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0

[经济现象] 李光维:谈谈文史研究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粉丝

3948

副教授

1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93 个
通用积分
0.5953
学术水平
25 点
热心指数
39 点
信用等级
20 点
经验
9078 点
帖子
786
精华
0
在线时间
2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3
最后登录
2023-10-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我没搞过文史研究。但我与我们这里的史志室主任是朋友和邻居。不久前,他把我拉进了一个文史论坛群。


看到他们讨论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关于方言的讨论,不由得心生惋惜。

在群里我也见到一位与我挺熟悉的同龄人。他为了研究当地方言,花了大精力,查阅了大量资料,写了很多东西,我还见他多次自费外出投师访友。坦白说,当时还觉得他的工作很有意义。表示过赞赏和鼓励。

但现在我的认识有了发展。文史研究重要性不能简单否定,写好当下历史更有必要。然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相信历史新发现对现代社会的贡献,将越来越弱化。而传统垃圾文化所起的作用完全是负面的。我曾在群里直言道:“文史研究很重要,但应该大气,从事关社会发展着眼。文史研究重要的不是单纯发掘,重要的是保留有价值的东西后把伴随垃圾埋葬。”

比如研究方言问题,出发点应该是如下两方面:一是把方言中有价值的思想、文献翻译过来。二是发现方言转向普通化的规律性东西,促进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最终的目标应该很明确,就是要埋葬方言。

可悲的是,不少学者,包括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大学者,是怀着乡愁,带着感情,不惜劳民伤财去挖掘和抢救。他们为如今的小学生不会说家乡话难过。这就完全无异于开历史倒车了。拘泥于要埋葬的东西的细节,比如化大精力去考证读音由来等,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我在论坛曾真诚地希望他们,利用较好的文字功底,致力于改进现代汉语存在的问题上。比如,搞一个《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改革方案》什么的。这更有意义。象“长”、“行”、“乐”、“率”等极其常用的字,一直无视荒唐的多音多义局面是很成问题的。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其严谨逻辑性与否无疑是会有潜移默化作用的。这方面该统一规范的,就应该逐步统一规范。

以上算是一个外行人的提醒。但我相信,好多行业需要重视行外人的直觉和洞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文史 普通话 方言 李光维

http://www.3948.com;gongxiangzhiku(公众号:共享主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4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