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aoluhongqing
2395 12

[财经时事] 人民日报刊文澄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认识误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硕士生

8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28 个
通用积分
0.0618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969 点
帖子
172
精华
0
在线时间
1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5
最后登录
2013-8-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编者按】11月6日,人民日报第9版头条刊登《澄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认识误区——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一文,文内指出了三个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误区,并作出深入浅出的解释。澄清这些认识误区,有助于我们找到努力的方向,坚持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使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更加协调   今后我们仍然要发挥自己的要素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同时也要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
误区一:中国老百姓不愿意花钱,因此影响了经济增长?
  百姓消费增幅一点都不慢,只是因为我们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时期,投资率高,所以显得消费率低
  记者:您最近提出要澄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认识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老百姓不愿意花钱,老愿意存钱,因此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甚至有人认为,这次世界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也是中国的老百姓不愿花钱造成的。
  卢中原:这个说法听起来逻辑上似乎很严密,但是如果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是似是而非的。
  中国的消费率也就是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下降,但原因并不是中国老百姓消费增长很慢,不愿意花钱,恰恰相反,我们现在消费增长很快,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意愿是比较强的。今年1—9月,扣除物价因素的消费增幅是17%,高于同期GDP增幅9.3个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此来看,中国老百姓消费增幅一点都不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相当了不起的。而且我们看近些年中国的消费实际增幅,每年比上一年大约提高1—2个百分点,这是非常好的上升曲线,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因此消费率低的问题并不出在消费上,而是出在投资比消费增长得更快。今年1—9月份投资实际增幅37%,因此导致了投资占GDP的比重更高。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计算投资率、消费率、净出口占GDP的比重,本身并不能准确表明消费自身的增长情况。而能够反映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消费开支,这是老百姓实实在在花出去的钱,在上世纪整个90年代,中国的这个指标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我们再看消费率,中国消费率现在比一些最不发达国家还低,难道说中国老百姓消费水平还不如这些最不发达国家吗?这是不可能的!最不发达国家的消费率之所以大大高于我们,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投资率太低,甚至没有投资。中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时期,这都需要大规模的投资,这个时候我们投资率高了,此消彼长,消费率自然就低了,但是并不等于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比最不发达国家还差。
  中国的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很强,当年短期的消费增长、消费需求非常旺盛。当然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我们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需要调整的,消费率也需要提升,这与短期调整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
误区二:这一轮中国经济内需的扩大是靠“铁公机”投资拉起来的?
  这里面确实有“铁公机”,但占的比重并不很大。不要简单地批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民生的投资应该越多越好
  记者:您提出的第二个认识误区是关于投资的,就是许多人认为,这一轮中国经济内需的扩大主要是靠“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投资拉起来的。
  卢中原:不能简单地说这次投资主要的拉动点是基础设施,这不符合事实。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了4万亿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这里面确实有“铁公机”,但是它们占的比重并不很大。在今年四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灾后重建投资、沼气池的建设以及保障性住房投资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需要投资的。尤其需要说明,保障性住房投资在本质上不是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而是消费性的公共服务开支。投资增长确实是很快,但是对这种快我们要分析它的结构,如果这里面有更多的投向生态,投向节能环保技术,投向民生的改善,那是非常正确的,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符合惠民生的调控意图,这样的投资应该越多越好。
  我们不要简单地批评投资,投资率高本身是有客观必然性的。此外,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史数据表明,其中有40%左右会转到消费。大量的政府投资带动地方投资、社会投资给农民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又是对消费间接的拉动。因此我们说,对中国的投资拉动也要客观分析。
误区三:中国的出口太多,是个出口依赖型国家?
  这不准确。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出口主导型的,更不是外需为主拉动的,而主要是靠我们的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
  记者:您提出要澄清的第三个误区是对于我国出口的认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出口太多,中国是一个出口依赖型国家,实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卢中原: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看看2001年—2007年这几年间的情况。2001年投资、消费的贡献分别是4.2和4.1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为负0.1,当年经济增长8.2%,主要靠两大内需拉动的。2002年、2003年、2004年,我们净出口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仅为0.1、0.6、0.7个百分点,剩下的都是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拉动的。当然在2003年、2004年投资的贡献大大高于消费,这有些失衡。2005年、2006年、2007年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也不过2.2、2.5和2.7个百分点,这几年经济增长速度高达10%以上,也就是说,剩下的8—9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全是由投资、消费两大内需拉动的。2005年、2007年,消费略大于投资的贡献,两者的关系比较协调,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由此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出口主导型的,更不是外需为主拉动的,而主要是靠我们的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
  我们有劳动力充裕和土地广阔等要素组合优势,与国际分工的趋势结合在一起,导致我们出口多。这不是我们的罪过,国际产业分工链条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的,这个国际分工格局是靠我们国家人民币升值能解决得了的吗?显然不能。再有,我们中国海外投资很少,要算GDP的出口依存度很高,但是不要忘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在海外,跨国公司在海外创造的国民总收入要远远大于他们的GDP,发达国家用不着从国内生产再出口,他们在全球布局,然后算他们自己的国民总收入,叫GNI,他们的GNI要远远大于本国创造的GDP。
  再有,中国的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也是非常低的。2008年,德国这一比重高达9%,我们中国只有8%,怎么不说德国把世界经济弄失衡了?2007年我们中国出口只占高收入国家出口的5%,为什么不说是高收入国家的出口把世界经济弄失衡了呢?说到底,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经贸体系下,所导致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不是中国的出口造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 认识误区 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 中国 经济发展 认识 误区 刊文

