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779773555
1970 0

[学科前沿] 045 民族主义与国家统一(第六章 德国的三大主义 第十四节 宗教改革与民族主义3)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粉丝

讲师

4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20 个
通用积分
5.0304
学术水平
28 点
热心指数
18 点
信用等级
17 点
经验
6255 点
帖子
134
精华
0
在线时间
6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3-22
最后登录
2024-5-1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十四节 宗教改革与民族主义(3)

045 民族主义与国家统一

本篇观点:民族主义是建立在同胞概念上的。国共合作抗战就是因为面临“亡种灭族”的危难,兄弟阋墙,外御其侮,350万川军出川抗日说明地域也不重要了。由此,便很好理解拿破仑在整个欧洲遭到的抵抗及其此后欧洲各国纷纷独立的原因——这就是起源于德国、盛兴于法国的民族主义力量,影响到今天世界也不得安宁——既是民族(国家)解放、斗争的武器,也是民族、国家之间频繁争斗的根源。

一、事与愿违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最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但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之上。民族不带主义两字,基本上可以概括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主要社会形态——除去欧洲中世纪神权统治那一千年对民族的无视。上一篇说“人类社会是从‘族’而不是‘家’开始的,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族人构成,而不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构成”。如梁启超所言:“凡国家皆起源于氏族,族长为一族之主祭者,同时即为一族之政治首领。”——直到 4000年前父系氏族社会瓦解

民族主义在法国通过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等民族主义仪式象征,压倒了人们对宗教和地区所承担的传统义务。随拿破仑征服邻国,民族主义意识也扩散到被占领国人民中间,他们的民族主义必然发展为反抗拿破仑的运动。这就是意大利的动乱、西班牙的武装抵抗和德国日益增强的民族团结的原因。民族主义与“各国”革命相结合,改变了民族主义原本的信条。

中国有一个充满哲理的成语“自相矛盾”,概括了拿破仑的悖论: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他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见法国部分)也就是说:拿破仑的革命思想唤醒了欧洲人民,但当他去压迫已经觉醒的其他民族的人民时,背叛了自己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必然遭到反抗。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①

这既是拿破仑的悲哀,无疑更是深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那些“伟人”的悲哀,以自己所批判的观点和方式加害于人,越是伟人反作用越大,越是强大的国家造成的危害越大。美国一直以来就在干这样的看似理由充分,实际自相矛盾的营生。首先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抨击别国人权,然后以此为借口武装干涉。因为战争是资本增值又快又好的经营方式,它与那些打败仗割地赔款的国家不同,打胜仗赚的比赔的多,才能把战争进行到底。据统计,自1776年以来,240年间美国有223年都在打仗,比例高达93%。(见美国部分)

18世纪德意志境内的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普鲁士最为明显,使其有实力与奥地利争夺中欧的霸权,经过1740~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普鲁士从奥地利手中获得了工商业发达的西里西亚地区。1772~1795年,普、奥先后与俄国3次瓜分波兰(奥地利参加了两次),普鲁士获得了西普鲁士等地,奥地利获得克拉科夫等地。普鲁士的扩张政策得到了国内容克贵族②的支持,并逐步形成了好战的军国主义传统。因为扩张带来的是地盘、资源、奴隶、市场等比生产大得多的收益。下一部分将看到,德国统一后获得迅速发展,战争收益是主要原因。

从1814年9月到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重新炮制了拿破仑垮台之后的欧洲地图。这是一次恢复欧洲旧有秩序的复辟,奥、俄、普三国决心压抑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发展,但英国却严防三国借干预他国革命扩张势力,法国则想避免列强一致对其惩罚。这一领土解决方案使一些民族的数百万人或者陷于分裂,或者遭受外族统治。德国人、意大利人、比利时人、挪威人以及哈布斯堡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许多民族的情况都是如此。被拿破仑启蒙后的欧洲,其必然结果是1815年以后,在欧洲各地爆发了一系列民族反抗运动。

希腊人于1821年成功地进行了起义,从土耳其人的统治下赢得了独立。

比利时人于1830年也摆脱了荷兰的统治。

意大利人在经历了于1820年、1830年和1840年举行的三次无效的起义之后,在1859年至1861年间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国家

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德国人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于1870年至1871年击败法国,建立起了统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德意志才完成了以普鲁士为主体的统一。

“民族主义因此变得越来越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吉雅维利③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这是中国式教科书对德国统一的标准表述,把社会进化理论等同于主张弱肉强食、强者为王、甚至种族主义,并认为是反动的。这也是传统理论最搞笑的地方,连德国国家统一也要说三道四,动不动就是反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对待日本侵略中国的问题上,传统理论认为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既然认为国内改朝换代的战争是革命的,为何民族国家统一的战争就反革命了?被意识形态扭曲的传统理论连是非都“拎勿清”。恰恰是支持民族国家统一的观点,更有利于为我们实现民族统一大业寻到世界共识。

