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2192 1

[经济学教育] 一张照片改变一生:"大眼睛"和希望工程一起成长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407 个
通用积分
246.8008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09年09月16日 16:51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今,18年前拍摄的希望工程的宣传画还挂在城市街头,画上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仍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但画上的小女孩已经沐着希望工程的春风长大成人。和苏明娟一样,一代年轻人开始接过爱心接力棒,将希望源源不断送给那些仍在渴望的孩子们。

  如今,在中国,希望工程是民众参与最广泛,同时最富影响的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1989年10月30日发起并实施的,而公众知道希望工程则是从一张照片开始,那是一张长着一双大眼睛、眼睛里充满求知渴望的农村女娃的头像。那张照片让人看一眼就忘不掉,老百姓管那张照片叫“大眼睛”。自打那张照片在公众中露面,人们只要一说“大眼睛”,就是在说希望工程。所以,虽然“大眼睛”的出现比希望工程的出现稍晚一些,但“大眼睛”与希望工程相伴而生,而“大眼睛”本人苏明娟不经意间成了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的成长也映射着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一段历程。
  一张照片改变了她的人生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农家。金寨县山多地少,历来非常贫困。苏明娟家每年的收成仅仅够全家吃三个月,很多时候,家里的口粮是靠父亲苏良友每天起早贪黑上山砍柴、抓鳝鱼换来的钱去买,因此苏明娟每个学期100多元的学费,成为这个家最大的负担。
  尽管家里穷,书包是妈妈缝的,铅笔要用到手里拿不住;尽管学校离家远,要走一小时山路,学校冬天没有火,要自带一个小炭炉捂手,但是,上学对于苏明娟仍是件快乐的事。
  1991年5月,7岁的苏明娟像往常一样去上学,几个干部模样的人走进教室,其中一人拿着一个她从没见过的黑色的、前边带个圆桶样的东西,那人一会将它对准黑板,一会对准老师,一会对准其他同学,苏明娟感到很好奇,终于,那个人用那个奇怪的东西对准了自己,她当时有一点惊恐……在那只有零点几秒的时间里,她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当然,她更无从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很多年以后,苏明娟才知道那个对准她的黑色家伙是照相机,而拿相机的人是《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
  解海龙为苏明娟照相后三年,苏明娟才知道“照片”这件事,那天,校长将四年级所有的女孩叫到办公室,指着那张大眼睛的照片问大家:“这个人是你们当中的谁啊?认一下!”这是苏明娟第一次看到那张照片,她隐约觉得那件红色格子衣服是自己的,照片里那个小女孩的身份由此确认。
  校长所以要确认照片上女孩的身份是因为湖南长沙某军校一位名叫李万的学员在《解放军日报》看到这张照片后,愿意资助这个小女孩到小学毕业,他请校长帮忙找到这个小女孩。后来,李万每个学期都会寄一笔钱给苏明娟,直到她小学毕业。
  这张眼神中充满了“我要上学”渴望的照片成为希望工程家喻户晓的宣传画,也让苏明娟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1996年她在家乡上了初中,之后又在县城上了高中,2002年在顺利考上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后,继续得到希望工程的资助。
  无数人关注着她,追寻着她
  苏明娟进入公共领域后,得到很多公众的关注,那些年,一到苏明娟上学的关口,全国各报记者就对苏明娟围追堵截,想打探到独家新闻来宣传希望工程,但找到苏明娟谈何容易?7年前,苏明娟上大学那年,本报记者曾在电话里试图找到苏明娟进行采访,但最终没有找到,不过寻找苏明娟的过程让记者很感动,因为有无数的人在关心着她。
  当时,记者先给安徽大学打电话,114给的5个电话,轮番打,没人接。确定下苏明娟的家乡地址后,记者从金寨县打到桃岭乡,才知道大眼睛居住的小山村至今还没有通上电话呢。但114小姐听说要找“大眼睛”便很热情地说:“我告诉你她上的那个小学的电话吧。”电话打过去,一位姓曹的老师接的电话,听说是北京的报社要找“大眼睛”,特别兴奋,他告诉记者一个离“大眼睛”家一里路远的电话。
  这个电话仍然没有找到“大眼睛”,绕了一圈,电话打到了团省委,团委的人说,是省医学专科学校举办的一个青年志愿者之歌活动把“大眼睛”请去了。记者又把电话打到省医学专科学校,党委办公室的朱老师热情地帮我找到“大眼睛”住宿的宾馆电话。电话打到宾馆,宾馆说,“大眼睛”刚走。
