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aiYuwen
3685 7

[转帖]未名湖畔父立志 农家兄弟上北大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6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27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03 点
帖子
48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11
最后登录
2018-7-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对父母激励孩子奋发向上的故事

成功类型:兄妹四个都是大学生,其中一个硕士,两个博士。
家庭背景: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初中生。
家教特点:父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榜样?培养孩子
    的自信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卜振英一家是江苏省赣榆县赣马镇杜高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可从这户农家小院里已先后走出4个大学生,其中包括一个硕士和两个博士研究生。
  卜家大儿子卜建祥,198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1990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美学研究生,毕业后在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典艺术等课程。2000年他又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儿子卜永祥,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在县电大工作两年后,考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国民经济学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全国部委公务员统一招考,被录取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局工作,2000年他又考入母校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女儿卜凤祥,1988年考取市职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县建委工作。三儿子卜康祥,1993年毕业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被分配在北京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工作,1997年他和老二成了校友,也考入北京大学读国民经济学研究生2000年他又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
  四兄妹成功的背后,站着一位坚韧的父亲和一位慈祥的母亲,是他们给了孩子们爱和无穷的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未名湖畔 未名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北大 兄弟 农家 未名湖畔

Suboptimal Controller - The Road to Optimal Control
沙发
DaiYuwen 发表于 2006-1-20 14: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父 母 篇
  父亲卜振英今年60岁,母亲杜厚英59岁,夫妇俩都是初中毕业生,但在儿女们眼里父母亲是世界上最值得敬爱的人。
  时间倒转40年,1959年1月,正在县中读初三的卜振英应征入伍,来到驻青岛海军第一高射炮团做了名标图兵。年底,他被选调到北京国防科工委第20训练基地学习,一个高射炮团就选了他一个人。
  1961年暑假,卜振英陪着第一次来北京的父亲游完了故宫、颐和园后,爷俩还专程去了北大燕园和清华园,葱郁博雅的校园环境和步履匆匆的莘莘学子深深感染了卜振英。在未名湖畔,他动情地对父亲说:“20年后我一定让我的孩子跨进这所中国最高学府。”(这是一个感到了知识饥渴的年轻战士的志气,这一志气后来给孩子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国防科工委4年的学习生活很快结束,风华正茂的卜振英发展前景广阔。但在极“左”思想泛滥的年代,因为受妻子家庭出身的牵连他被剥夺了政治上要求进步的权利。部队原拟提他为军官,三次政审均“不合格”。在一次国防施工中,他的腰部不慎受伤后,被评为二等残废军人回到老家赣榆务农。(虽然没有提为军官,但军旅生活并非一无所获;北京的4年学习在卜振英心里播下知识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他的孩子们身上发芽、开花、结果。)
  卜振英曾经一度迷惘、消沉过,但70年代末“科学春天”的到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卜振英心中重新点燃了追求科学知识的信念之火,他勇敢地承受了生活的重担,并把它化作满腔父爱,把自己未成就的事业和期望熔铸在孩子们身上。为了孩子,治上要求进步的权利。部队原拟提他为军官,三次政审均“不合格”。在一次国防施工中,他的腰部不慎受伤后,被评为二等残废他付出一个父亲所能付出的一切。
  人们看到:夜晚他常陪着4个孩子围坐在煤油灯下,辅导完老大,再教老二……
  人们看到:冬天的早晨天未亮,他早已为孩子做好热饭、热菜……
  人们看到:新华书店和学校里经常出现一位中年农民的身影……
  人们看到:从老大上小学,到老三考上大学,在6200多个日日夜夜里,卜振英忙田里、忙家里、照顾老、照顾小……
  在孩子成才以后,有记者采访他的家教之道,卜振英始终强调:“做父母的除给孩子很多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性格、意志、品质等方面培养孩子,这将从根本上影响他们的一生。”
  “做父亲的不要考虑我这辈子该给孩子留下多少财产,而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锻炼他们一种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另外很重要的一点要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对社会对别人富有同情心,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真情的温暖。”(卜振英说出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教育孩子不是填鸭,不是把知识填进去就算成功。孩子是人,首先要教他们做人。)
  卜振英时常给孩子写信,累计起来,他给儿子们的信有上百封,他在信中告诫子女:“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醒目明志,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众。”(这种教育不可少,读书为什么不搞清楚,读成了书也未必成才,或成为歪才。这样的教训不少,像王建业、胡长清都是穷孩子,读书后当了官,最后误国误己也害了家庭,这可以说是血的教训。)
Suboptimal Controller - The Road to Optimal Control

