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ijunboshi
1846 0

[其他] 刘彦随: 耕地资源潜力重在空心村整治(1)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粉丝

讲师

5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26 个
通用积分
0.0403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13 点
信用等级
6 点
经验
18048 点
帖子
38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12
最后登录
2018-3-1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耕地资源潜力重在空心村整治
——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彦随

                                                                         《科学时报》 (2009-12-9 A1 要闻)



“在人地矛盾、城乡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大面积的空心村土地不能这样闲置、浪费,要充分利用起来,这是我们的主导思想。”

“18亿亩耕地红线要保障,同时城市化、工业化还要占地,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在哪儿?实践表明,其潜力就在我国重点农区,在空心化村庄综合整治。”日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彦随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

但这容易操作吗?农民是否愿意接受这种整治?特别是有多处宅基地的农民,一旦整治,是不是减少了他们的利益?

刘彦随答复说:“像这种废弃的宅基地,有些家庭有好几处,祭祖的话,留一处就够了,如果进行宅基地确权登记,能够有一定的利益返还,废弃地整治是可行的。”从刘彦随展示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多种类型的村庄废弃地。

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刘彦随带领团队对山东禹城市10个乡镇的48个典型村庄用地进行了实地调绘与潜力评价,共完成1650家农户问卷调查,其中有89.3%的农户强烈要求推进村庄整治和中心村建设。

将有30%~40%的增地潜力

2006年,刘彦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的资助。近年来,项目组在调查和考察中发现:随着城乡转型发展、农村人口非农化及快速城镇化,以村庄土地废弃闲置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十分突出,正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

针对所发现问题,项目组进一步围绕农村空心化类型、格局与成因、农村土地利用管理和农民权益保障状况,开展了一系列典型区域调查和实证研究。

以此,他们得出初步结果:通过农村废弃、闲置宅基地整治,将有30%~40%的增地潜力。

“黄淮海再战”——刘彦随在建议报告的题目中用了这个颇显豪迈的词组,并上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耕地保护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指挥部。经中科院院士李振声的指导和建议,中科院农业重大项目指挥部决定组织撰写重大项目课题“山东村庄用地整治潜力与规划研究”的可行性报告。2008年12月30日召开课题论证会,并通过立项。该项目意在通过实施村庄用地调查、整治潜力评价与规划示范工程,探讨集保障耕地红线、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用地挂钩目标于一体的“农村土地整治综合模式”,试图为黄淮海地区乃至我国重点农区破解“三农”问题与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决策和政策依据。

课题前期研究得到国土资源部耕保司、规划司、土地整理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和协作。目前利用高分辨率航空遥感相片完成了禹城市48个村庄的用地调查、整治潜力评价及典型示范规划编制工作。

以禹城市伦镇牌子村为例,刘彦随说,经深入调查发现,村庄废弃闲置地人均1亩多,在总的比例中,废弃地接近1/4,闲置地近1/3。基于典型村庄调查的整治增地潜力为54%,也就是多一半的占地是可以挖掘的潜力,这还是按目前的农村人口和农民居住意愿估计的,若考虑未来仍有部分农民要非农化转移和按照二、三层楼来建房,其远景潜力还会更大。

近些年来,我国每年有近1500万人口要从农村转移出来,农村建设用地理应相应减下来,但现在的情况是“人减房空用地反增”,刘彦随认为这与制度设计和规划管理有直接关系。

农村土地整治恰逢其时

“这是牌子村土地利用遥感调绘图,我们对已经调查的每个村庄制作了这样1∶2000的高分辨率(0.25m)航空遥感影像图,每个房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刘彦随指着一幅遥感图,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说。

他们在山东省不同类型区域选取100个典型村庄,再逐村开展农户尺度的村庄用地现状、空心化状况调查和村庄整治潜力评价。

刘彦随表示,农村空心化是伴随城乡转型发展和农村人口非农化而出现的乡村聚落废弃及大量土地闲置浪费的现象,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从禹城典型村庄调研来看,农村空心化正处于上升发展期,宅基地建设“外扩内空”、宅基地利用“人走屋空”均呈加剧趋势。

“农村发展‘不怕慢,就怕乱’,农民建房乱占耕地、‘建新不拆旧’若不能加以有效调控,将会愈演愈烈。空心化村庄整治,作为一项既‘节流’又‘开源’的系统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刘彦随表示。

刘彦随认为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恰逢其时:空心化村庄整治,既有利于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实行整治还田、还园、还林,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升土地价值,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优化乡村空间,整合资源,凝聚人气,合理配置公共政策,全面推进现代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生产和人居环境。

不仅是山东禹城市所在的黄淮海平原,而且我国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重点农区,既是耕地集中分布区和粮食基地区,也是人口相对集聚区和农村发展问题凸显区,农村空心化也都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课题组在完成山东禹城市48个典型村用地现状调绘、10500余宗地(独立宅基地)调查和空心村用地整治潜力测算的基础上,由刘彦随等执笔撰写的《从山东禹城空心村用地潜力看我国农村土地整治战略》咨询报告上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受到徐绍史的高度重视,2009年5月徐绍史对报告批示:“课题初步成果很有参考价值,愿深入研究并取得示范性成果。”

“山东省村庄用地整治潜力与规划研究”课题立项论证及前期研究成果,支撑了国土部“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计划。

2009年6月,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政府在成都主办了“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现场研讨会”。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会议召开作出重要批示,对推进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出明确要求。

受国土资源部邀请,刘彦随作为中科院特邀专家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并报告了中科院在农村土地整治领域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其典型示范成果。

刘彦随认为,当前我国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正处于五个关键期,即农村空心化快速上升期,土地供需矛盾的凸显期,保障耕地红线的跨越期,统筹城乡发展的转型期,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期。特别是空心化村庄整治应上升为国家保障耕地红线、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应适时、持续推进。

