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3164 2

俄罗斯:赶超和崛起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1 个
通用积分
245.05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赶超贯穿了俄罗斯的整个发展过程。帝俄时代的赶超是军事优先,牺牲“软件”;斯大林时代的赶超使苏联变得强大,但农业很落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赶超,由豪言壮语发展到军备竞赛;普京时代的赶超重视经济和民生,主要依靠制度创新和创新经济。俄罗斯当代赶超的成功几率胜过以往,俄罗斯的崛起对中国既是激励和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复兴,赶超,崛起
  赶超贯穿了俄罗斯的整个发展过程。帝俄时代的赶超是军事优先,牺牲“软件”,斯大林时代的赶超牺牲了农业和民生,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赶超,由豪言壮语发展到军备竞赛,普京时代的赶超重视经济和民生,主要依靠制度创新和创新经济。俄罗斯当代赶超的成功几率胜过以往,俄罗斯的崛起对中国既是激励和机遇,也是挑战。
  俄罗斯在古代社会曾处于世界文明的边缘状态,落后于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这种状况后来在很长时期内并没有根本改观,赶超贯穿了俄国整个发展过程:
  (1)公元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大唐黄金时期,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刚从原始公社大梦初醒,等不及建设奴隶社会就向封建社会过渡;
  (2)1642年,英国人克伦威尔轰轰烈烈地掀起资产阶级革命,俄国沙皇刚同鞑靼人打完仗,回过头来镇压农民起义,巩固封建统治;
  (3)187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建立,俄国农奴获得解放才10年;
  (4)1887年,《共产党宣言》发表39年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刚接触马克思主义;
  (5)20世纪50年代,苏联请中国一起赶英超美;
  (6)20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已近百年,俄国人才重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7)2008年,俄罗斯重新踏上赶超先进国家的征途。
  一、帝俄的赶超:军事优先,牺牲“软件”
  俄国社会发展起步滞后,加上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到17世纪末,俄国经济已大大落后于西欧。
  彼得一世在18世纪初开始改革。改革首先涉及上层建筑:提高中央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设立参政院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强迫贵族按西欧方式生活;在经济领域,鼓励开设手工业工场。
  1725~1796年,俄罗斯工场从233个增加到3161个,生铁产量在18世纪一直占世界第一位,外贸出口额从1749年的700万卢布增加到18世纪末的10960万卢布。
  当时欧洲大国内乱不止,外患不绝,沙俄却政权稳定,国力强盛,经济迅速增长。1881~1896年这15年间,俄国工业产值增长5.5倍。1880~1900年这20年间,俄国工业拥有的蒸汽机总马力从12.51万匹猛增到129.45万匹。
  俄国在18世纪初击败瑞典,18世纪中击败普鲁士,两次打土耳其,三次瓜分波兰,由原先受邻国觊觎的弱国,一跃而成为威胁四邻的强国和操纵欧洲事务的主角,通过兼并扩张,版图达到空前规模--1684.9万平方公里,成为欧洲领袖,“国际宪兵”。此后百年内,俄国继续在亚洲加紧向南向东扩张。
  社会制度落后的俄国,通过中央集权和专制统治,实现军事优先的经济赶超,由欧洲穷国迅速变成世界强国。这段光荣史,俄罗斯人至今仍津津乐道。
  但是,彼得一世及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偏重现代化“硬件”,却不要西方民主政体的“软件”。当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后,封建君主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俄国在同英美法德的竞争中再次处于劣势。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但封建制残余远未肃清。
  到1913年,俄罗斯帝国人口占世界1/7,工业产值仅占世界2.6%。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仅占40%,商业占8.6%,农业占51.4%。人均国民收入102.2卢布,仅分别为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的1/3、2/7、2/9和1/7。
  二、斯大林的赶超使国家变得强大,但是没有很好地解决农业和民生问题
  十月革命后,俄国无产者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然而1920年与1913年相比,工业产值下降6/7,生铁产量下降97%。实行“新经济政策”后,经济于1925年回升到1913年水平。
  这时,“赶超”又被提了出来。1927年斯大林在联共(布)15大就说过:“我们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可以而且应该在经济上也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
