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771 2

基于相互关系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86 个
通用积分
244.3294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内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对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排序,以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结构。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医疗卫生
  经过6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已成为“工业反哺农业”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理论界主要从需求方面,对于农村供给什么样的公共产品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却鲜见从公共产品内部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序问题。本文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部结构进行了探讨,从相关关系的角度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顺序进行探讨,确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顺序,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关系理论
  如前所述,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三部分。《1994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一书中,将基础设施分为“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所以,在探讨农村公共产品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首先探讨了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的关系,然后,又通过对农村公共产品各组成部分内部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农村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的关系。
  (一)农村公共产品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分析
  首先,基础设施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基础设施在区域内的配置,还是在空间上的扩展,都是以生产性基础设施配置为主,以生产性基础设施配置为先。只有当生产性基础设施配置达到一定规模,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生活性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配置才会逐步展开。不但如此,基础设施“必须在时间上先于其他直接生产性投资”。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因此,必须在建设上先行一步。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普遍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因为在工业化初期,只有运输业等基础设施超前发展,才能有助于消除各地区自然条件上的差异,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促使生产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集中,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大工业的出现,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之中,工农业生产劳动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复杂劳动”得以产生,生产劳动“已是人本身的体力所无法完成的了”。没有知识的劳动已经变得“微不足道”。机器大工业对于从事工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提出新的要求。正如斯大林所说:机器大工业“要求生产工作者比闭塞无知的农奴更有文化,更加伶俐,能够懂得机器和正确的使用机器”。机器大工业以及随后爆发的“科技革命”,迫切需要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者。从此,教育不再把培养与直接生产劳动相分离的官吏、律师和知识分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而是把培养直接与工农业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工业生产的发展,生产环境的变化,劳动强度、竞争程度的增强,给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地影响。如,工伤事故时有发生,各种职业病层出不穷,许多职工处在亚健康状态等等。而且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工厂规模的扩大,工厂以及形成的工业区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巨大地影响,进而对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一定地影响,促进了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国家有能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而且交通便利、设施完善为人们从事教育医疗卫生活动提供了条件,不仅大大节省了办学校、医院的费用支出,也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于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创造了条件。
  其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又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前提和基础,但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并不是基础设施的附属物,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并对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者。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基础设施建设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当人还不具有任何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时,只能是一种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要把这种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唯一的途径就是教育。一方面,通过教育使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科学技术应用于劳动过程,不断更新和改造生产资料,促使生产力科学化和现代化,使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生产技术的创造者。水、电、通讯设备,基础设施检测仪器,以及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是一定的机器设备、精密仪器和科学技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这些机器设备、精密仪器和生产工具是科技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教育培养出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基础设施建设就不会有各种新型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如在中世纪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只能是人力与畜力的结合。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机器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多的、更新的技术,如电子计算机,人造通讯卫星等被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领域,不仅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劳动生产率,而且提高了基础设施运行过程的监管效率。
  第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身体健康的劳动者。一方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基础设施的建设者有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增加劳动者的数量;另一方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基础设施的建设者能够享受优良的卫生保健条件,使疾病得到及时预防和控制,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降低致残率,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减少因疾病所造成的工作时间损失,从而增加劳动总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基础设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交通网络为居民提供出行之便,供水系统为居民提供水源,“电、煤、气”系统为人们提供能源,通讯网络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在一个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缺乏水源、没有“电、煤、气”设施的地方能居住生活。正因为如此,“那些双重身份者(具有消费者和投票者双重身份)将选择最能符合他们对公共产品的偏好模式的社区”。因此,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一定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地方,也必然是人群聚居的地方。伴随着人群聚居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必然推动该地区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该地区,接受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对基础设施产生更大的需求,有力的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发展。
  (二)农村公共产品各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分析
  从基础设施内部关系来看,综观近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不难发现,世界各国交通运输、动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常常伴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部门所提供的产品绝大多数被农业部门的人口消耗掉了。“随着灌溉工程的改进或新作物的发现和推广,生产力可能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部门剩余产品逐步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农业部门需要将这些产品投入市场,进行交换。在以人力、畜力和自然力为运输力的时代,农业部门剩余产品交换的范围极其有限,经常有许多剩余的农产品因不能得到及时的交换而烂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凿运河、修筑道路,以扩大剩余农产品的交换范围,实现剩余农产品的价值。在工业社会中,专业分工、技术进步使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对资源、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长,生产地出现了原料短缺;同时,专业化分工使生产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提高,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加上许多商品需要更大的市场范围,产生了对新型的、大运量的基础设施的需求。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投资能力的增强使人们改变落后的、不能满足需求的基础设施成为可能,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投资,建立了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