踩准空心村的生命周期

“根据农村人口转移与就业特征,要踩准‘生命周期’制定整治方略,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确保所建新村不至于很快成为明天的‘空心村’。”刘彦随表示。

刘彦随认为,他们提出的“农村空心化的生命周期理论”是进行村庄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规划的一个理论依据,可以避免过早或失去对空心化村庄采取有效措施的良机,以在城市化或城乡转型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价值规律的作用,保障老百姓的财产权、物化权益等。

据刘彦随介绍,一个完整的农村空心化过程,通常经历出现期、成长期、兴盛期、稳定期和转型(或衰退)期等5个阶段。“我们探讨了一系列诊断指标,可用来衡量它处于什么阶段”。

刘彦随表示,基础设施建设讲求公益性、实用性和高效性,因而规模化、中心化是前提,没有空心村整治和中心村建设,而一味推进各种村村通工程,见村就通,结果通了没人,造成土地、资金和人力的巨大浪费。要根据农村人口劳动力就业状况,阶段性推动,不能操之过急,不主张整片推进。

他特别强调要防止一种倾向:有钱再有几位能人就大批推进整治建新房,按现有人口测定建设规模,但过个五六年,很多人还要转移出去,或者过几年很快过时,又被弃之不用。

为什么要整治

在我国,宅基地是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形式,具有社会福利和保障功能。长期以来“一户多宅”的问题突出,喜新不厌旧,不要白不要,包括鸡舍、牛棚、车库等也是这样。

在黄淮海平原的典型县域调查时,他们同时发现,有些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土坯房还在,特别是一些老人,居住在低洼危房中,存在冬不能挡风、夏不能遮雨的情况。

由于以前的农村建房相对简单且缺乏规划,两米的巷子,架子车的路,拖拉机进不去,小汽车更没法进,客观上赶不上现在发展的需求,多种原因导致房屋废弃。有些20多年都不住人了,房屋废弃后,猪圈、牛圈也都空了。

“我们的出发点,是对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要寻求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和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刘彦随认为,现有国家战略决策大方向没问题,在城市倾向或者工业倾向之下剥夺农民利益的境况明显改观,但要进一步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下协调解决一些城乡关系问题。国家相关政策惠及和政府公共资源配置,诸如农村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包括一些教育、医疗、文化建设等,最好能够统筹配置在集中规划的农村社区内,以产生聚集效应。这种情况下,就能激励和引导空心化村庄整治还田、还园、还林。

这些年,由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多部门推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实施,但由于涉及面积广,村庄规模小、分布散,使农村各类“村村通”工程的投资大都撒在点上、耗在途中了。

与城乡用地的利益挂钩,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政府主导、市场引导、聚集资金,通过级差地租,可以实现农村土地价值的升值,让老百姓在土地增值返还中真正得到益处,从而调动村庄整治的积极性。刘彦随认为,以前散乱、废弃的村庄,通过上述政策机制就能盘活。

“客观讲,繁华城市不一定是老百姓的宜居地,整治空心村、改变旧面貌、建设新家园,就是在建农民自己的宜居地。”刘彦随说。

“禹城市已达到吨粮田,多一亩地就可以多增收一千多元。”据刘彦随介绍,在山东禹城市,按照他们对一个叫“科禹新村”的典型示范区的规划,近期通过4个空心村整治和中心村建设可腾出土地2260余亩,其中380亩可以解决集中安置问题,而1880余亩可以还耕、还园、还林。

“农区废弃闲置宅基地主要是平房,村庄整治还田易于操作、便于集中、宜于耕作。从农区水土资源条件及建设标准基本农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需求来讲,农区空心村整治利用,无疑是我国耕地资源挖潜补充的最佳适宜区和核心基地区,可避免一些地区边际土地开垦中潜伏的巨大生态代价和资源环境约束。”刘彦随说。

利用各方面力量

他们并不是简单地作调研、搞规划、写报告。刘彦随说,他们的成果是集体的智慧,创新团队的20多人在不断研讨碰撞,同时有外部的协作力量,还有专家顾问的指导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深入基层请教村镇干部和农民,因而是跨学科、多层面共同参与合作的结果。

成果来自于实践,他们总结的理论和方案也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单靠我们学者很难,需要借助国家的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推进,包括支持农村的各项建设工程,通过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之能付诸实践。”刘彦随表示。

“作为地理学者,我们希望发挥学科优势,并让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国家战略所需求的和地方迫切需要的支撑与服务。”刘彦随说。

他们的定位就是深入实践、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现实问题,然后从学科层面、理论层面、科学层面、战略层面、政策层面不断探讨和系统诊断,梳理出可供规划、决策和实施的一些模式、经验和案例,并最终把实践和调研的初步成果及时通过项目组向上级报告,形成具体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指导地方实践、落实示范规划。

山东省今年2月28日出台“百万农户建新房”工程,每户可无息贷款10万元,以拉动1000万元的内需。“借此,就可以把我们的方案作为实施的一个具体示范工程。”和国家部委、地方合作的机制很重要,“这样,我们的科技成果可以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或者至少是政府决策和操作的依据”。

他们在山东禹城市的规划示范区取名为“科禹新村”,寓意中国科学院与禹城的合作。“科禹新村”的建设规划着眼于构建“农村特色鲜明、土地集约高效、生态环境优美、配套服务齐全”的现代农村社区,与“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倡导的“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理念一致,可望形成国土资源系统可借鉴与推广的典型区域样板。
(后续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空心村整治 刘彦随 空心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农村土地整治 资源 潜力 耕地 刘彦随 空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9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