  苏联想通过社会制度创新和对先进科技成果的运用实现赶超。在斯大林看来,这关系到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这两种制度的竞赛。
  1926~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达21.7%。工业产值于1929年首次超过农业产值,并于1928~1932年和1932~1937年翻了两番。1937年,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77.4%,工业设备全部更新,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二战打断了苏联的赶超进程,但并没有打消赶超热情。苏联领导人在1952年联共(布)19大上回避产值数量指标,渲染发展速度:“苏联工业产值在苏维埃政权年代增长38倍,而英国工业产值增长38倍用了162年(1790~1951),法国工业产值最近90年内才增长4.5倍,美国工业产值最近35年仅增长1.6倍。”
  斯大林按战备要求规划国民经济,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建立单一的公有制,把“一个扶木犁的穷国变成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总体国力上实现了赶超。
  然而,斯大林的“赶超”重点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他善于使用劳改犯的无偿劳动完成开运河、修水电站等世纪工程,通过剥夺农民为工业现代化积累资金。他强制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1932年的谷物产量甚至低于1913年,1933年“粮仓”乌克兰爆发大饥荒,数十万人饿死,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苏联的农业和农村由此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率,苏联人始终没有摆脱清贫状态。1929年起实行的食品配给制延续到战后;直到50年代初,还有不少家庭两家合住一间房。不仅如此,人民生活水平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了。
  三、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赶超:由豪言壮语到军备竞赛
  赫鲁晓夫时代,政治气氛比以前宽松,1956~1957年,约有800万人从劳改营释放,苏联逐渐接近”正常社会“。
  赫鲁晓夫虽然没有触动高度集权的国家政权体制,但在经济领域也搞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经济核算和物质刺激、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改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在他统治的1953~1964年间,工业增长率保持在9.1~13.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大于斯大林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赶超”又提上了日程。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了“赶上和超过美国”的口号;1959年9月,他在访美期间向美帝国主义宣告:“我们将埋葬你们!”
  然而,一直到他下台,苏联也仅在氢弹的当量、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奥运会金牌数、牛的存栏数等个别指标上赶上或超过美国。
  这种狂热的赶超,有时甚至造成悲剧。1960年10月24日,苏联发生了世界上最惨烈的一次导弹爆炸事件。在场的苏联导弹部队司令米·伊·涅杰林元帅和160名苏联宇航科学家全部丧生。导致这场灾难的是一枚仓促组装并有故障的的“P-16”洲际导弹,要赶在赫鲁晓夫访美时发射,以“吓唬”美国。
  勃列日涅夫接任后,推行“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新体制”改革,初期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1960~1975年,苏联发电量和石油产量都增长了两倍半,钢铁产量增长一倍多。
  然而,这一改革实际上仅对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作了有限的调整,跳不出计划经济的框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在1966~1970年为7%,1971~1975年为5.7%,1976~1980年下降到3.7%,而在勃列日涅夫逝世的1982年,下滑为2.6%。人均GDP在1957年相当于美国的33%,1980年也只增长到37%。
  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苏联经济实力翻番,据西方经济学家估算,苏联的工业产出已相当于美国的2/3。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没有突破,国产消费品依然“傻大黑粗”,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加,市场供应持续紧张,人均住房面积仅14平方米,不到美国水平的1/3。
  然而,苏联军事威力膨胀的速度却超过经济发展。1964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对美国处于1比4的绝对劣势,到1969年已经在数量上赶上美国。到70年代末,苏联拥有正规军440万,洲际导弹1400枚,中程导弹690枚,坦克装甲车10.5万辆,作战飞机近万架,海军拥有4艘航空母舰,2000余艘各类舰艇,总吨位超过330万吨……大大超过北约组织欧洲成员国军事实力总和。