沙发
diis 发表于 2009-11-6 18:42: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哼哼
好像主流观点都错了

使用道具

藤椅
losttemple 发表于 2009-11-6 18:55: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因此消费率低的问题并不出在消费上,而是出在投资比消费增长得更快。

真是天才啊,难怪能在国务院混

我小时候经常说的话是,不是我考试考的不好,是其他人考的太好了

使用道具

板凳
万山红 发表于 2009-11-6 19:02: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osttemple 发表于 2009-11-6 18:55
因此消费率低的问题并不出在消费上,而是出在投资比消费增长得更快。

真是天才啊,难怪能在国务院混

我小时候经常说的话是,不是我考试考的不好,是其他人考的太好了
哈哈哈 精彩
看风拥彩云飞

使用道具

报纸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1-6 19:25: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存在什么问题就存在什么问题,是明明白白的,是清清楚楚的,是十分客观的东西,是科学的共识。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地板
wangyonghong 发表于 2009-11-8 09:43: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真理的方向,我依然在寻找,继续吧!!
投机家

使用道具

7
附宝 发表于 2009-11-8 10:12: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换个角度想问题,豁然

使用道具

8
gh88186024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1-8 12:06: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析的对,可是是站在决策层的考虑面上。。。

使用道具

匿名网友
9
匿名网友  发表于 2009-11-8 15:31:09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改革又到攻坚时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若干年后,回望2009年,人们也许会发现,这是中国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一年来,中国政府大手笔推出包括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在内的一揽子反危机措施,使中国经济率先扭转困局,走上复苏之路。
  然而,金融海啸在相当大程度上动摇了十多年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部基础,也将中国长期未能解决的经济痼疾凸显出来。危机的冲击和反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体制性障碍。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切实解决经济体系中的深层次矛盾,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也在此次危机中走到全面转型的关键时刻。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主要冲击是外需。出口急剧下降拖累了经济增长速度,进而影响了上千万农民工和数百万大学生的就业。危机向中国经济赖以高速增长的“投资+出口”型模式敲响了警钟。而一年来政府为保增长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在稳操“保八”胜券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最明显的后果是产能过剩的加剧和“国进民退”的重演。
  如果说,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一次“破坏性的进步”,那么,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改革已到痛下决心对现行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动真格的时候。
  如果说,中国前30年改革主要解决的是相对浅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大多为全社会所共享,那么,时至今日,中国改革已经到了向现行经济、社会、行政管理模式提出挑战的时候,到了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冲突、投资与消费失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公共服务不到位等深层次问题的时候,而围绕打破垄断、开放民间投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更是面临种种制度重建的重任。换言之,中国改革之剑已到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指向阻挠改革深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时候。
  凡此种种表明,中国改革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中国改革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唯其如此,改革既要有大智慧又要有大勇气,政府在推进自身改与革建设的同时,应坚决破除各种利益集团的阻碍,全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调动市场与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共同改革的合力。
  我国30年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面临的挑战有多严峻,困难有多艰巨,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在中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的今天,改革仍然是后危机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又到攻坚时。

使用道具

10
f14fang 发表于 2009-11-8 21:27: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是我考试考的不好,是其他人考的太好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283175
说的好!
cvcc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