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1808 5

[张建平] IF THE PRICE DIFFER FROM EXCHANGE RATE,THEN USELESS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_27:}   本帖题目套用著名的混沌学论文《if the period 3then chaos》,定为如是。

  研究经济学的人可谓三句不离“价格”。有些经济学家如弗里德曼更喜欢将微观经济学称为《价格理论》。
  曾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的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第二版》导论当中这样写到:“……有关财产、利润、价格和成本的概念在经济学家的思维中起着中心作用”、“价格在使得经济得以运转方面起着中心作用”。
  但是经济学人从来没有能够说清楚什么是价格,即没有一个明晰的价格定义。要么用“价值”概念取而代之,要么用“代价”这种“量”的概念含而混之,要么干脆以众所周知的态度敬而远之。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当中就写到:“产品交换者实际关心的问题,首先是他用自己的产品能换取多少别人的产品,就是说,(两种)产品按什么样的比例交换”。
  斯蒂格利茨所说的当代主流经济学家的“价格中心论”与当年马克思所说的“交换比例中心论”可有矛盾?没有!完全一致!
  对“价格即交换比”的证明几乎是多余的。如果交换双方已经商定了两种商品按照什么样的比例进行交换,还会再说“我们再把价格谈一下吧?”这种话吗?当然不会。为何?首先因为上述马克思所言的原因,其次因为他们之前谈论的“交换比例”就是“价格”。交易双方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不会在敲定交换的比例之后再去谈论什么“价格”问题了。这就是本文标题所说的,如果“价格”不是“交换比”的话,则纯属多余。
  现实是无论商业还是经济学,都已经习惯了“价格”这个措辞,没有人会说价格这个词是多余的,也没有人会愿意用“换比”来取而代之,三句话不离“价格”的现象说明“价格中心论”当然也是对的。既然如此那么反过来,经济学就只有接受“价格”概念的正确内涵——交换的比例。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在经济学基础概念方面做了长期的、大量的、细致的研究,当然也包括“价格”。《终结》在“价格”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系统性、开创性的。开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义确切明白。首次明确地指出,价格就是交换的比例。这是一种现实的归纳,不是凭空想象的人为定义。现实市场当中,没有一个人谈论“价格”的时候不是指“交换的比例”。
  (2)首次明确地界定了价格变量的性质,指出价格变量是一个存量。
  (3)首次明确地指出“价格”概念与“交换”,也就是“商品对”概念密不可分的。
  (4)首次明确并统一了价值的概念,并给出了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模型。

  一旦明晰了价格的概念,则上述其它几项都是顺理成章的结论了。
  例如,价格是存量。交换比例的确立,成立于交换双方商定的那个时间点,而且在下一次交易的时候可以随时变动。这就是一个存量性质的变量的基本特征:在某个时点上被观测并且随时可变。
  例如,价格只针对交换而言。既然价格是指交换比例,作为“比例”,就是以两个数量的比例形式出现的,其量纲也一定是一个复合的比例形式,而不是有人所理解的“代价”的、单一商品量纲表示的概念了。
  “换比”概念的价格当然是针对“交换”而言的,而交换是两种商品相互交易,即关于“一对商品”,即“商品对”。构成“商品对”的两种商品相互交换了,才有一个“价格”数据出来。平常经济学和商业常常说某某商品的价格,其实就是指这种商品与货币相互交换的比例,这常常被误解为“商品的价值”。
  既然“价格”是针对一对相互交换的商品(即“商品对”)而言的,而“价值”概念可以针对某单一商品而言,我们自然就应该知道,“价值”与“价格”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仅仅内涵不同,所描述的对象也不同。因此,传统经济学把价格与价值混为一谈的错误习惯就应该彻底纠正。

  在当前的经济学研究当中,有些人是受传统错误的概念误导而没有能够认识到错误所在,不少经济学研究者依然沿着不知所以然的价格概念向前进行着。注定是无果而终。而有些人则纯粹是为了“坚持”而坚持,这份坚持已经超出了学术的本来领域了,带有明显的非学术的政治色彩。也有不少人不断思考问题所在并试图加以理论创新,可惜截止《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出版之前,尚未见到任何系统的、可以自圆其说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推出。

本帖在“经济学家”上的阅读链接:
天性自由的价格
需求的解决方案即经济学的对象
消失在经济学沙漠当中的变量
价格是交换的比例和《资本论》中的价格
价格的存量特性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跨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exchange useless Exchang DIFFER change The Rate Price exchange DIFFER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分析家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分析家 发表于 2009-9-3 21:35: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是通过以货币为媒介体现出的两种价格来实现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现实社会中,因为货币作为中介,介入交换可以增加商品之间交换的便利性和流动性。故价格的存在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货币体现的价格为形式,以“商品对”体现的交换是本质。

