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ngjingfeitai
2475 4

请大家来说说“王亚南” [推广有奖]

苗实:读书是我最大的嗜好,没有之一。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京城四老和白老师

京城四少和林老师

学者苗实现象争论

威望
9
论坛币
260439 个
通用积分
20765.5036
学术水平
1387 点
热心指数
1921 点
信用等级
1075 点
经验
581502 点
帖子
32239
精华
2
在线时间
26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31
最后登录
2022-5-5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王亚南,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曾任厦门大学校长,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名单。希望大家就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主要学术贡献和主要理论观点,谈一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王亚南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家 研究领域 王亚南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沙发
lxponly 发表于 2009-10-22 11:44: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学家?

使用道具

藤椅
xiaocao578 发表于 2009-10-22 13:46: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厦大有个王亚南经济学院就是以此命名的~

使用道具

板凳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11-19 08:42: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最没争议的经济学家

  他与人合作翻译了《资本论》,还著书回答了“李约瑟难题”
  对于其他人而言,王亚南是《资本论》的翻译者;而对于厦大人来说,王亚南首先是他们的校长。
  王亚南对厦大所做出的贡献,并不逊色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厦大现在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就是他打下的。他坚信一条:大学不仅仅是教学机构,还应该是研究机构。而如果没有半个世纪王亚南留下的“种子”,现在厦大经济学和会计学在全国的地位,也许就无法这么牢固。
  他作为校长的价值还体现在他懂得人的价值。人们现在经常猜测,要是没有王亚南,那么,陈景润……其实,陈景润只是他关注过的年轻人之一。
  这位校长始终生活在师生中间,他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了他们的心,这种温暖甚至在他去世后的四十多年后,仍然深入人心。
  作为学者,他的贡献也是非凡的,人们现在得出的结论是:有很多经济学家也很有名,但他们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争议,然而,王亚南是“最没有争议”的。人们都知道他和郭大力在杭州的破庙里翻译了《资本论》;事实上,他还完成一部后来被称为“中国式的资本论”的《中国经济原论》;他的另一部著作《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回答了“李约瑟难题”,即中国文明未能在亚洲产生与西方相似的近代科学,阻碍因素是什么?
  王亚南1950年任厦大校长,一直到1969年逝世。不过,在1957年后,由于卷入各种政治运动的旋涡,他无法自如地开展工作,这是厦大的遗憾,因为如果没有这些纷杂的事务,他可能会带领厦大走得更远些。
  生平
  王亚南1901年出生于湖北,1950年至1969年任厦大校长。1969年因患恶性肿瘤病逝于上海。
  王亚南被公认为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版译著41篇,论文400多篇。
  在长汀时期,王亚南被聘请到厦大教书,就此埋下了他和厦大的渊源,1950年,他被任命为厦大校长。
  与北大的马寅初并称“北马南王”
  解放后,大学被军管会接管。王亚南的学生、现为厦大资深教授的邓子基说,没过几个月,王亚南就被政务院任命为厦大校长,当时首批任命的只有两所大学的校长,除了王亚南,另一位是北大的马寅初。“北马南王”,邓子基说,足见当时中央对厦大的重视。
  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对此也有回忆,他说,当时王亚南有点踌躇,跟他谈过不止一次:去吧,要主持全校工作,行政事务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学术研究,《资本论研究》以及大部头的政治经济学史何时才能问世?不去吧?周总理对他的殷切期望又使他不好推辞?
  王亚南最终还是到厦大赴任了。他告诉陶大镛:在任何情况下,我也不会把学术工作停下来。
  他最终在休息的时候匀出一点做学问的时间。在王亚南时代曾任厦大教务长的高教专家潘懋元说,当时,王亚南每天四点起床,开始读书、写文章,这样,到早饭前,他就能保证有三小时的学习时间。
  奠定厦大研究型大学的基础
  厦大研究型大学的基础,是王亚南奠定的。潘懋元说,不要看现在大家都抢着要办研究型大学,当时的大学只注重把教学搞好,并不注重科学研究。但是,王亚南提出,厦大最终要成为既是教学,又是研究机构的综合性大学。
