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I)的数据今天公布了,为54%,比上月高0.8%。许多专家评论说,中国连续6个月PMI指数都在50%以上,表明中国经济见底回升了。这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误判。我在上海投资人报告会上提醒广大投资人,千万不要掉进两大陷阱,一个是流动性陷阱,还有一个就是PMI陷阱。
PMI 是美国1923年建立起来的指数系统,是衡量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 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方面状况的指数,是经济先行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标,是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商业报告中关于制造业的一个主要参数。在PMI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如下:A.产品生产权重比例25%;B.订单权重比例30%;C.存货权重比例10%;D.厂商表现权重比例15%:E.就业情况权重比例20%。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时,则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 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一般在40~~50之间时,说明制造业处于衰退,但整体经济还在扩张。
中国的PMI是2005年才搭建起来的一个数据模型,主要由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组成,共包括11个指数:新订单、生产、就业、供应商配送、存货、新出口订单、采购、产成品库存、购进价格、进口、积压订单。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全球统一。如制造业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通常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衰退。
中国的PMI和美国的PMI一个最大的不同点,是美国的就业情况权重比例为20%,而中国在统计就业情况时非常模糊。比如,今年8月,一是PMI指数最近明显上升,PMI指数3月份回升到50%以上之后,4月份继续上行,达到53.5%,但之后5、6、7三月上升动力明显减弱,走势呈盘整态势,一直稳定在53%附近。8月份,升势再启,达到54%。二是社会需求回升势头继续巩固,8月份,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达到56.3%,为去年5月份以来连续16个月的最高值。三是生产活动继续加快。8月生产指数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达到57.9%,为去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值。
没有详细就业情况的PMI不是科学的PMI,根本就不能用做判断经济是否好转和复苏的指数。试想,如果制造业的千万蓝领工人薪酬正在降低,许多人正在失业,其他的数据在好看,也仅仅只是好看而已,并不能代表经济的复苏。
最科学的是对蓝领工人的就业情况的分析,遗憾的是,中国的蓝领工人有一个庞大的群体,那就是农民工,不在数据统计之列,甚至没有享受基本的保障和社会福利。中国的农民工有1.4亿人,蓝领工人有5600万,目前有近两千万正在失业,如果我们以此判断中国经济已经复苏,那对这两千万失业的农民工是不公平的,最后会被嘲笑为“被PMI复苏”。然而,事实上,如果统计农民工的蓝领工人群体,又面临居多难点。
依我看,最能说明经济复苏的是白领加薪。白领的薪资增减情况,一直是由中科院提供数据,每年向社会发布。如果将这个数据改为每月对社会发布,那将能弥补PMI数据的不足。白领加薪至少有这么两层意义:一层是白领本身这个群体的加薪,就意味着社会就业良好,大量的高端服务性的企业开始进入正常的运作;二是很多白领是直接为制造业服务的,白领加薪表明制造业繁荣和兴旺,没有制造业的大量生产,也就不可能有白领的加薪,而制造业的大量生产,也表明了蓝领工人的就业水平。
现在还看不出来,还有什么数据能比白领加薪更能说明经济的复苏。白领没有加薪,甚至在减薪,大量的白领在失业,大学毕业生在被就业,我们有什么理由说经济已经复苏呢?如果我们的投资人以中国的PMI为判定经济复苏的唯一指标,那肯定会掉进一个更大的陷阱,很多的投资就会打水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