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起步晚,发展较迅速
1988年8月,国家开始实施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明确提出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从1991年开始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伴随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生。虽然行业起步较晚,但是从90年代发展至今,形成了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内的产业集聚区,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基础。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从起步发展到至今,不仅行业规模越来越大,行业发展也越来越规范,其中就少不了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一方面,国家不断选择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营商环境优、开放度高的区域,扶持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另一方面,国内各地政府逐渐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先行,通过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集聚,促进各地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据统计,2017年底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为1.21万亿元和0.23万亿元,占各园区产业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2.48%和9.63%。
园区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
近年来,我国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扶持,通过政府引导与民间企业投资的联动开发,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并且生物医药产业自身拥有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等特点也决定了其集聚化发展的特性。目前,我国共批准成立了16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生物医药类(含医疗器械类)园区67个。总体来讲,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
园区运营模式逐渐向“产城融合”模式发展
目前,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规划之初,并未关注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大都着眼于“工业区建设”,出现“只有产业没有城市”的发展窘境,园区以外的人不能直接享受园区内的相关成果,园区内的人也没有对应的具有城市化功能的生活性公共设施建设和社区配套服务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从而会造成对产业区的支撑性不足,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研发投入水平,还应注重加强产城融合,打造具有自身园区特色的生态宜居环境。
园区“产城融合”模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在园区硬件设施上,园区内可以建有高档的住宅、豪华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等等;另一方面在园区软件设施上,园区内可以引进一流的医疗、保健、教育、休闲娱乐等资源;最后园区还应着重培养园区特有的社会人文气息,通过举办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以增强人才对本地的认同感。
服务说明:
前瞻产业研究院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企业、政府、科研院所提供产业申报、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布局、产业升级转型领域的咨询与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