  苏联的势力范围不仅覆盖华沙条约国家,而且扩展到亚非拉,既能军事占领华约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又可出兵侵略第三世界的阿富汗。
  至此,苏联“赶超”美国的战略任务似已大功告成,尽管仅仅在军事力量上。
  然而,在西方国家从工业化社会过渡到后工业化社会的时期,苏联并未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谈不上实现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的跨越。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经过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十多年折腾,俄罗斯GDP减半,如果按汇率折算,1999年GDP仅2000亿美元,为美国的1/50。前人300年的努力成了泡影,“赶超”又从头开始。
  四、普京的赶超:重视经济和民生
  叶利钦“破”字当头,抛弃了苏联模式,但并没有“破而后立”。他不断改组政府,修订经济发展战略,却找不到适应本国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
  21世纪初,俄罗斯人曾把本国经济归纳为“六型”--污染消耗型、技术老旧型、全球孤立型、寡头资本型、干部落后型、人民贫困型。
  俄罗斯人口占世界的2%,GDP占世界的2.5%,在世界高技术产品市场上的份额却仅为0.5%。
  由于技术水平低,俄罗斯工业生产成本比日本高2.8倍,比美国高2.7倍,比法德意高2.3倍;单位产品能耗是印度的2.04倍、美国的9.5倍、日本的19倍。到2004年,俄罗斯的劳动生产率、能源产值率和生产的环保水平,仅分别为美国的23.97%、40.6%和43.29%,分别落后84.2年、63.5年和48.4年。
  就连俄罗斯最引以为自豪的军事力量,也明显落后,部署的洲际导弹60%超过使用年限,坦克仅20%达到现代化要求,其中1/2急需大修,处于战备状态的战斗机不足30%。
有人认为,落后几十年就意味着永远落后。但是,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史也提供了许多相反的例子。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收集的数据显示,不到200年前,即1820年,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中国约占1/3,印度占16%,英法德意欧洲四大国占17%,而美国不到2%。而按照高盛公司的统计,在1770年,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夜,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出占世界的20%。然而200年后,到上世纪70年代,印度的份额下降为3%。1949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同埃及一样,约100美元,然而半世纪后,前者就比后者高二十多倍。
  经过普京八年治理,俄罗斯经济已“赶超”苏联解体前的最高水平。他在总统任期接近结束时,提出了以经济和民生为重的”普京计划“--2020年赶上西欧国家的生活水平。
  根据他授权制订的《俄罗斯2020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构想》,2020年GDP将比2007年增长1.3倍,年通胀率降到3%以下;在2009~2020年石油平均价格为99美元的情况下,名义GDP将从2008年的预计1.8万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6.5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人均GDP将从2007年的1.39万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3万美元;谷物产量将从2007年的0.81亿吨增加到1.2~1.25亿吨;平均月薪将不低于2700美元,平均退休金将相当于平均工资的40%;三口之家的平均住房面积将达100平方米;全国人口将从目前的1.42亿增加到1.45亿,平均预期寿命将从2007年的66岁增加到75岁,60~70%的居民将跻身中产阶级。
  据俄罗斯政府估算,到2030年,俄罗斯GDP将相当于美国的70%(人均GDP到2025年即可与美国持平);劳动生产率起码要提高2~4倍,高技术产品在GDP中的比重起码要达到20%。
  要达到这些目标,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实现创新发展模式,这样年均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6.1~6.3%。如果继续目前的发展模式,2015年前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3~4%,俄罗斯经济将被边缘化;如果改为以原料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年均经济增长率最多也只能达到6%,俄罗斯将变成”能源超级大国“。
  五、赶超手段:制度创新和创新经济
  普京的赶超有新的特点:
  首先,比以往的赶超少了意识形态和军事霸权的色彩,多了理性思维的色彩,有利于集中资源发展经济,有利于减少外部干扰。
  其次,在保证政权稳定的同时营造宽松的社会气氛,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优于以往。
  第三,重视民生,加强对人力资本和社会福利的投资,以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重视提高本国的软实力,使俄语、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模式对其他国家更具有吸引力。
