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ongqing2008
1980 9

[其他] 博士生过多如同放羊 还博士生培养本来面目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副教授

4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567 个
通用积分
1.5867
学术水平
85 点
热心指数
127 点
信用等级
65 点
经验
17094 点
帖子
683
精华
0
在线时间
3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0
最后登录
2017-3-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些导师带的博士生之多,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导师带的博士生,全脱产的和在职的再加上一个北京班的,一共有30多人,再加上他又是院长,忙得厉害,经常玩‘失踪’,我们要交流也只能在聚餐时交流,但三四个月才聚一次餐。”某高校新闻学院的一个博士说,他感觉导师离自己太远了,就像在放羊一般。
  “1985年,我读博士时全校才招13人。现在,很多学校一个院的博士生都远远超出了这个数,甚至还有些大学博士生招生数超过1000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说,现在一些院校博士生招生太多,有的导师带的博士生有十几二十个,“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刘海峰说,博士生带多了,培养环境就会出问题,尤其很难个别指导,对弟子们学业和生活的关心也很难顾得过来,特别是能够当上博士生导师的教授,往往社会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也比较多,在校时间少,以致博士生与导师之间数月见不上一面。
  近年来,我国的在校博士生规模增长速度惊人。2005年一份数据表明,全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超过13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2000年,全国博士生招生数为25142人,但2004年招生总规模已达到5.3万多人,短短几年已翻了一番。近年“两会”期间,有多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呼吁要警惕博士生招生盲目扩大规模的倾向。
  “1986年我读博的时候,博士生跟导师都有如父子,某种程度就是师徒制,现在还有哪个学生把我当作父亲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说,那时候导师会在各方面帮助你,甚至还负责介绍对象。他认为一个导师带1个学生和带10个学生,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认为,现在,博士点数量成了大学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准。即使非研究型大学,“攻博”也成为了提高学校档次的核心目标,这严重曲解了博士生教育本身。
  许纪霖说,以有多少博士点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会造成博士点的虚假繁荣,也使得博士生导师中有人滥竽充数。
  记者了解到,随着博士生的扩招,博导的规模确实也在迅速扩大,北京某高校前几年才有不到50位博导,但现在博导的数量已增长至130多位。
  导师成“老板”,博士生对培养环境不满
  湖南某高校一位副校长认为,虽然扩招并不意味着博士生就多了,但他承认现在博士生进来的标准,比他在20世纪80年代读博士时要宽松得多,“那时候读博士的非常突出,现在没有那么突出了”。
  他认为,对比那个年代,现在有些博导的责任心和道德感应当受到批评。“上世纪80年代的那些老教授,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境界都是很高的”。
  据记者了解,博士生除了对他们导师的学术水平感到不满外,更多的是对他们道德水准的失望”。北京某高校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就说,现在许多导师都在经济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名利欲太强,把权钱看得很重,不是严格要求创新,而是严格要求创利,把学生当成自己的“高能低薪”打工仔。“有些导师甚至对有意见的学生表示,‘不听我的,信不信我不让你毕业’,这样哪里还有师道尊严可言?”
  上海某高校一位博士生说,从“老板”变成博士生对导师的称呼就可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他说,他甚至看到这样一种怪现象,博士生中特别差的会延期,特别好的也会延期,倒是中不溜的能顺利毕业,“所以我打算让‘老板’发现我是庸人”。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一些高校的校园网络论坛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言论。
  除了对导师不满意外,一些博士生对自己的学习氛围也感到不尽如人意。一位博士生表示,他觉得现在学术风气渐趋浮躁,很少有人愿意潜心做研究。一些博士生科研态度也不够严谨,科研工作不够扎实,创新意识不强,很多都追求一些“短、平、快”的论文和项目,有些为了出成果,甚至存在学术造假、抄袭等现象。
  他认为,这与培养环境不无关系,“一些学校对博士生的考核指标急功近利,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博士生在国内外学科一级刊物发表几篇文章才能参加论文答辩,这样会迫使博士生想方设法走捷径”。
  也有不少博士生抱怨学习和生活补贴严重偏低,一方面使博士生进行学术活动时经常捉襟见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很少,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时刻想着要为“稻粱谋”,难以安心做学问。
  中科院一位博士生表示,正由于存在如此多问题,很多博士生都习惯满足于简单的跟踪和模仿,忽视基础研究,轻视长期积累,从而造成科研实践缺乏、实地考察和动手能力较差、科学理论和方法都缺乏良好训练等弊病。“博士生毕业时,本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成为顶尖高手,具有创新性和领导力,但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水准。”
  记者采访的多位高校教师也认同现在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存在欠缺。刘海峰说,在80年代,我国的博士生培养质量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好的,但现在的培养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李曙光则表示,很多上世纪80年代的博士生毕业论文拿到现在来看都很有生命力,但现在的博士生毕业论文很少能达到这样的水准。
  还博士生培养本来面目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世佑曾对博士生的培养问题展开过深入研究,他表示,这是个整体性问题,而非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博士生扩招了,导致博导也增多,但两者的含金量都降低了,加之一些培养机构培养条件不够,又很想把质量提上去,因此要求发论文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连锁反应,导致博士生无所适从。
  他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在招生上,要严把招生质量关。他认为,人才培养就像建房子一样,是一层一层建起来的,一定要确保最优秀的生源能进入博士生行列。他很担忧近年来本科扩招影响到本科培养质量,最终将影响到博士生的培养水准。
  其次是导师问题,他认为应当加强博导队伍的思想素质和学术水平建设,严把导师质量关。他表示,以前我国的博士生导师都是要经过国务院批准任命的,现在放开了,就更应加强对导师的遴选和管理工作。
  第三是高等教育机构应当创造有利条件和宽松氛围,让博士生能自主地从事科研工作,“现在学风太浮躁了,很多博士生都没法安心读书。”
  许纪霖认为,高等教育机构还应当珍惜博士帽的形象和声誉。他认为,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很容易就通过权势和金钱获得博士帽,使博士头衔“贬值”,这是一种严重的学术腐败,“因为有权有钱,就降低学术标准,背后是权钱和学术的潜在交易”。
  博士生自己也在反思自身的问题,有博士生来信说,有些人读博的心态值得怀疑,“他们只是冲着博士的头衔去读,根本就没有思考自己是否适合读博。不想搞研究你去读博士干什么?”
  还有博士生表示,有些学生“身在校园心在社会”,读博时耐不住寂寞,忍不了冷板凳,而热衷于学习“拉关系”、参悟“潜规则”,眼睛总盯住哪个行业挣钱多,对博士生毕业后薪酬回报减少等问题倍感苦恼,认为“读博如赌博”,“有这样的心态,不可能成为高质量人才”。
  许纪霖表示,很多人都对读博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事实上,博士生作为研究型人才,除了个别专业以外,大部分回报不高。“如果希望有好的回报,就不需要来读博士。”
  他直言,博士生是“傻瓜”读的,因为只有“傻子”才有傻劲,才喜欢一样东西,并将之当作安身立命的所在,“如果读博希望书中有黄金屋和颜如玉,通常会失望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本来面目 博士生 中国政法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 培养 本来面目 放羊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hdefei + 50 + 10 hao

