创新,包括货币利率互换,定期利率协议,金融期货合约,金融期权等。调查的某行,这四类中间业务中,一类传统的部分也有证券回购没有办理,其他三类有些是闻所未闻,更不用说办理。 2.市场环境抑制了银行开发中间业务的积极性。一方面,多数国内企业和民众对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难以接受。多年来我国银行业传统中间业务一直在为客户提供无偿服务,实行“免费午餐”,国内企业和民众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无偿服务。通过对本地调查发现,有70%的法人客户和80%以上的居民都认为银行是信贷供应、现金支付、资金结算中心,在银行存款、贷款营销中就应该提供相应的免费服务,收取任何费用都不合理,所以许多中间业务品种如代发工资、代收学费等都是赢了市场赔了钱。另一方面,同业竞争不规范,致使办理中间业务有的免费,有的只是象征性的收费,成了无偿的服务。如代发工资,上级行规定每代发一人月收费1元的收费标准,某县代发教师工资近4000人,按规定年可收费5万元,实际上却一分钱代理费都没有收,如果你一家银行按规定收费,客户就会跑到另一家银行去,由其代理,或者因出不起手续费根本就不要你代发,而退回到原来自我发资的境地。激烈的同业竞争使银行的有偿服务获利能力大打折扣。从调查地的情况看,银行开办的代理及兑付业务中,除代扣个人利息所得税、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业务外,其他代理业务如代理证券结算、代收公用事业费、代理社会统筹、代发工资等业务中均有不收取手续费的现象。在银行卡业务上,许多行也一味地强调市场份额,采取降低甚至免收手续费的做法争拉客户。另外,许多居民还对银行的新型服务、新产品缺乏热情,对新金融工具、手段缺乏了解,存在严重的“时滞”或“排斥”现象。如调查某行的银行卡中睡眠卡比例高达19%。 3.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不一,缺乏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虽然规定了“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提供服务,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收取手续费”,但在2003年6月26日《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前没有明确具体的收费标准,2001年6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只是笼统地把中间业务收费划分为国家有统一收费或定价标准和没有统一收费或定价标准两种类型,分别采取不同收费依据,这样执行起来难以*作,尤其是基层商业银行对政策规定掌握片面、理解能力较低,必然影响中间业务的开展。目前,金融监管部门或商业银行总行以及金融同业公会自定的一些中间业务品种收费价格,在执行中不仅因各银行之间“内耗”--收费不统一,导致客户产生误解或提出转户要求,而且,屡屡受到当地物价部门的查处。中间业务收费没有法定标准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大障碍。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收费标准问题是银行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中间业务收费问题复杂且收费项目品种繁多,制定收费标准的部门也多;同一项目下的同一品种的收费,银行与银行之间也不尽相同,有高有低,或不收费。 4.科技含量有限,有些中间业务只能望洋兴叹。中间业务是以技术为基础,以电子化为手段的新型业务,先进的电脑科技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根本保证。只有加:陕电子化网络化建设,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现代化设备装备银行,尽快实现银行业务自动化,才能增强和推动中间业务的拓展。当前金融电子化建设滞后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一是应用软件开发滞后,不能保证中间业务市场拓展需要;二是业务*作软件存在缺陷,各行间或各行内部*作层面不统一,降低了业务处理效率;三是在网络运行安全上也存在较大漏洞,技术维护跟不上,如金卡工程运行仍不理想,网络不畅通,客户投诉多,对POS、ATM的维护不足,布点不广;四是一些专用卡、专用收费账户没有统一,还无法实现实时收付功能,不仅造成浪费,而且部分作法有悖于规定,如专用卡、专用账户上的资金只存不取是违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原则的。调查某县银行,虽然全行都实现了微机网络化,但电脑技术装备水平还很低,计算机硬件配备不足,软件开发能力薄弱,工作量大/业务档次低,各种应用型代理业务计算机系统无法开发,高水平的咨询信息业务无法开展,极大地制约了中间业务全方位的发展。 5.人员素质低下,可以办理的中间业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间业务是“高技术”的产品,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办好它,需要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有经验,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营销人才。而目前银行现有人员素质与中间业务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调查某县银行现有从业人员,主要存在“四少”:一是高学历的人才少,全行近300人,第一学历本科3人、专科8人,占总人数3.8%;二是熟悉并懂得微机的人员少;三是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少;四是真正既懂计算机,又熟悉中间业务知识,既懂法律、又熟悉中间业务*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甚少。因此,很多中间业务在现有情况下想办而办不到。 6.银行内部管理滞后。中间业务分散于银行各业务职能部门,由于各行没有设置一个强有力的职能部门去驾驭,使得各部门因种种利益关系在经营上依然如故,各自为政,各行其道,加之个别员工的损公肥私,最后导致中间业务收入流失。另外,各行在行长绩效考评上未真正体现“三大支柱”,一般权重只在10%左右,对抓存与中间业务实际执行的是双重政策,营销中间业务得不到正常的费用保障。同时,员工拓展中间业务的业绩奖励也不大、甚至没有,不能有效调动基层行广大员工抓中间业务收人的积极性,员工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倾向。 二、拓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1.转换观念,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中间业务发展已成为事关银行提高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银行必须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树立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双轮驱动,齐驾齐驱”的思想。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学习、广泛动员、事实说明、数字分析对比等多种方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职工牢固树立中间业务市场拓展营销理念,从而把中间业务发展战略思想变成广大职工的行动;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要借助银监会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商业银行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向社会广泛宣传,引导企业、客户正确对待银行收费服务工作,支持银行开展收费服务;与此同时,银行要提高服务水准和功效,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赢得市场和客户。 2.健全内部机构和管理机制。一是健全机构,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管理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二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作规程,规范业务*作,促进业务健康发展。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加大中间业务在综合经营计划中的考核比重,把中间业务收人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与人力费用分配挂钩,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陛。 3.加大中间业务营销力度。要尽快推行客户经理制,要把中间业务的营销列为客户经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发挥客户经理的“业务推销员”作用,让客户像了解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一样熟悉中间业务,及时向现有和潜在的中间业务消费主体推销中间业务,为其提供优质服务,促使中间业务产品有效地进入市场,并形成规模效益。 4.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吸收和培养。中间业务具有技术含量高,分析跨度大,专业范围广,信息变化快等特点,对专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要注重培养和吸收熟悉金融法律和计算机等众多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从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角度出发,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的进程。高科技手段是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中间业务竞争实力的核心。如何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加快业务新步伐,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中间业务的技术含量,提高中间业务的竞争实力,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益;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中间业务的工作效率,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中间业务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各商业银行重要的战略选择。 6.加强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引导和规范。各级监管部门要用战略眼光,大力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为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和良性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商业银行拓展新品种的热情;要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加大对不正当竞争的查处力度,对在中间业务中出现盲目竞争、贬低他行等违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要引导和规范各商业银行进行同业协作,特别是对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各行要相互协商,达成共识,制定公约,共同遵守;加强对中间业务的调查和研究,为商业银行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和舆论支持。
何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