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杨明凡
459 1

[休闲其它]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想说话了 [推广有奖]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186623 个
通用积分
7719.9817
学术水平
2591 点
热心指数
3812 点
信用等级
3521 点
经验
120754 点
帖子
32152
精华
1
在线时间
83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21
最后登录
2024-1-31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知乎上曾经有人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平时外向活泼的人,有时会突然不想说话?

其中有一个回答说:在人前开心讲笑话的是你,在人后孤独地沉思的是你,不矛盾,无非这两件事,都令你感到快乐罢了。

不想说话,是人生中都会有的一个阶段。

不爱说话,不会寒暄,似乎有些孤僻高冷。

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间歇性的冷场,不想和人说话,且随着年岁的增长愈演愈烈。


手机的发明,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横亘在人们之间的鸿沟,让沟通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有趣的是,在拘谨含蓄的英国人手上,手机却变成了避免交谈的工具。

大部分英国人不喜欢与陌生人尬聊,特别是在公交站、超市、广场等公共场所。

地道的英国人不想跟人无谓的扯东扯西,他们认为该安安静静地各行其是,不要相互打扰。

相关部门也是为此操碎了心,还在伦敦地铁组织起了“tube chat”的活动,旨在倡导大家要敞开心门,接受陌生人的心意。

没想到,此举收效甚微,也引来了非议。

“如果要我跟陌生人说话,除非他先开口”

“这比新同事叫错我的名字更让人尴尬”

“要是对方落下东西了,我才会与之对话”

英国《卫报》还称其为在“制造恐慌”。


鉴于英国人“闷骚”的性格,手机成为了他们不想说话的挡箭牌,一旦在路上碰见了熟人又不想尬聊,就掏出手机装作打电话的样子,“绅士”地避免了一场费事费心思的聊天。

不想说话,某种程度上,不仅仅是因为绅士,还是有分寸感的缘故。

你的鸡毛蒜皮,与我无关。

你的此起彼伏,我也不想参与。

分寸感,提醒着我们要因人因时因地来说话,给彼此留些神秘感,也便不轻易开口。

在社交学上,有个方法叫“适当疏远原则”,指的是人与人之间要遵循适度的距离,这样才能给彼此留点空间,更好地维系情感。

寒冬里,两只刺猬要寻找到最佳距离,才能既相互取暖,又不被刺伤。

作家周国平在《安静的位置》一书中说到:“比起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有时更喜欢和不爱说话的人待在一起。那种‘不用听废话,更不用逼自己讲废话’的感觉,让人心情舒畅。”


谨言有时代表着成熟,适当守口也并不是高冷。

有时不想说话还可能是因为双方不够熟悉,交情不到一定程度,激发不起沟通欲望。

在社会大熔炉呆久了,越发了解它的运行规则,也更懂何时将话匣子开启和关闭。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也寄语:“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

前段时间,我由于连续半个月加班赶一个项目,导致颈椎酸痛,便去了一家养生馆,让一位技师帮我推拿。

一开始,技师就询问我职业、家乡、婚否等隐私问题,可能是想拉近距离,或者不让气氛尴尬,而我大多含糊其辞过去。

从聊天中得知,技师才20岁,为了不打击他,我没好意思直接拒绝他的主动交谈。

期间,我疲倦地回复几句:“哦”,“好的”,“嗯”,“我有点累”。

技师没留意到我的不耐烦,仍旧滔滔不绝。

推拿结束后,我连他家有几口人、喜欢哪只球队、弟弟期中考班级排名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交情没达到一定的程度,有些话就不能脱口而出,于他人而言,造成了累赘,于自己而言,则是情商低的表现。

蔡康永在其著作《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提到说话的技巧之一,便是交浅不言深。

交浅言深,出自《后汉书·崔骃传》:“骃闻,交浅而言深者,愚也”。

顾名思义,就是交情尚浅,却硬要交心,谈些不合情分的话。

有时我们不想说话,也是因为交情不深,不敢交付真心。

最完美的绘画要留白,最有效的沟通要点到为止。

留白,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意在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空间压抑感,也是为了突出画中主体,达到以无胜有的的境界。

说话也应当学会留白,不说大话,不废话,不喋喋不休,有时也要懂得不说话。

懂得闭嘴,是基本的社交礼仪,是职场和人生的必修课,它能把人的涵养、智慧、性格呈现出来。

海明威:“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话唠般的人,如同那盛夏喧闹的蝉,扰人清梦又让人躲避不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越来越 说话的技巧 滔滔不绝 学会说话 脱口而出

沙发
杨明凡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9-1-11 10:59: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根据《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所调查:


年轻一代的表达方式在改变,变得不爱跟人吐露心事、谨言慎行。


不是社交恐惧,也渴望沟通,热血依旧在,只是外化形式不一样。


不想说话,有时是因为越来越成熟。


朋友小毅,大学毕业半年,便早早成家,被同学们调侃是人生大赢家,两年生俩,继承家业,也按揭了一套房。


与他攀谈过,才知他这几年过得并不舒心。


父亲的铁艺厂生意下滑,濒临倒闭,原本可以在500强企业上班的他,选择回家重振家业。


读书时隔三差五发朋友圈的他,现在基本查无此人。


以前没有不良嗜好的他,后来也学会了抽烟。


一睁眼,漫天压力飞扑而来,老婆孩子要养、父母日渐老去、底下几号人要吃饭。


成长的标配,是话越来越少,担当越来越多,但我们不用为此焦虑和哀伤,人生就是这样,在满怀热血中学会沉潜、学会行止。


小毅说他最喜欢得闲时候驱车去海边,点根烟,一个人望着浩瀚大海傻傻发呆。


他也喜欢摄影,这让他感到自由,找回自我。


对家人诉苦,不过是徒增对方烦忧,让其添堵。


与同事谈话,又怕看人不准,被穿小鞋。


和朋友交心,还得大费周章解释来龙去脉,费心伤神,不如不说,压在心头。


小毅,是普罗大众中的一粒沙,代表着你,代表着我。


成年人的压力释放途径是无言的。


年轻时,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开怀畅谈,甚至是大放厥词,因为无所顾忌,不用担责。


长大后,我们越来越会在开口前“想三秒”,担心脱口而出的这句话会不会造成不良后果,损害自身形象,或者索性沉默不言,企图跟顾虑绝缘。


每个人都有无言的时刻,我们不必苛责,也不要硬着撬开他们的嘴。


我们能做的,就是静静守候着,等TA主动开口,再走进其心房,给予支助。


正像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说:“无法理解你的沉默的人,基本上也没有可能理解你的诉说。”


当你能理解为什么不想说话,你也是开始成长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