总评分: 经验 + 50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dongqing2008 发表于 2009-8-29 20:10: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博士生数量世界第三

     最新统计表明,目前全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超过13万人,规模跃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
国和德国。预计到2010年,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将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来,全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快速增长,199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7万人,2003
年达26万人。博士生招生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00年全国博士生招生数为25142人,到2003
年博士生招生数已达到48740人。
   
     美国博士教育已经有150年的历史,目前数十万学生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专业学
位,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形式多样的产业。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常常被其他国
家视为“金本位”制度,受到其他国家学术机构的仿效。欧盟准备改革传统的大学教育制度
,重组大学学位结构,建立学士----硕士----博士三级高等教育模式,并进一步完善欧洲学
分互认系统(ECTS)。美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在世界各地,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都被视为精英分子
。总体上讲,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教育,是成功的。但同时,美国博士教育也面
临着许多挑战,既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来自学术系统内部的。

     研究美国的博士教育,必须从美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这一更广阔的视角进行
考察。博士教育通常和研究生教育——包括传统的文、理学科以及很多专业领域的硕士学位
教育密切相关(Conrad,Haworth SL Millar,1993)。博士学位,特别是哲学博士学位,居
于庞大而复杂的高等教育系统的顶端。本文主要探讨研究型学位哲学博士学位的有关问题,
而不是日渐重要的专业博士学位,如工商管理博士、法学博士、教育博士,等等。
      
