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说要买黄金,因为金融海啸的缘故,只有金条可靠。也有人说买房子,可是现在房价这么高。到底买房子好还是买黄金好?大家现在的共识是不能存现金,因为越来越贬值。我们今天不讨论股票,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的话题是黄金与房子。
黄金并不保险
民国初年,一两黄金可以买二亩良田,五两黄金买北京一个四合院。一百年后的今天,一公斤的黄金等于25万元人民币,只能买北京四合院落的一个厕所。如果你在一百年前没有买四合院,而保存五两黄金,那你今天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人。这么一比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有这种置产的观念。这种观念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从历史资料来看,历朝历代,对于一个战乱颁仍的国家,房地产相对而言是比较保值的。为什么当我们经济碰到危机的时候,房地产价格总是涨。
高档房子价更廉
几年前被人当做笑话的12万一平方的上海汤臣一品,几年只卖了四套。今年三四月就卖了16套。大家不要以为这些人是疯子,买房子的人都不是傻子,因为投资营商环境恶化和产能过剩以后,他们竟然去买12万一平的汤臣一品,我相信这样的举动会让老百姓产生新的认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肯定是,他认为这个比他手中的现金更要保值,比他做的制造业还要有前途。这些人能抛弃自己的制造业而去买汤臣一品,显然认为这个超高价的、性价比极其差的汤臣一品比他的制造业、其它管道更有利可图。除了制造业资金之外,今年上半年的7.37万亿的银行信贷,无可避免的造成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大家都会认为通货膨胀要来了,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不要把钱存在银行里面。所以大量逃避通货膨胀的避险资金就进入楼市。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中国几个最主要的城市,一千块的房租是最低档的。从06年一月份开始,这几个大城市的房租不断的上涨,到了08年波动是比较小的,到了2009年5月开始,这四大城市的低档楼盘租金猛涨,所以我们社会的最弱势群体、社会大众要租低档楼盘,就会付出沉重代价。同样的时间,高档楼盘中服务性公寓的租金大幅下滑,也就是说有钱人租的房子越来越便宜,最有钱租的别墅没有涨价。真正涨价的就是我们全社会最贫穷的弱势群体,房租涨了百分之十几以上。
最近上海甲级写字楼的租金依然大幅下滑,到了09年四月份已经接近谷底。深圳也一样。代表全社会购买力的不是房价,是房租。经过我们分析之后,得出这个结论,中高端楼盘租金下跌,写字楼的租金大幅下跌,只有我们全社会弱势群体的租金大幅上涨,这印证了一句话:经济危机来的时候,社会财富重分配。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我还担心另一种现象,通货膨胀一来,更加速财富的重分配。只有有钱人、富裕人通过投资最保值的高端楼盘达到避险的功能,而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买不起高端楼盘,变成通货膨胀的最大受灾者。所以,通货膨胀还没有爆发之前,你已经看到了社会财富的重分配。购买力很难有体现的指标,以我的分析为例,我认为房租是最好的购买力指标之一。
在通货膨胀没来之前,社会财富已经向富人转移了。因为房子都是向社会的有产阶级来租的,有产阶级之所以把房子租出去,因为他们不止一套房子。有几套房子的人都是社会的有钱人,这些有钱人在经济萧条的时候竟然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增加房租,而他们可以购买高端楼盘达到避险的效果。
在我们国家还没有进入通货膨胀之前,菜蓝子的批发价格、猪肉价格、鸡蛋的价格上涨使的全社会的弱势群体负担加重,加上房租的上涨,使的社会大众的负担更重,高端在下跌。这种现象已经清楚的告诉大家,就算通货膨胀还没来,中国的财富已经产生重分配现象。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就叫做严重通货膨胀。加上我们过去的三驾马车已经难以拉动中国经济,这叫滞涨,任何国家都要避免进入滞涨,一旦进入滞涨全有政策全部失效。
美中两国谁能更快复苏
我们还要担心美国吗?我们用租金来做一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谁处在危险的边缘。美国高中、低档楼盘租金走势极其平稳,20年几乎没有涨过,也没有跌过。如果是这种现象,你就会发现没有危机出来。租金稳定背后的本质意义是什么?那就是美国的实质购买力没有改变。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房价大跌对美国老百姓是有利的,对一个购买力没有下跌的国家而言,他要走入回暖与复苏,他要容易的很多。而中国写字楼的租金大幅下跌那就是企业的购买力大幅下跌,中档服务性公寓的租金在下跌那就是中国富有人群的购买力也在下跌,和美国相比这种租金的下跌是非常可怕的,它代表的是中国实质购买力在下跌,富人的购买力在下跌,更可怕的是最贫穷的人还要负担更高的房租来承担这一切的后果。美国声称他们走出了金融海啸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房价跌的很多,租金没有变,全社会的购买力又没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复苏是值得期待的。我们快改变这种社会财富逆向重分配的现象,不要等到滞涨。
有很多人经常问我是如何做研究的,最近我在官网上(http://www.jsmedia.tv/bbs/forumdisplay.php?fid=41)与网友讨论了这个问题。经济无小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猪肉涨价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却是经济学中的一件大事,牵动着CPI这根神经。只要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经济学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