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日
为师既久,就不免生出对教师本身的一些理解来。其实,作为一种职业,教师已经被说得很多了,韩愈《师说》是被说得最多的经典,这正如一谈起大学,不可不说梅贻绮的“大学者,大师之谓而非大楼之谓也”一样,谈教师不能不谈他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题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是关于教师的很有影响力的名言。此外,孟子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也是流传甚广的关于教师的文字,鲁迅当年就曾以“人之患”来代替“教师”这个名词。
其实,“好为人师”四个字包含的东西很多,从它们的组合中可以解读出教师地位的历史变迁以及当好教师的诸多条件。
首先是好为人师。2004年11月有幸听过许嘉璐先生的一次讲座,是关于《左传》的。他说理解古文必须恢复当时的语境,否则,可能会曲解古人。对孟子的文字也应如是观,只是限于才学,我无法做到,因此孟子为什么把好为人师看成是人之患我不得而知,但自他以后,如何避免给人好为人师的印象,就成为了一个民族的心理情结。后来在元代,教师被列为娼后丐前,位居第九等,对此,榭枋得在其《叠山集》中有明确记述:“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八娼,九儒,十丐;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1949年后有一段时期,知识分子了一直被作为团结、教育、改造的对象。文革中更是被打入另类,排在当时被列为专政对象的八类人(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叛徒、特务和走资派)后面,名列第九,故有“臭老九”一说。再加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教师的物质待遇比较低,工作也比较辛苦,因此,很多年轻人是不愿当老师的,即使已经是老师,也要想尽办法转到其他行业上去。在县这个层面,教师转行的审批权往往集中在县长手里,可见,这是多大一件事。正因为人们不太愿意当老师,老师的供给自然短缺,为保证有充足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国家专门设立师范院校,对读师范的学生给予补助。同时,全民树立尊师重教的风气,设立教师节,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物质和精神的足够重视。即使如此,很多人仍然不认为教师是个理想的职业,有些师范毕业生想尽各种办法不去当老师,哪怕要交补偿金。这种不好为人师,不愿为人师的局面,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我是1991年留校当老师的。当我把为人师的消息告诉家人时,我那当了一辈子农村中小学老师的父亲连说好,并说天底下最稳定的职业就是老师和理发师。我父亲已经去世,不知他说好是真心的还是违心的,即使是唯心的,在当时的环境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是为人师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忽如一夜春风来,教师的经济地位变得高了。大学教师且不说,因为现在每一个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都会收到至少几百份求职简历,其中不少是“海归”,而且据报道,大学教师已经成为税务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就是长期被认为是弱势群体的中小学教师,也是今非昔比。在农村,他们的收入也许不算很高,但旱涝保收,地方师范大学或学院的毕业生能到中小学谋一教席是个理想的选择。在城市,中小学一个岗位往往有很多应聘者,其中还包括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和研究生。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宽广的平台,与学生共同成长既是目标,也是一线教师的切身感受。教育经济学以教育收益率来衡量不同人群受教育的教育回报情况,现在我还没有看到专门针对教师的教育收益率计算,如果有,我相信教师会是教育收益率比较高的一个阶层。正因为教师的经济待遇提高了,同时又伴随有其他部门职工的下岗风险,在很多地方,不仅教师流失的现象减少了,而且还发生了非教育部门人员不断往教师行业挤的现象。比如,2006年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发生了一起颇有影响力的中小学教师“集体离婚”事件:该区同兴镇在短短一周内,共有41名教师提出离婚。其中原因是根据《振安区中小学人员聘用制实施办法》,同兴镇只有70个教师编制。但目前该镇有81名教师,除去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2位,9名教师属超编之列。为了解决教师超编,必须有部分被分流。但该《办法》又规定“离异或丧偶且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老师”可以成为照顾对象。于是,为留在教师队伍内,有些教师就采取了离婚这一有效途径。教师为什么超编?据报道是因为从1996年起,大量非专业人士利用各种权利关系和金钱手段,而成为当地教师。这种现象在教师地位得到改善前是很难想象的。同时,很多大学纷纷成立教育系或教育学院,为在校学生提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训练,以为学生增加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筹码。从职场反映出来的教师地位的回归,使教师的崇高落到了实处。现在很少有人说为人师不好了,这是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大幸。
最后是人师好为?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国,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这种职业的特殊性,既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学识和专业水准,即所谓的“学高为师”,又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师德和职业伦理,即所谓的“身正为范”。学高谈何容易?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记得我刚留校时,为讲两节课,准备了足足一个星期,而且效果还不敢说好。我也不愿意同一学期给一个班级开两门课,因为老师给学生上课要求有两种知识,即specific knowledge 和basic knowledge,前者是所谓的专业课程内容,后者是支撑专业课程内容的平台。一个平台要同时支撑两门专业课程是很难的。
与学识相比,师德则是更高的要求。古人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相对来说,做到学有专长并把课讲好,即所谓的“经师”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做到德才兼备,既有高深的学识,又有高尚的人格,又红又专,即所谓的“人师”,是非常难的。“师范大学”被翻译成英语为“normal university”,很多人难于理解。其实,“normal”的“规范”之意已经表明对教师的要求,即行为要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要成为社会的模范。这也是韩愈为什么把传道放在授业、解惑前面的原因。
所以,人师不好为,一个学生和家长满意的人师更不好为。正因为如此,已产生了很多有关如何为师的文章和图书,涉及到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讲课的艺术、教师的仪表、如何备课、如何组织教学等。每一个进入学校当教师的应届毕业生,也都会被要求进行系列培训,接受名师的指点。显然,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行业的准入门槛,使真正的优秀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要继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加对教师的人力资本投资,改变对教师的有明显计件倾向的考核机制,毕竟,教师劳动和教师劳动力市场有其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