  从手段看,普京的赶超主要依靠制度创新和创新经济。
  普京重视现代化的“软件”--政治制度创新,以适应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政权体制作为经济赶超的保障。他吸收以往政权的合理成分,建立既有西方民主政体外表、又保留俄罗斯威权主义内核的新体制,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普京在任总统时,通过设立六大行政区和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保证了中央集权和政令畅通,提出“主权民主”概念,抵御西方“颜色革命”;2007年末,通过领导“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却又不加入该党的独特方式,控制议会,平衡未来总统的权力。2008年5月再任总理后,把政府由纯技术性机关变成真正的政权机构,通过成立政府主席团,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由总理对地方行政长官实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年度考评机制”,把控制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由总统转到总理,通过这些措施调整权力配置,形成梅普组合,更有效地控制政权。
  在经济体制上,普京也有创新,实施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既能保证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又能使政府由传统的社会资源配置主角转为配角,使社会财富由向政府集中转为向企业和个人集中,政府除了产业决策之外,增加了公共服务的职能。
  具体到能源领域,国家通过对能源资产的重组,恢复对能源部门控制,掌握石油产量的2/3,有效控制所有石油公司和9/10天然气的生产;对外能源合作在长期合同基础上保证供求双方的能源安全,向外资开放油气上游产业,同时进入外国油气下游产业;能源服务于地缘政治大目标,控制原苏联地区的能源市场,国有能源企业为扩大俄罗斯地缘经济影响服务。
  在现实经济中,普京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积累的资金,发展创新经济,高屋建瓴,加快经济由原料型向高科技型转变:
  (1)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更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把形成创新经济体系列为主要任务;知识经济在2014~2017年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可望超过能源工业和重工业。到2020年,创新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从2007年的10.5%提高到17~20%,高技术产品在出口额中的比重将从2007年的0.3%提高到2%。
  (2)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经济部门,优先发展纳米、航空航天、船舶、核能、信息等高新技术部门;
  (3)鼓励本国大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资产,提高本国生产的技术水平,扩大在世界经济中的阵地;
  (4)投入5600亿美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建设技术先进的发电站和输电网络。
  六、俄罗斯“赶超”的机遇和和挑战
  俄罗斯的“赶超”面临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
  (一)三大机遇
  (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世纪多极化加速发展,新兴大国不断崛起,美国相对实力下降,这有利于俄罗斯发挥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优势,实现“赶超”。但俄罗斯对美国的相当衰落估计得过分严重,崛起的方式过于高调,无助于改善国际环境;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利面看得过多,对本国优势估计过高,市场意识淡薄,投资环境不良。
  (2)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和资源短缺短期内仍无法缓解。粮食、能源和其他资源短缺可能成为常态,第一资源大国俄罗斯是世界唯一资源完全自给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潜力巨大。但俄罗斯以资源作为外交工具和施压手段,不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全球气候变暖。俄罗斯上千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旷野在气候转暖后,将是人类最后一片适于休闲和农牧的净土,但俄极北地区的城镇和基础设施将面临下沉垮塌的危险,北极资源的争夺影响俄安全。
  (二)三大挑战
  (1)经济综合竞争力不高。经济结构扭曲,原料工业和加工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新兴工业和传统工业的比例严重脱节。东部发展严重滞后。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研发费用占GDP比重过低。从2006年世界经济竞争力排名来看,俄在61国中列第54位,在金砖四国中排在末尾:中国第19位,印度第29位,巴西第52位。