人们常常把社会进化理论称作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进化理论是从生物学中“借”来的。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生物进化论受到了社会进化理论的影响。恩格斯称之为“完全自发的形式”,被哈耶克称之为“自生自发秩序”(更确切地可以称为“非设计的秩序”)原则的社会进化论,被视为经济学第一原则,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比喻。④亚当•福格森等苏格兰启蒙哲学家早就提出,社会、习俗、法律、语言等等都是进化的产物而非上帝或人的设计的结果。

无论教科书怎样编、怎样说,距843年《凡尔登合约》三分天下千年以后,1861年意大利和1871年德国终于都分别实现了民族统一建国。

二、从容克帝国到帝国集团

德国曾长时期处于分裂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普鲁士统一德国之后,德国从奥地利、波兰、丹麦、法国等国家获得了大量的领土,并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德国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良机,仅仅30年的时间就迅速赶超了传统的欧洲其他列强。

领导德意志统一运动和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的是普鲁士王国的贵族即容克们,德国统一后一直到1918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战败瓦解为止,都是容克控制着政权特别是军权,俾斯麦便是他们的代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也分享到一部分政权,但实际掌握国家政权的依然是容克,不过这些容克也由于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和投资于工业,而日益与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并为他们而扩军备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这样一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便出现了其他帝国主义所没有的特点:一方面,容克贵族地主控制着国家政权,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也分享政权,并且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德国敢于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列宁将之概括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虽然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但是,在中欧和东欧(018说的西方列强基本上不包括原东罗马帝国属地各国),哈布斯堡帝国、沙皇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仍是“各民族的牢狱”。不过,这些牢狱中的居住者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因为民族主义运动已在他们周围取得成功。这三个帝国的统治者已认识到民族主义将给他们的多民族国家带来的后果,因而试图通过各种限制性措施,通过故意在一些从属民族中挑拨离间,来遏制民族主义。这些措施起先是成功的,但不可能无限期地奏效。这些帝国组织的最初的缺口是由土耳其人的巴尔干臣民打开的。到1878年,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和黑山人已赢得独立,1908年,保加利亚人也赢得了独立。

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德国与英国之间展开了最为激烈的经济竞争。1870年,德国的工业产量只有英国的41%,但到了1914年时,德国的产量反超于英国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14%的比例,达到14.3%。在领跑资本主义的竞赛中,德国一度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德国工业产量的这一短暂激增意味着它同英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德国分别与英国在东非和西南非,与法国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继发生了冲突

这些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进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联盟体系始于1879年德国宰相俾斯麦与奥匈帝国缔结两国同盟条约之时。这是一个防御性的盟约,旨在保护德国免受法国人的攻击,因为法国人想收复1871年失去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这个条约还旨在保护奥匈帝国免受俄国人的攻击,因为俄国人在巴尔干半岛同奥匈帝国接连不断地发生冲突。1882年,两国同盟因意大利的加入而变成三国同盟,目的是保护意大利免受法国的攻击。当时,三国同盟无论就其宗旨或盟约条款来说,都绝不是侵略性的。

但是从法国和俄国看来这个同盟是一个控制欧洲,使法、俄孤立并易受攻击的势不可挡的集团。另外,法国和俄国在好几个地区的殖民地问题上都与英国有较大分歧。结果,1894年法俄同盟缔约成立,它的两个目的是反对三国同盟和抵制英国对殖民地的争夺。法俄同盟因1904年英法协约和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也成为三国协约。这样一来所有强国都已加入两大敌对的联盟体系,因此给国际关系带来了灾难性的结果。每当发生重大争端时,两大集团的成员即使对争端持怀疑态度,也不得不支持各自的直接参与争端的盟国。

三、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

德国成为帝国主义的世界强国了,而帝国主义形成了两大战争集团,民族主义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起义此起彼伏。

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法国人不服从德国的统治,中欧和东欧对民族自决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那里的多民族帝国正处于差不多被撕成碎片的危险之中。仅在哈布斯堡帝国,居统治地位的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就受到了觉醒的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以及包括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罗塞尼亚人、波兰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在内的许多斯拉夫民族的对抗。要求统一的塞尔维亚人终于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因为塞尔维亚的背后是俄国,而俄国的背后是法国和英国。于是德国先后向俄国、法国宣战,并入侵比利时,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各民族相互残杀。

