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esearch
1220 0

转帖: 提醒年轻人:何时SCI害你? [推广有奖]

精神客栈CEO

大师

9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114378 个
通用积分
94.3158
学术水平
1175 点
热心指数
1425 点
信用等级
1087 点
经验
50282 点
帖子
9602
精华
2
在线时间
68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8-26
最后登录
2020-10-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提醒年轻人:何时SCI害你?



  作者:饶毅

  SCI在中国科学和教育界长成了一个畸胎瘤。

  其原因,也许不外乎中国行政主导不懂得选择专家、不愿意依赖有水平的专
家来了解和支持科学研究。一层层推广开来,有时,是不懂的外行希望越过内行
简单地行事;有时,是水平低的希望评价水平高的。SCI对中国急功近利的风气
推波助澜。

  比较可笑(也有点可悲)的是,近年培养的有些学生,受了SCI的害。

  每年SCI出来的时候,在中国转抄最多。这是浪费时间。没有哪个体面的科
学、教育机构应该关心各个杂志引用率每年的消长,如果哪个学生在这样的机构,
为了自己的前途,应该想方设法逃跑。

  最近几年,有些申请教职的华人,在自己履历上注明每篇论文所发表的杂志
的SCI分数,有些还标明自己论文的引用数。

  这样写履历的人,如果寄到我熟悉的机构(如王晓东所在的北京生命科学研
究所和我所在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来,只会徒增笑料,降低被面试和录用
的可能性。

  我们一般都知道杂志的竞争力大概情况,绝不会因为某个杂志SCI年度分数
摇摆而认为某个杂志如何了。对于不同领域,我们也大体知道如何比较。最重要
的是,如果我们希望知道研究是否好,我们自己要了解;不懂的,我们要问懂的
人。要知道研究内容,与同领域和相关领域比较。

  真要了解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决定招聘、支持、或者奖励一个人,不仅不
能依赖SCI,也不能依赖引用次数。

  只有偷懒、或者不懂装懂的人,才用SCI来评价人。发Nature、Science而拿
不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职,已经不是新闻。听说科学院
遗传发育所也拒绝过发表不只一篇这种文章的申请者。

  这样写履历而且寄给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人,没想过
王晓东和我不会接受SCI,是不动脑筋。我们都多年参加美国一流机构的教授招
聘,从来没有见过体面的科学家列出SCI。我们在中国建设一流机构,自然不会
庸俗化。

  对于中国有些机构来说,如果谁乱用SCI,也会受损害。而且,我相信,这
样的机构,会逐渐多起来。

  补充:

  本文只集中提醒年轻人:在申请工作时,碰到重真才实学、而且有学术评判
能力的机构,如果列出SCI分数及论文引用数等,会不利于申请人。

  这个提醒,对年轻人申请美国大多数中等以上的机构适用,在中国有些单位
适用。

  这些机构是依赖对于学术内容的了解和评价,而不会盲目依赖间接数字。认
为数字客观的不过是不懂、或者偷懒。招聘人,是懂学术在一起讨论,没有人敢
用间接数字来比较,必须以学术内容来评价。

  之所以要写一篇短的博文,是有些人走火入魔,迷上了SCI。

  至于其他衍生的推论,本文没有仔细讨论。读者如何看待,是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

  本文没有说过不要发论文,没有提倡论文引用越少越好。也没有说用SCI和
论文引用数评判在所有时候、所有情况下都不好。比如,当大家都不懂科学内容
的时候、也找不到有公心客观提高评判意见的专家的时候,用比任人唯亲的标准
要好,比…,比…,都要好

  说SCI和论文引用数不能替代对科学内容的直接了解和评价,不是说不要发
论文,也不是说论文发到Nature去就是不好。

  所以,提出其他意见很正常,批评也很好,不过应避免张冠李戴、将其他观
点归于本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SCI 年轻人 Science 生命科学学院 Nature 年轻人 SC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6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