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da89k
2247 2

[其他]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推广有奖]

  • 3关注
  • 72粉丝

院士

9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213077 个
通用积分
2.0885
学术水平
123 点
热心指数
149 点
信用等级
82 点
经验
46289 点
帖子
1667
精华
3
在线时间
24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2-7
最后登录
2024-4-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公共经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化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公共经济活动空间的选择,如果我们从经济角度来考虑。

一、相关研究—城市化

(一)空间的角度。什么是城市化,就是人聚到一块,第一种是城市使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二种是城市化向周围扩散过程。(二)产业的角度。和工业化的一个问题,城市是为工业发展提供的一个载体,其中空间的一个单位提供的机会。(三)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角度。第一个是国外学者的观点。他们疆场讲两个结论,大多数不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和做的不好,他定成高度的工业化问题,大多数成功的发达国家他们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刚好,他们经常的讲的结论是事后诸葛亮,是倒推的,他成功了以后你觉得他刚好合适。第二种是国内学者的分析,第三类是中国的问题不在于城市化,而在于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而未能带来足够的就业机会。


我的研究逻辑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理论基础,我觉得我们要讨论城市化,城市是一个提供公共产品的单位,如果是一个单位我们要问提供什么公共产品,提供这个公共产品里面我们需要多大的规模,究竟是聚集还是要扩散,根据我们谈的公共产品的本身来讨论。第二,历史的视角。我这个讨论是想看看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他曾经是不是被满意过,大家是不是对他满意,哪些条件发生变化了,我们现在才不满了,如果你知道哪些条件变化了,我们就知道从哪个地方突破。最后,我们想讨论的是公共产品,如果我们认为城市就是公共产品提供的单位,我们要讨论公共产品本身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需求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供求机制,供给有一个机制,是经济体制,这个体制是真正做是有效的,你说这样提供,你说那样提供,是不是按照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从这个模式上讲我们怎么发展,户籍制度要不要动,或者怎么动。


先回顾一下历史,城市化和城镇化密切相关的。闻名全世界的历史家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如果他是一个公共产品提供单位的话,我们现在从逻辑上可以推出来很早就有一个城市了,也有部分是市场。为了实现当时的人的公共产品,我们看到全世界不同的地方名字不一样,为什么?就是为了提供当时很低级的公共产品,近代我们都讲产业革命,很少有人讲他是城市革命,实际上英国人确实改变了城市的功能,英国人把城市的功能和现在说的工业发展结合起来,我们看到过两个文献,一个文献讲伦敦,伦敦城区的人口勤劳程度和周边的农村勤劳程度不一样,英国的煤和铁的工业对城市化的关系,从这个时候开始城市提供公共产品除了国防以外已经加了很多的内容,我们的工业发展是需要基础设施的。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过很多城市化的失败,城市化不是可逆的,开封一千年前是100万人口,为什么开封后来再也超不过这个顶端了,他的提供能力问题,我们在意大利的城市化很早就发展起来,很来逆转了,倒退回来了,所以我们的结论就是城市化并不能保证他是单向发展,但是有的地方不大一样。我简单看过一个例子,意大利的原工业化非常像我们现在的农民工,工人进城干活之后回农村,不在城市消费,所以他没有导致市场的扩张,我们也看到了宋朝,原商业化,但是那个市场经济所贩卖的东西跟欧洲贩卖的东西不一样,他没有影响整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影响中国人后来的生产发展像要的工业化方式。比较成功的就是英国和美国,他就是借助与产品的交易方式,德国和法国在追,法国算不算成功很难讲。


三、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其历史原因


我们认为现代的城市化过程不是简单的。主要是公共产品提供方式的变化,在这里面经济发展不光是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进城,进城之后他的生产方式改变也会影响市场。结论就是农民进城,究竟是一个手段还是一个目的,这是对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历史进行一个分析。


我们的城市化这种畸形的原因导致了不利的影响。表现为,内需不足;产业升级缓慢; 劳动力队伍的高度不稳和城市设施发展的严重滞后。总之,现代化的、以城市为载体的现代社会结构与制度框架没有形成,城市化的生活模式也没有出现。缺乏城市化的工业化带来了城乡两极分化的恶果。


中国畸形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是现存的户籍与公共经济制度。第一,早期以国防为目标、以生存为基础的户籍制度成为中国社会分割、公共产品分类提供的制度基础;第二,中国工业化发展空间布局不均衡,并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成为了城市化畸形发展的直接原因;第三,非公共财政体制、土地制度与分权财政的利益导向使地方ZF成为这个畸形城市化的既得利益者。


四、城市化与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有其历史的合理性。首先,地缘政治决定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国防军工与重工业导向型;其次,中国工业化依赖的是典型的精英型城市化(城市公共经济功能)战略与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少数人的公共产品保障战略;最后,粮食安全与生存担忧主导了中国的逆城市化(耕地保护与土地分割)限制政策的出台与持续。一个有效的以国防为目标、以生存为基础、以精英筛选为手段的户籍制度、教育制度与城市格局逐渐形成并慢慢固化,并最终成为中国社会分割、公共产品分类歧视提供以及城市化滞后扭曲的直接原因与制度基础。户籍制度改革的理由。在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与城市经济与现代经济提供的国防手段相比,户籍制度提供的军工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城市只是一个公共产品供给的空间单元,是否有权利享受城市提供的公共产品,仅仅是一个公共产品的购买地点问题,我国税制实际执行的一直是地域税收管辖权,因此在大城市居住的非户籍居住者实际上已经支付了这些公共产品的价格,给予户籍外地人以公共服务享受权只是物归原主而已,并不会减少本地人福利。相反,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反而会因为吸引了更多的居民与纳税人而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对于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城市化本身恰恰提供了最为经济有效的解决办法。ZF要为同样数量的人口提供类似的公共产品,在城市提供的人均成本要远远低于在农村提供。而且,对在农村处于隐性失业的农民来说,进入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这些农民进城了,更会增加我们的内需,从而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劳动力条件与市场扩张基础。


五、城市中精英与平民的关系


在公共产品的供求关系中,强调付费者或纳税人的权力,主张以纳税为基础的决策参与宪政机制。强调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城市化是工业发展的最有效地点。公共产品供求关系中保留弱势群体,也就是非纳税人的参与机会与权力,从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弱势群体的生存保障提供经济可能性。所以,城市化与“聚集”式居住是解决传统农区居民生存保障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最后的总结,如果我们从经济角度来考虑,我们让这些人进城,我们从经济上觉得他是有效的,至于说规模有多大,是需要公共产品的结构去决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 经济学分析 中国城市化 中国城市 公共经济 城市化 公共经济学 经济学

沙发
942673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2-9 10:18: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城市化也要因地制宜,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城市的经验。

使用道具

藤椅
被被 发表于 2017-2-11 13:28: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多谢楼主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