  1950年,王亚南在厦大设立经济、化学、海洋三个研究所,招收研究生。邓子基就是首批研究生,导师正是王亚南。邓子基说,王亚南教会他们的是,“中国人应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研究经济学”。
  王亚南还率先办起学报,作为推动科研的一种重要方式,1952年,厦大学报出版,刊登教师科学研究论文,在全国各大学学报中,是办得最早的之一。
  潘懋元说,几十年后再回头看王亚南的这一决策,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上个世纪30年代实用主义教育观十分盛行,五十年代后期,美国才发现他们培养的大学生基础知识浅薄,不能适应技术发展要求,转而强调基础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并集中在重点大学培养研究生,而王亚南在五十年代初就这样做了。
  种下厦大发展的“种子”
  现在在全国各大学中,厦大经济学排名大约在第四名,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排名第一,金融学排名第三,邓子基说,如果没有王亚南当初留下的“种子”,厦大这些学科可能无法拥有今天的地位。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厦大面临国家的院系大调整,航空系被并入清华,财政、会计、金融专业被并入上海财经学院。邓子基说,学生和一部分老师走了,王亚南留下财政、会计、金融专业的一些老师,将他们并入经济系。
  现在厦大的1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是文科,4个在经济学院,1个在管理学院,基本上都是王亚南当初留下的“种子”长大而成的。
  不只是专业,诸如邓子基等一批现在在财会领域称得上泰山北斗的厦大资深教授,也是王亚南为厦大留下的财富之一,他日后成为国家分配论主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潘懋元也是其中之一,当时,他所在的厦大教育系被并入现在的福师大,但是,王亚南要他留下,潘想不通,他一心要跟随教育系去继续他所感兴趣的教育史的研究,但是,王亚南问他,你为什么不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呢?
  这句话给了潘懋元启迪,最终改变了他的一生,潘在主持教务处工作之余,以高等教育为对象展开研究,后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创始人。
  把陈景润带回厦大
  不过,在王亚南关注的年轻人中,陈景润无疑是他最大的收获。
  陈景润从厦大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教中学,整天搞研究,加上口才不好,不受学校喜欢。为了心爱的研究,他辞职回到福州老家,生活困顿,据说,他有时要上街摆香烟摊。潘懋元说,王亚南到福州出差,陈景润鼓足勇气,到王亚南住的招待所去找他,告诉校长他想回厦大,王亚南答应回去问问看。回校后,他问了数学系,系主任方德植说数学系资料室刚好需要人,陈景润就这样调入厦大。
  陈景润迈向科学顶峰的道路,是从厦大出发的——他后来在厦大完成的一篇论文,引起当时中科院院长华罗庚的注意,华和王亚南商量,想要走陈景润,王亚南又欣然应允。在中科院,陈景润证明出了“1+2”。
  王亚南的儿子王洛林说,如果说王亚南教授在那时就看出了陈景润将来会有那么大的成就,并不实事求是,应该说他是把陈景润当成可用之才来加以爱惜的。在徐迟那篇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中,王亚南被冠之为“懂得人的价值的人”。
  当时厦大海洋系缺少海洋气象专业老师,王亚南坚持聘用了台湾气象台原台长到学校讲学,他说:“又不是办党校,只要他肯把聪明才智献给人民,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链接
  他有很多想做的事情还没做完
  王洛林回忆父亲王亚南
  2001年王亚南诞辰100周年,厦大为他举行纪念会,在会上,他的儿子、时任社科院副院长的王洛林和大家分享了他父亲的点滴。但是,王亚南是怎样的父亲呢?王洛林说,“我怎么可能用言语来表达清楚呢?”
  王亚南在大学学的是教育学,他最后成为一名杰出的经济学家,并掌握了三门外语,王洛林说,这些成就靠的是自学。即使在声名鹊起之后,他仍然不断地学习。
  1956年,王洛林陪王亚南到青岛,有天散步时,王亚南批评儿子:“你今后再也不能像这次这样接连几个星期净是玩,不做学问。当时年仅18岁的王洛林并不服气,反驳父亲说:现在是暑假。王亚南说,学问没有寒暑假。父子俩正在争论时,日后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走了过来,于光远问王亚南“暑假都写了些什么”,王亚南据实回答。于光远走后,王亚南问儿子:你注意到了吗?他根本不问我在青岛玩了什么,而只问我在青岛写了什么?
  文革期间,王亚南家里的书被抄走了,图书馆的书被封存了,但只要他没被关在牛棚,他每天依旧坚持看书。有段时间,他从头到尾看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列宁的《唯物主义经验批判》,后来他对儿子说,过去我缺乏自然科学知识,现在总算看懂了。后来实在无书可看,王亚南就自学法文,他把中文的毛-主--席语录和法文的毛---主--席语录对照着看,慢慢地也能看懂了。他曾伤心地对儿子说,恩格斯会十几种外语,到74岁还自学罗马尼亚文,我学一门外语就这么费劲,说明我的天分比他差多了。
  后来,王亚南身患癌症,又半身不遂,但是,王亚南无法忘记的还是他的工作,他说:“人多活几年,少活几年无所谓,我就是很多想做的事情还没做完。”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报纸
linzihong 发表于 2010-11-19 10:22: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王亚南的地位很高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