     美国的博士教育与学术研究产业以及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学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Gra
ham& Diamond,1997),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博士生更是研究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
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提供劳动,在资深教授指导下承担了大量的研究项目。政府机构(如国家
科学基金会)以及许多私人慈善基金会是各种研究项目的资助者,公司也开始资助博士教育
。很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主题与获得资助的研究项目相关。美国高等教育从这套为博士教育
提供财政资助的体制中获益匪浅。它不仅确保了教师和博士生能够得到资助和指导,而且还
确保了研究项目始终有稳定的劳动力资源。由于这些研究基金都是通过竞争获得的,因此,
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的博士生便成了主要受益者。另一方面,许多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和人
文科学的博士生,往往通过担任助教或者本科生课程的讲师来获得资助。博士生承担了繁重
的本科大课的教学任务,微薄的薪水和助学金是他们得到的回报。通常,他们在资深教授的
指导下工作:指导本科学生的小组讨论,帮助阅卷和评分。
      
     美国的研发支出占世界研发资金的一半左右,绝大部分研发工作都是大学承担的,尤其
是基础性研究,更是以大学为基础。应用性研究支出的很大比例(其中一些由产业界资助)也
流向了大学。因此,大学博士教育的健康发展对美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使用道具

藤椅
rucsd 发表于 2009-8-29 20:11: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了这个贴,心里很难受

使用道具

板凳
typ007 发表于 2009-8-29 20:22: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都是国家政策造成的

使用道具

报纸
zhdefe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8-29 20:28: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盲目,急功近利热的祸
努力就会有结果,要成功就得努力!!!

使用道具

地板
shanqi-2005 发表于 2009-8-29 20:36: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们的国家是怎么回事,咋全出问题了呢

使用道具

7
linger1213 发表于 2009-8-29 23:36: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哎,可怜的博士们啊,苦读三年甚至更多,结果呢。。。

使用道具

8
dongqing2008 发表于 2009-8-30 08:10: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生和高校都应慎对研究生教育     据国际在线报道,与欧美一流高校相比,中国高校的总体教学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高校培养了太多的硕士、博士。“如果盲目“考研”的现象过于普遍,高校科研的质量就势必会受到影响,与其培养出许多不合格的研究者,还不如让这些人在本科打好基础后就直接投入具体的实践工作。”
    一些学校“求大求全”的心态,培养了过多不合格的“研究者”,技工、服务人员“严重不足”,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职业专科学校之间的比例应保持在1:20:40左右,“70年代时,我们常常因为看到天才被送入工厂或农村而扼腕叹息,但今天,我们更该担心那些能力有限,却进入二流学校读了个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硕士、博士,白白浪费了时间和资源的学生。”
    学校可以对它提供的教育“适当地收费”,但应该杜绝高校片面追求经济收益伤害学生、伤害教育。
    高校只是在培养“20世纪需要的人才”
    中国高校仍然停留在培养“20世纪需要的人才”,而更多企业需要的是“21世纪需要的人才”,20世纪人才的特点,包括勤奋好学、专注于创新、专才、智商、个人能力、选择热门的工作、纪律和谨慎。
    所谓“21世纪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7个特点,包括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智商情商灵商兼高、沟通与合作、从事热爱的工作和积极乐观。提供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客户的需求”,能根本上缓解就业的结构性失衡。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中国高校应避免过分扩招和过分产业化、减少研究型大学增加职业学院、允许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择专业等。

使用道具

9
xsn 发表于 2009-8-30 10:44: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问题不在于数量,中国当然需要培养大量研究生,并且需要选拔竞争的压力环境.从中砺炼出真正的有用之才.
博士不是荣誉称号也不是官职的兑换券,而应是经过磨砺在某一领域具有超常竞争力的人.
国家资财的贪污挥霍浪费,在教育领域亦存在令人发指的表现.

使用道具

10
dongqing2008 发表于 2009-8-30 20:15: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术就是学术,不容许其他因素染指,但是目前一部分学术资源被看做了晋升资本和政治资本,当然就有了一定价值,于是产生了“交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9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