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科研是种境界,年轻人一时学不来
已有 5019 次阅读 2011-9-1 12:13 |个人分类:谈点正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科研 玩 境界
最近的日子在逼近开学,我也像科学网美女博主YC一样多次发誓暂不写博客,要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写SCI上,但也是不时经不起一些博主的话题的勾引,又想多嘴几句。为此,我常常反省自己:看来俺已玩物丧志、不适合做科研了,out了。这几天逛科学网,发现一些博客文章说做科学就是要玩、要闲、要写杂文,我又给自己长了信心,看来自己做科研的路子还是对头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我认真学习的几篇代表性玩科学的博文:
饶毅《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和我竞赛不是很难。因为,我将继续32岁以后的习惯:晚上和周末习惯性不上班、还看专业以外书籍和写杂文、实验室研究生和博士自主做科研(如何上下班不是我的事情和休假不用请假)。所以,中青年院士(和其他自愿参加竞赛者)肯定容易超过我。”
陈安《咱哥儿们一起“玩”科学不行吗?》:“我看很多科学家伙喜欢费曼,就是《别闹了,费曼先生》的那个费曼。就是看脱衣舞能看出物理灵感的那位先生。可是,既然都喜欢费老,自己也都自称是大科学家了,也不缺钱不缺房子不缺经费的,老婆和自己同时都是百万年薪级的千人计划,美元和人民币都不缺。为啥不能向费曼先生学习呢?我爱咋玩就咋玩,我玩死科学。”
彭思龙《科研:让自己尽可能的闲下来》:“怎么做科研,似乎永远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早先我们宣传的科研人物似乎都是不睡觉的人,每天工作到深夜,这在我们的脑海中占据了很长时间。在身边我们一样看到,很多学者非常的勤奋,早起晚归。十几年过去了,对这个答案我有些茫然。就我读过的书,结合自己的科研体验,我认为这一点是需要更改的,那就是要让自己充分的闲下来,而不是不断地忙碌。”
三位博主说的都很对,也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最近也在思考这类问题,特别是我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寓教于乐、寓研于乐的问题。我的科研经历告诉我,科研是一条艰辛路,是一件劳心又劳力的活。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科学,很多被迫做研究的年轻人(如我的研究生们)不是将主要精力花在勤奋工作上,而是在为科研的捷径或灵丹妙药而迷茫上,作为老师,是有责任的。能够把艰辛路变成幸福路、把劳心劳力活变成简单轻松活的老师,才是最伟大的老师。
科研,作为一种工作,正如美籍华人刑侦专家李昌钰博士所说:“工作的最高境界是‘玩’”。但要注意李昌钰博士的话,“玩”是一种境界,不是工作本身。既是一种境界,必然要通过一定的修炼才能达到。看看李昌钰博士如何“玩”工作:“多用功定比别人强”、“抓紧时间,一年顶三年”;“人生,要在平淡之中求进步,又在艰苦中见其光辉;人生,要在和谐之中求发展,又在努力中见其希望;人生,要在安定之中求富足,又在锻炼中见其庄严;人生,要在沉默之中求智慧,又在活跃中见其弘愿。”这样的“玩”法才“玩”出美国的“现场之王”、“当代福尔摩斯”。
玩科研是一种境界,有一定阈值,达到阈值之前需要连续作战。上述三位博主及他们读到过的人,如费曼,做科研的境界都已远远超过阈值,不是年轻人一时学得来的。年轻人最好还是牢记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成功=正确的方法+勤奋工作+少说废话。我解读,正确的方法与聪明的脑袋有关,但更要靠长期的训练,其中也包含勤奋的成份;勤奋工作大家都懂;少说废话肯定也包括少写博客。建议我的研究生还是要《像打工一样做研究》:“休闲式、零碎式工作对科研不起什么作用。科研跟愚公移山很不一样。愚公移山,今天移了一部分,以后就少移一部分,吾辈移不掉,儿辈孙辈总会把它移掉。用愚公移山的方式干科研就不行,今天狠狠地研究一把,明天好好地睡一觉,后天再干,你前天的理解和认识就损失了大半,若再过几天接着干,那你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必须重来。做研究,一旦有了目标和任务,就要像富士康的打工仔那样,每天站在机器前,‘罚站’8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一直工作,天天如此,上班,下班,睡觉,上班,下班,睡觉,直到彻底干出结果。科研就像烧开水,你必须一鼓作气烧到100度让它开,否则,你烧到80度又停一下,它马上又退回到原来的温度了。”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2323&do=blog&id=48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