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联储日前召开的上半年政策会议上,美联储不但没有如部分人士预期的那样扩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反而对政策进行了调整,不再强调通货紧缩。这表明,美联储将逐渐从之前的经济刺激政策中退出。由于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引擎,美元享有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其退出路径对全球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探讨美联储退出路径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其在金融和经济危机后所采取的主要政策。危机爆发以后,美联储从2007年9月开始连续降息,并从2008年9月起联合世界其他五大央行联合降息,同时向银行等金融系统注入大规模的流动性。至2009年3月,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低至0-0.25%,并开始大规模购买国债和增加购买机构债券,正式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许多政策是非常规的措施,在刺激经济的同时,对于美国和全球经济也有伤害。因此,美联储在退出这些政策时也大有讲究。
目前看来,退出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按照进入路径的相反方向退出,一条是不规则退出。前一个路径是:取消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停购和抛售美国国债及其机构债券——回收投放在金融系统的特别流动性——提高利率。后一个路径是:回收投放在金融系统的特别流动性——取消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笔者认为,这两种路径虽然有各自的优点,但同时也有负面作用,且过于绝对化。因此,可以寻求第三条路径:第一步,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回收投放在金融领域里的特别流动性并举,两个政策同时退出一部分;第二步,完全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回收危机后投放在金融领域的特别流动性;第三步则是升息。
笔者认为,采用第三种路径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因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行,可以压低国债的收益率和抵押贷款的利率,但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债务货币化”,在经济稳固、复苏前景明朗后,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向金融机构提供的特别流动性,可以增强金融机构的信心和放贷的积极性,促使信贷解冻等等,但是金融机构获得这些流动性需要支付较高的代价,长期大量地使用,对于金融机构自身也有一定的伤害。所以,过迟取消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造成烈性的通货膨胀;过早取消该政策,也会无法压制美国国债收益率和抵押贷款利率的走高,从而打击经济复苏的力量。
同样,过迟取消提供给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会使得金融领域流动性过剩,而过早取消则可能打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因此,为了在经济复苏初期保留这两个政策的优点、摒弃其缺点,最好是同时对这两个政策分步退出。在退出这两个政策接近尾声或者是全部退出时,美联储就可以启动加息周期了。
美联储的退出路径对全球各经济体的经济政策特别是退出路径有重大的影响。如果美联储采取第三条退出路径,将会使得全球经济从危机到复苏平稳过渡,经济不会大起大落,二次探底的风险减小。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完全可以跟随美国的路径退出;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由于刺激政策一般是扩大信贷、扩大投资、降息,也可以模仿美国的退出路径,同步于美国退出的时间,按照收紧信贷和削减投资规模——完全退出危机中额外增加的信贷和投资——升息的路径来退出。
(作者:东航国际金融公司 陈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