结束这次大战的一些和平条约一般都建立在民族主义原则的基础之上,因此,出现了几个新的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他们表明了以往的一些从属民族这时已能独立存在。而在随后几十年中,民族主义的思想开始使欧洲海外殖民地诸从属民族的亿万人民觉醒并行动起来,那就是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起义,拉开了最终摧毁欧洲诸帝国的大动乱序幕。这就是民族主义的发展从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走向了其反面,成为民族(国家)解放、斗争的武器,也成为民族、国家之间频繁争斗的根源。

民族主义概括了德国近现代统一、分裂、统一的历史:统一而成为欧洲霸主;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成为战败国,国家分裂;直到1990年的再次统一。

农耕社会国家称王朝、皇朝、王国、帝国,“国”都在“王”或“帝”之后,国是王或帝的国;氏族、血缘关系变成经济关系,也就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国家成为民族内阶级压迫与民族间民族压迫的工具。恩格斯曾强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近代民族国家始于德国的宗教改革,国是民族的需要,家是国家的需要。“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就是国与民之间的辩证关系,(007)这里不展开。未来绝不是各民族进一步分裂,而是多民族进一步融合;人类同源,本是一家(010)。

四、封建帝国的出路

德国统一后,三大多民族的哈布斯堡帝国、沙皇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不到半世纪就都灭亡了。如果它们,甚至早先欧洲大一统的天主教神权,如果像本章开篇(042)设想的罗马帝国带领欧洲各民族,向着今日希望建立的欧罗巴合众国方向发展,是否可以减少以亿计的生命代价,以及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成本?其实我们都知道,历史会重演但不能改写,神权统治不可能走向共和,亦如罗马帝国不可能走向民主一样。封建帝国何去何从?

但是,靠战争合并国家已经被国际法定性为非法,那么国家权力能否不再用暴力而易手?这实际上是近代专制国家与现代民主国家的分水岭!欧洲的神权、皇室会向资产阶级妥协,政教分离、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国家会向国民妥协,福利国家,富民强国。

而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者最大的区别是,不仅难以放弃既得利益,而且变本加厉压榨民众,拒绝现代文明。结果英王查理一世,1649年在英国内战后被砍头;法王路易十六,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沙俄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1918年十月革命后被枪决。这都是国内革命“弑君”。

同样东方的专制帝王都认为其统治是“天经地义”的,清帝退位是被袁世凯把刀架在脖子上所迫,推翻了帝制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闹剧也都失败了;国民党掌权后成为四大家族收刮民脂民膏的家天下,失去半壁江山后仍拒绝联合政府,兵败后逃窜到海岛。从1532年西班牙皮萨罗杀掉印加帝国国王,到前些年的伊拉克、利比亚处死总统,则是强国对弱国的制裁。

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日本,明治维新抛弃了千年“师从唐制”,转而“全盘西化”, 因为“虚君”,倒幕派们先打着天皇的名号——“尊王攘夷”,推翻了封建的德川幕府政权;然后资产阶级与天皇像西方一样,分享权力与名义,组建了君主立宪国家,各得其所,其乐也融融。

关于教皇与皇帝、国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故事,上一篇提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加冕,其实很不光彩。迈克尔·法夸尔对继承过圣彼得光荣事业的上百号约翰的评价,认为最差的要数约翰12世了。约翰12世面对看中了教皇财产的意大利国王贝兰加的敌视,讨好强大的德意志统治者萨克森王朝的国王奥托,让他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并将奥托觊觎已久的基督教皇帝和罗马保护者的头衔许诺给他,于是奥托把贝兰加赶跑了。又因为奥托指责教皇的种种不是,约翰12世不高兴,便又把皇位转赠给了往日的敌人贝兰加。奥托本来想再度回到罗马收拾约翰12世,但有个被教皇睡了老婆的嫉妒丈夫,愤怒地对教皇饱以老拳,他下手实在太重,3天以后约翰12世就一命呜呼了。⑥开启了“钓鱼反腐”的先河。

标志近代史开端的宗教改革和民族主义,终于使教皇钱权和脸面尽失,想有功利也力不从心了。

………………………………………………………………………………

①【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②“容克”是德语Junker的音译,原意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最早是指1525年条顿骑士团建立普鲁士公国后那些靠对外军事征服获得土地的小地主,后来用来称呼一切普鲁士的地主和贵族。

③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名符其实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名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他的著作最大限度地揭露了贪官污吏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别人。人民有屈从权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残酷,而不是爱。

④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CH(1899年~1992年)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以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体主义而著称。

⑤ 刘荻:《进化种种》,网易博客2012年8月14日。

⑥【美】迈克尔·法夸尔:《疯子傻子色情狂》,中信出版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民族主义 德国 容克资产阶级 政治经济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3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