  (2)社会政治领域多难题。人口情势恶化,“欧洲的低出生率,非洲的高死亡率”,人口年均减少70~80万。政权机构低效腐败,根据2007年对各国政府清廉程度的调查,俄在159国中名列141位。以大俄罗斯民族主义为代表的政治极端主义将加剧国内民族矛盾和俄罗斯同外部世界的矛盾。
  (3)国际环境严峻。俄罗斯历来重视硬实力,对付外来压力,习惯于以暴制暴。经历2008年8月同格鲁吉亚的冲突,俄罗斯今后的崛起可能偏重军事实力,这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民生。由此可能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发生变化,在某些领域合作可能让位于对抗,这一态势将长期存在。同小国格鲁吉亚兵戎相见,加重了独联体国家对俄的畏惧心理,会助长亲西方情绪。这将恶化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降低“俄罗斯模式”的吸引力。
  七、俄罗斯崛起对中国的影响
  从彼得一世到勃列日涅夫时期,俄罗斯的赶超和崛起几乎都是在中国实力相对削弱的情况下发生的,在多数场合对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现在,中俄都处于国家实力迅速增强、民族自信心急剧上升的时期,两个民族的互信度和心理宽容度都不够高,易于发生利益和情绪的冲撞。但总的说来,当前俄罗斯的赶超对中国既是激励和机遇,也是挑战。
  首先,今天俄罗斯赶超的基础和势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如期实现赶超目标的可能性较大;然而,国际环境未必比苏联时期好,实力却远不如苏联,故十分珍惜同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不同利益,协作空间很大,在维护周边安全、反对美国反导系统和北约东扩、应对西方政治压力等方面,两国可以保持密切的互动关系。
  其次,俄罗斯依然要扩张,但重点有所不同,过去以领土和势力范围的扩张为主,现在以体制模式、经济和文化影响的扩张为主,同外部,包括同中国发生碰撞的强度下降,但几率不低。当前世界格局和中俄力量对比,都不允许俄罗斯用军事侵略和领土扩张来推动崛起,俄罗斯即使实现赶超目标,也不容易在军事安全领域对我国构成威胁。然而,俄罗斯向来崇尚硬实力,有相当长的对外扩张历史,现在又实行强硬维护本国利益和国民尊严的对外政策,容易引起邻国的警惕。
  第三,在国家发展道路方面,中俄模式既有别于西方模式,又各具特色。两国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既能减轻西方政治压力,又能回避政治制度问题上的分歧。在这一问题上加强研讨和协作,有利于彼此借鉴,共同抵制外来渗透和干涉。两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都不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在制订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上、在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有较多的共同利益,既可以扩大协作,也可以展开竞争。
  第四,俄罗斯以经济和民生为重的赶超,为扩大和提升中俄经济合作开辟了新天地。俄总拨款5600亿美元的2030年前的发展道路和基础设施计划、加速住房建设计划、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计划等,都为中俄经济合作,特别是技术和劳务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五,中国和俄罗斯都重视创新经济,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为两国在航空航天、纳米和环保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第六,最近两年来,中俄两国都把对方看成是最友好国家,两国都开始重?quot;软实力“和文化交流,这有助于两国人民加深友好亲近感和加强互信,有助于消除扩大合作的心理障碍。
  俄罗斯这次赶超的成功几率胜过以往。在中俄印巴”金砖四国“概念原创者高盛公司描绘的2050年世界经济列强榜上,前6名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这就是说,到本世纪中期,俄罗斯将让世界现有六大工业国里的英德法意望其项背,发奋追赶余下的美日两国。
  正如普京所说,“争强好胜是俄罗斯人的天性”,俄罗斯始终处于赶超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无穷动”中。对这个北方伟大邻邦的和平崛起,我们乐观其成。
    (作者简介:盛世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华社高级记者,主要从事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和独联体问题的研究。)



作者:盛世良 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9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俄罗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经济综合竞争力 经济发展模式 社会经济发展 俄罗斯 赶超

沙发
ahray 发表于 2009-12-18 22:55: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

使用道具

藤椅
黑狐狸 发表于 2009-12-19 23:07: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有借鉴意义!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