如,交换比例:5个苹果/100克水,其价格可表示为:10元/5个苹果=2元/个;10元/100克水=0.1元/克。

使用道具

藤椅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9-3 22:04: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析家 发表于 2009-9-3 21:35
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是通过以货币为媒介体现出的两种价格来实现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现实社会中,因为货币作为中介,介入交换可以增加商品之间交换的便利性和流动性。故价格的存在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货币体现的价格为形式,以“商品对”体现的交换是本质。

如,交换比例:5个苹果/100克水,其价格可表示为:10元/5个苹果=2元/个;10元/100克水=0.1元/克。
“以货币体现的价格”的本意是用货币为尺度的价值计量,或准确的说是“以货币计量的价值”,不是价格。
当人们说一件东西值五元的时候,是在做价值评估与计量,并不一定意味着交换。
如果认识不到价值可以针对单一商品而言、而价格只能针对交换而言,或者说不认真区分价格与价值的话,经济学就永远走不出现有的低水平。

使用道具

板凳
徐生 发表于 2009-9-4 03:19: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发表于 2009-9-3 20:28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在经济学基础概念方面做了长期的、大量的、细致的研究,当然也包括“价格”。《终结》在“价格”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系统性、开创性的。开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义确切明白。首次明确地指出,价格就是交换的比例。这是一种现实的归纳,不是凭空想象的人为定义。现实市场当中,没有一个人谈论“价格”的时候不是指“交换的比例”。
  (2)首次明确地界定了价格变量的性质,指出价格变量是一个存量。
  (3)首次明确地指出“价格”概念与“交换”,也就是“商品对”概念密不可分的。
  (4)首次明确并统一了价值的概念,并给出了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模型。

  一旦明晰了价格的概念,则上述其它几项都是顺理成章的结论了。
 
张兄好。

张兄的2+2观点,加深了兄弟对供给概念、需求概念的认识,思考更明确了,在此表示感谢。

老兄所说的比例,通常指比值,表现为数学上的“除以”。其次,也有对比、对立的意思,如同老兄所说的交换的“商品对”。商品对,成双成对,一对夫妻,二对耳环,这里并不是比例,是对。说两山相对而立,是指两个山各自耸立在那里,是一对山,不是指它们之间的比例。

兄弟觉得,价格不是比例,单价也不是。价格应当是买卖双方的成交量,单价是对价格的单位平均,确切来说,是单位物品上来看的买卖双方的成交量。
作为买卖双方的成交量,它是一次性的,一过性的,是历史的。如同老兄所说,是个存量。
标价、喊价之类,并不是价格,并不是单价。

老兄对价值的解释,对价格形成的解释,兄弟觉得不够好。
另请老兄随意一看拙文,随便批评:价格的形成,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522139-1-1.html

使用道具

报纸
徐生 发表于 2009-9-4 03:25: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发表于 2009-9-3 20:28
   对“价格即交换比”的证明几乎是多余的。如果交换双方已经商定了两种商品按照什么样的比例进行交换,还会再说“我们再把价格谈一下吧?”这种话吗?当然不会。为何?首先因为上述马克思所言的原因,其次因为他们之前谈论的“交换比例”就是“价格”。交易双方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不会在敲定交换的比例之后再去谈论什么“价格”问题了。这就是本文标题所说的,如果“价格”不是“交换比”的话,则纯属多余。
  
    例如,价格只针对交换而言。既然价格是指交换比例,作为“比例”,就是以两个数量的比例形式出现的,其量纲也一定是一个复合的比例形式,而不是有人所理解的“代价”的、单一商品量纲表示的概念了。
  

“换比”概念的价格当然是针对“交换”而言的,而交换是两种商品相互交易,即关于“一对商品”,即“商品对”。构成“商品对”的两种商品相互交换了,才有一个“价格”数据出来。
既然交换是一对商品,那么,成交、换手后,还是那一对商品----------虽然这里面有比例,如同一对夫妻之间有比例。
因而,就不能说价格是交换比。如同不能说夫妻是比例。
价格都是成交价格,成交价格都是成交量-------双方的成交量。
进而可见,标价喊价之类并不是价格。

把价格看成双方的成交量,和看成交换比例,是根本不同的。
前者,双方的成交量之间并不是加、减、乘、除等的关系。而后者可以是。
可想而知,两者的数学表达,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点,拙文价格的形成当中没有表现,因为暂时用不到,为了简便可以暂且不用)。也从而可见,相关的结论也存在根本差异。

使用道具

地板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9-4 19:52: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徐生,好久不见了。你怎么被屏蔽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