使用道具

藤椅
DaiYuwen 发表于 2006-1-20 14: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儿 女 篇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4个孩子从小都很懂事。老大在读小学四年级时,打草包以贴补家用。早中晚每天打3个草包,逢星期天要打十几个,稚嫩的胳膊常常累得酸痛酸痛。
  童年生活虽然非常清苦,但孩子们在父母爱的怀抱里一天天长大。穿衣服总是老大新3年,老二旧3年,缝缝补补老三又3年。父亲时常对儿女们说:“不要在吃穿上与同学攀比,衣服虽破旧些,但只要穿得干净,学习成绩好,老师同学都会尊重你。”
  1988年,建祥大学毕业在县厉庄中学代高二物理课,他自小酷爱文学,对文艺有着如痴如醉的执著追求。他决心报考文艺美学研究生,但对考研情况一无所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给作家、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教授写了封信,很快就收到余教授的回信,信中给他列出十几本考戏剧美学专业的必读书,同时余教授对他一个物理老师能报考中文系表示欢迎,并对他愿献身文艺事业表示赞扬。余教授的回信给了建祥无比的自信,是鼓励也是鞭策。为了买到这些必读书,他专程去了一趟南京,还有几本没买到,他就让老二从图书馆借来寄回家,自己用手抄完后,再寄给老二。高中应试教育早已把老师压得透不过气来,但建祥仍挤出点点滴滴的时间复习、背诵、查资料,开始了他人生中新的征途。
  1990年3月,老二正面临撰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但为了大哥,他毅然报名参加了南大政治和英语考研补习班,每次上课他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记录整理寄给建祥,建祥有不懂的问题再由老二反馈给老师。这样哥俩每天都在鸿雁传“书”,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老二共寄来资料300多页约11万字。心细的父亲拿出这些保存完好的资料给我们看,娟秀的字迹密密麻麻布满稿纸。每份资料结尾,老二都要送上几句鼓励的话。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哥,多记多背多锻炼,南大欢迎你!”
   考研成绩公布,建祥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当时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著名文艺理论家包忠文教授收为弟子。
  在谈到自己的选择时,他后来曾这样说:“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青年,必须耐得住清贫与寂寞,能够由老二反馈给老师。这样哥俩每天都在鸿雁传“书”,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老二共寄来资料300抵制各种诱惑与干扰,心不为所动,静静坐下来读点书,要把事业上的成就看得高于一切,所以我又报考了人大的博士生。”
  兄弟3人之间就是这样你鼓励我,我帮助你,竞相追逐,互相学习,不断迈向一个个新高峰。
  1993年,老二永祥研究生毕业,想到深圳南方证券公司工作,月薪1万多元。父亲坚决要求他参加中国人民银行公务员招考,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当时有近3000人报考央行,录取38人。在经过一番紧张激烈的竞争后永祥被录用了,安排在金融研究局工作。他的妻子褚晓彦出生于北京,是个独生女,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在冶金部建筑设计院工作。在北京老少三代人可谓其乐融融。照理说一个农家孩子奋斗到今天也该满足了,但永祥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仍感到不满足。他对父亲说:“凡是忠诚于科学的人,一个时期不赶路,就会明显感到自己落后了,就会被日常生活工作磨掉了锐气。”所以,他决心回母校北大攻读博士。
  人说母亲疼小儿,当妈的最惦记小三康祥,他读大学最远,在远离家乡的巴蜀大地成都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读了4年。兄弟3人都偏爱文科,但他大学里偏偏读了理工科。在电子科大老三担任系宣传部长、校报编辑。
  在不断学习工作中,他渐渐对产业经济产生了兴趣,联想到家乡连云港虽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但经济并不发达,与长江、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1992年10月读大四时,他给当时的市委书记秦兆祯写信,谈了自己对连云港经济发展的思考。秦书记很快就回信作磨掉了锐气。”所以,他决心回母校北大攻读博士。
  人说母亲疼小儿,当妈的最惦记小三康祥,他读大学最远,在远离家乡的巴蜀大地成都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读了4年。兄弟3人都偏爱文科,但他大学里偏偏读了理工科。在电子科大老三担任系宣传部长、校报编辑。
  在不断学习工作中,他渐渐对,认为这五点看法和建议很好,并对他拳拳报效家乡的热忱和行动表示感谢。
  分配到北京工作后,他经常去北大找永祥,每次去北大,总被北大民主、科学、爱国的精神所激励。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讲道:“在疲惫时,感情上很想有个温暖的家,但每次去北大,都受到一次教育,净化一次心灵,使你不能有任何惰性,不至于贪得一时舒适而自甘沉沦下去。”
  1993年底,刚参加工作半年的康祥因工作踏实、认真,被评为二院先进工作者,同去的400多名大学生中只有他一人获此殊荣。1997年他也考取北大读国民经济学研究生,去年“五四”,北大百年庆典,永祥、康祥一起出席了“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研究会”,康祥还被推选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活动,亲耳聆听了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就在这一天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Suboptimal Controller - The Road to Optimal Control