  这一天寻找“大眼睛”的过程,所有接电话的人都那么热情地在帮我想办法,原本对这事儿没抱什么希望的记者,开始被热情鼓舞并推动着。又通过几个电话的辗转,记者终于和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行管部长曹老师通上了电话。曹老师说,“大眼睛”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这些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对几十名记者的“围追堵截”,确实思想压力很大。而且新学年刚刚开始,如果今后她还是经常被记者围着,既影响她的学习,也影响她与周围同学的关系。不过,你找大眼睛的过程也感动了我,我一定想办法,让“大眼睛”和你通上电话。
  但记者决定,不再打扰“大眼睛”了。不找她,不是失望,也不是不关心她,而是知道了还有许多许多失学的孩子在等待关心,我们该把目光投向他们。
  帮助和她同样遭遇的孩子
  现在,记者再次遇到寻找苏明娟的问题,不过,这次记者靠手机很快找到了苏明娟,并在网上对她进行了采访。记者把7年前找她的事讲给她听,她听后很感动,说:“我很理解社会上许多好心人想通过媒体知道我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的心情,他们都是出于对我和对希望工程的关心、关爱和支持。”
  苏明娟告诉记者:“上大学后,我写信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能停止每年对我的资助,把这笔钱用到比我更需要的学生身上。”她上大学的生活费是通过自己勤工俭学挣的。那期间,她当过售楼员,在北京摩托罗拉总部的人力部和财务部实习工作过。
  有一次暑假,她组织几个同学去金寨县一个贫困村做义务支教,在支教中,她知道班里有一个小女孩,和母亲一起被父亲抛弃了,没钱没户口,在别人的屋檐下搭草棚过日子。那天,她和学生们掏钱为这个小女孩家买锅,买菜,为她们做了一顿饭,临走,还给她们凑了1000多块钱。
  在回去的路上,苏明娟特别感慨,她觉得自己那么幸运,因为一张照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帮助,而在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人为了生存而挣扎,自己当初只是千千万万需要资助的贫困家庭中想上学的孩子中的一个。现在,自己能上大学了,但还有许多孩子目前还上不起学,他们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
  奉献爱心,让社会更美好和谐
  大学毕业后,苏明娟通过招聘进入到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工作地点在合肥,单位给员工的工资待遇都不错,食堂的饭菜很丰富,还提供一人一间的集体宿舍。每天,苏明娟和这个城市里的其他人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工作很开心,同事之间相处得也非常融洽。合肥离家400公里,要爬山涉水走上整整一天,苏明娟放长假时会回家一次,每个月她会寄钱给家里。现在,她年近半百的父母,因为女儿的接济,日子有了一定的改善。
  苏明娟说,希望工程不仅帮助了许多像我这样的贫困孩子,圆了我们的读书梦,让我们通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改变,同时也对我国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特别感谢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们和社会团体,不管做学生还是走向工作岗位,我们都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要对别人伸出援助的双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苏明娟在采访的最后,再次对7年前人们帮记者寻找她这件事表示感慨:“社会上有这么多人在关注着希望工程,希望工程这个事业一定会给这些孩子们带来希望。”
  据了解,希望工程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硕果累累:它目前累计募集捐款53亿多元人民币,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生)逾338万名,建设希望小学15444所,建设希望工程图书室约14000个,配备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2500套,配备希望工程快乐电影放映设备200套,培训农村小学教师52000余名。
  如今,18年前拍摄的希望工程的宣传画还挂在城市街头,画上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仍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但画上的小女孩已经沐着希望工程的春风长大成人。和苏明娟一样,一代年轻人开始接过爱心接力棒,将希望源源不断送给那些仍在渴望的孩子们。(邱海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改变一生 希望工程 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青少年 中国青年报 苏明娟 基金会 年轻人 接力棒 青少年

沙发
sunshineqiqi 发表于 2009-9-21 16:42: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贴,帮顶!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