  一般来说,基础设施、特别是地区性基础设施,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有机系统,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时还可以相互替代。如一条道路的建设往往涉及到水、电、气、热、通讯、环卫、消防等众多基础设施;如果一个地区道路畅通就能够提高该地区的防火能力、缩短公共交通的行车时间,电话普及率高、通讯设施好无疑会减少交通流量、减轻道路压力;电力容量扩大、天然气大量被使用,不仅可以取代煤炭、木材取暖和炊事的功能,而且有助于清洁环境。同时,基础设施各个子系统内部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从教育与医疗卫生相互关系来看,教育事业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了把这种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活动应运而生。教育形式由言传身教到专门从事教育机构的建立,教育内容也日益丰富,其中,医疗卫生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通过教育,培养出医疗卫生人员,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由了解生理卫生,认识卫生健康的重要性到接受医疗卫生保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有病就医的习惯,有助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这是其一。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健康的劳动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仅有助于增强人的体魄,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凡是医疗卫生事业发达的地区,人们的身体素质好、智力水平高;凡是医疗卫生事业落后的地区,人们的身体素质差、智力水平低。因此,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方面,可以实现优生优育,大大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减少疾病和残疾的发生,减轻病患者的疾苦,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最大的功能是参与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修复和维护劳动力,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确保教育事业发展对劳动者身体素质的需要。所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健康的劳动者。
二、农村公共产品内部相互关系实证分析
  从理论上说,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由于在全国农村开展调查比较困难,没有专门的基础设施统计资料。在此情况下,舍弃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选择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替代物。1996年以前,在基础教育投入方面,我国统计年鉴没有把城市与农村区分开来,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数据很难从类似于统计年鉴的文献资料中获取。所以,农村基础教育投入1981-1995年资料来源于《经济增长、地区差距与贫困中国农村公共投资》[11]。这些数据是按照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本文又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物价指数把樊胜根等人得出的数据换算为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数据;1996-2004年资料来源于1996-200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农村医疗卫生费用主要包括政府预算费用、社会卫生费用和个人现金支出三个部分。1990-2004年的资料来源于《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2]。由于1989年以前,农村卫生费用资料匮乏,所以本文采用逆推的方法,计算出1980-1989年农村卫生费用。
  Granger因果检验,建立一般回归模型:
  (1)
  依次将集体固定资产投资(G)、教育经费(J)、医疗卫生费用(Y)三个变量代入模型,得到:
  (2)
  (3)
  (4)
  (5)
  (6)
  (7)
  得到如下检验结果: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经费、医疗卫生费用三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教育经费变动与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变动互为因果关系比较明显;医疗卫生费用变动是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的原因比较明显,而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变动是医疗卫生费用变动的原因弱一些;教育经费变动是医疗卫生费用变动的原因比较明显,而医疗卫生费用变动是教育经费变动原因比较弱。
  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看出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经费、医疗卫生费用三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说明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在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过程中,在优先发展某种或某些公共产品的同时,还应该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偏相关系分析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偏相关系数
  经过Granger因果检验不难发现,农村公共产品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那么,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之间的相关关系程度如何,本文将通过三者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加以说明。相关系数只是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共变联系。但是,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不能排除第三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时,还应该同时考察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是否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实际应用中,不能仅仅根据相关系数盲目推断变量之间内在联系的大小。为此,本文运用偏相关关系分析方法对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偏相关关系是在排除在其他变量对两个变量关系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由于偏相关关系排除了第三个因素对两个变量关系地影响,能比较正确的反映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因而被广泛使用。人们把描述这种偏相关关系强度的指标称为偏相关系数。具体做法是:分别固定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三个变量中的一个变量,然后计算出其他两个变量的偏相关系数,以此类推,计算出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三个变量偏相关系数。
  (二)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偏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来看,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最大的,说明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联系也最为紧密。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基础设施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位于次席。偏相关系数最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医疗卫生。由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一是农村基础教育最为重要。对农村基础设施而言,农村基础教育比农村医疗卫生重要;对农村医疗卫生而言,农村基础教育比农村基础设施重要。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比农村基础设施重要。通过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医疗卫生的相对重要性的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基础教育重要程度>农村医疗卫生重要程度>农村基础设施重要程度。根据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的重要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顺序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顺序的确立,为我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仅有助于满足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逐步消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公平现象,而且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短期内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落后的面貌。按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顺序,我国应该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其次是农村医疗卫生,最后是农村基础设施。当然,优先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教育发展,因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不能离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在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应该积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基础设施,使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另外,提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顺序,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顾地区差别,生搬硬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顺序。所以,在遵循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顺序的同时,还应该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适度调整,满足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参考文献
  [1]廖清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序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4(12):247-251.
  [2]李义波.农村居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状况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4-27.
  [3]李强,罗仁福,刘承芳,张林秀.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最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J].农业经济问题,2006(10):15-20.
  [4]孔祥智,李圣军,马九杰.农户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及供给主体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6(4):47-51.
  [5]马克思.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译.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6]唐建新.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7]曹荣湘.蒂布特模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M].北京:商务印书局,1962.
  [9]王丽雅.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
  [10]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005.
  [11]樊胜根,张秀林.经济增长、地区差距与贫困:中国农村公共投资[M].北京: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www.mob.gov.cn,2006.
  (作者简介:睢党臣(1963-),陕西临潼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



作者:睢党臣 来源:《商业研究》2009年第11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公共产品 相互关系 granger因果检验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结构 农村 相互关系

沙发
huyunok 发表于 2010-3-3 15:37: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不懂哦,呵呵,指标的含义

使用道具

藤椅
shajain 发表于 2010-3-4 23:14: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0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