使用道具

板凳
DaiYuwen 发表于 2006-1-20 14: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真 情 篇
  卜家兄妹4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长时间接不到家信心中总有些惴惴不安,而每次接到父亲的来信又总是兴奋不已,读父母的来信是远离家乡游子的最幸福的享受,并因此快慰好多天。父亲的信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是儿女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兄妹4人都很珍视家信。
  1994年《公司法》颁布,永祥与几个同事在导师厉以宁指导下合出了一本书《公司法实务》,出版社给稿酬5000元,他同时又获得日本一家银行提供北大的奖学金2000元。有了钱,永祥立即给父母安了一部直拨电话。
  母亲感叹电话使她能直接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听他们讲话,就跟在身边一样,虽然他们都不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很放心。”  母亲说家里的电视机,也是儿女们孝敬老人的,她指着存放在角落的缝纫机、草绳机说:“多亏了它们使我们家渡过了生活难关。4个孩子上大学,是家里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为了保证孩子们的生活费,我们夫妇俩一天最多时摇过16个小时的草绳,手都磨出了血泡。草绳收购结束,我们也累病住进了医院。现在那台缝纫机也完成了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使命而光荣下岗了。”
  多年的农村生活使全家人与土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土地情结在两代人身上都有集中体现。如今,卜振英夫妇俩依然种有一亩农田。兄弟3人出身农村,对农民有着朴素的感情,他们尽管读了博士、硕士,但依然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老三卜康祥已将自己学术研究方向定位在农村经济改革、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
  三兄弟并非天才,他们都是在乡中学念的高中,高考也曾有过失败,但他们靠着远大的志向、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和温暖的亲情,更重要的是父母对他们执著的爱,才由农家少年走上今天的辉煌之路。
  知识改变了三兄弟的命运。如今他们正勤奋攻读,他们计划学成之后把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改变更多人的命运,为中国的发展添一份热,发一份光。
   (卜曙光)
Suboptimal Controller - The Road to Optimal Control

使用道具

报纸
DaiYuwen 发表于 2006-1-20 14: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评点:
  卜永祥兄弟的成功,是两代人努力的结果,时代给了他们机遇,但成功还是靠他们自己。因为时代的机遇,使父亲卜振英来到了北京,接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而同样是时代的原因,又把他送回了农村;但热爱知识的精神和为国效力的崇高志向已在他心中生根,并传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学历虽然不如儿子,但那只是时代的原因,他在求知欲望和意志品格方bsp; (卜曙光)  
  
评点:
  卜永祥兄弟的成功,是两代人努力的结果,时代给了他们机遇,但成功还是靠他们自己。因为时代的机遇,使父亲卜振英来到面是不下于他的孩子的。
  由此可见,要让孩子成才,父母先要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一=∪娜烁瘢庑┚癫聘唬院⒆拥某沙な侵凉刂匾摹?br> 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卜振英的北大之行,也就没有后来4个孩子的成才。”此话是不是过于把偶然当必然了?不。因为,卜振英的北大之行本身就是必然中的偶然。说必然,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呼唤知识的中国,所以才有卜振英到北京国防科工委的学习,才有北京校园那种吸引人的学习氛围。是时代点燃了卜振英心中求知的火炬。虽然也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没能使它熊熊燃烧,但火种仍在,一直传给了子女。这里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作为我们自己,即为人父母者,不可不自强。决不要把自己置身时代之外,而要抓住一切机遇,积极进取,不论是否成功(因为成功还有多种客观因素,像卜振英那样),但这种努力都不会是白费的。代代薪传,只要有火种,不论在自己身上,还是在孩子们身上,总会燃烧成熊熊的火炬。 (宗 言)
Suboptimal Controller - The Road to Optimal Control

使用道具

地板
DaiYuwen 发表于 2006-1-20 14: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By the way, Dr. Bu Yongxiang was a visiting fellow to our university a few years ago. Now he is the Vice Head in the Department of Financial Risk at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Suboptimal Controller - The Road to Optimal Control

使用道具

7
strongboy 发表于 2006-2-3 20: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读完很是感动 真的是亲情无价啊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发扬

使用道具

8
wangyantao 发表于 2006-2-4 11: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确实感动,想想自己还在蹉跎,真是羞赧之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