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933 2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思考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79 个
通用积分
243.6094
学术水平
1037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次贷危机之所以会引发金融危机,并波及全球经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的金融制度、全球依赖美元的货币体制以及美国的经济政策。从长远看,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打破依赖美元的世界货币体制,从区域货币体系一体化入手,重建世界货币体系,中国在亚洲货币合作与重建世界货币体系的实践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次贷危机,虚拟经济,经济政策,货币体系
  一、次贷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次贷危机,是指支付能力弱而信用程度低的穷人,在买了住房之后,无力偿还抵押贷款而引发的一种金融问题。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住房这种商品本是不动产,很难发生位置移动,因而即使发生了供求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问题,也只限于一个地区的范围之内,不会变成全国的问题,更不可能变成全球的问题。然而,在美国,这个问题却成了全国的以至全球的问题。
  次贷危机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内投资银行的证券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和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相互交织、风险交叉传递,一旦第一块骨牌倒下,就会不断出现逐级放大的连锁危机;二是由于各国金融的不断开放,美国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出售给了其他国家。在2002年-2006年期间,美国的住房市场火暴,即使是次级抵押贷款权的证券,也成为极其“优级”的证券,成为抢手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金融机构把这种十分畅销的金融衍生品同其他行业的真正的次级证券甚至是垃圾证券“打包”出售。通过这种“打包”,多年积累下的大量金融残次品甚至是垃圾就像汹涌的海浪一样涌向了美国、欧洲及日本的金融市场。其后果,也就是金融危机。目前看,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还远未见底,一波又一波,还在不断扩展和传导。
  二、金融危机的根源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仅仅次贷危机还不足以造成美国目前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它的根源还更深更广,至少有三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互联网泡沫(或称IT产业泡沫)问题没有解决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IT产业如日中天,带动美国经济走向繁荣,功绩不可埋没。但是,其中也隐含了大量的泡沫。
  这种泡沫在2000年-2001年间曾经开始暴露,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可是2001年的“9·11”事件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他处,忽视了IT产业的泡沫,没有进一步解决好这一问题。这时布什政府执政不久,很想做出一些政绩,于是决定以房地产业进一步带动美国经济继续走向繁荣。为此,美联储多次大幅度降息,金融机构取消购房者的首付款,简化购买手续,甚至在信用等级的评定上造假,以鼓励次级抵押贷款。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业日趋高度繁荣。到2006年初,房地产泡沫开始显现出来,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房地产泡沫同过去没有解决的IT产业泡沫合二为一,逐渐使各类金融机构开始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尚未受到政府的重视。直到2008年的6月,政府才开始觉醒。
  (二)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的6%,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买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达到GDP的40%。但是,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由于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这就为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三)美国的三大经济政策
  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还在于美国的三大经济政策:赤字政策、高消费政策和出口管制政策。在美国,政府靠双赤字度日(贸易逆差、财政赤字),家庭靠借债生活,目前美国的家庭债务已超过15万亿美元。在美国的产业结构中,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是其优势,而劳动密集型的生活必需品的产业则是其弱势。这就决定了美国应该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出口高科技产品。可是美国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以出口管制政策严格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这就使贸易严重失衡,逆差与日俱增。如何解决双赤字问题?美国就通过在全球发行美元、国债、股票以及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通过这样的虚拟渠道,使全世界的实体资源日夜不停地流向美国。美国生产货币,全球生产商品,二者不断交换。美国的三大经济政策是美国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的催化剂或加速器。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储蓄过度的国家和居民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因此,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上述国家的长期顺差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迟早要出问题。因此,也可以将这次危机发生的前提条件归咎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即金本位制消除之后,国际货币体系一直是脆弱的,存在隐患的。二战以后逐步建立起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只能在短期起到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加深和全球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难以适应。因此,全球迫切需要在WTO的框架下建立健全经济的全球治理结构,而首先要建立的就是全球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
  三、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思考
  (一)在WTO体制下重建国际货币体制
  面对这次金融危机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们可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来考察,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已经不适应WTO体制所确立的国际经贸关系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重建。
  先行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依赖汇率机制将各国不同货币连接起来,达到完成结算和支付的目的。但是这种以汇率为连接点的国际货币制度运行基础很脆弱,只要美欧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变动,或者货币流动性出现问题,就立即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和汇率机制的波动,从而导致全球性货币危机和风险。如能将国际经贸活动中的结算和支付手段统一到一个单一的货币制度中,就可以彻底消除上述弊端。建立超越国家的世界中央银行,发行全球统一货币。而这种思想早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谈判中,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曾提出这一主张,当时他代表英国,在《国际联盟清算方案》中提出创立一种国际货币单位,来清算会员国之间的国际收支差额的主张,并设想成立国际银行。但是,他的主张当时没被采纳。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主张彻底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它变成世界中央银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提出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发行全球统一货币,以消灭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混乱和不合理现象的观点。
  (二)借鉴欧洲的经验,逐步推动全球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产生
  在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欧元的出现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首先,它冲破了传统的国家货币主权观念,通过签定区域条约的方式,将各国货币主权交于新成立的超越国家的机构——欧洲中央银行来行使,在欧元区国内统一发行超越国家的货币——欧元。其次,它以参加欧洲联盟各国的经济合力为依托,使欧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元分庭抗衡的国际货币,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欧洲货币联盟成功建成的实践说明,在新的全球性国际货币制度产生条件还不够成熟的条件下,先从较小的区域范围着手,建立区域统一货币制度,然后再逐步向全球范围推进的办法还是可行的。
  (三)中国在建立新的国际货币制度中的角色选择
  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又有庞大的外汇储蓄,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建设中充当重要的角色。但目前中国的经济体量还太小,国内的经济结构问题还很多,经济增长的质量还不高,金融体系也十分脆弱,虽然近期内不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构建两岸四地完善的货币制度,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亚洲货币一体化体系的建立,是中国需要做出的战略选择。
  经贸关系是货币制度产生的基础,而货币制度的完善是经贸关系发展的结果。现在,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地区同属一个国家,但是却有分别实行四种不同的金融制度,发行人民币、新台币、港币和澳币四种不同货币,人民币与新台币至今还不能完全直接兑换。这种现状,与两岸四地存在的紧密的经贸关系严重不符,同时也制约了中国在世界国际货币制度重建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我国应重新整合与港澳地区已有的松散的金融合作制度基础上,推动两岸四地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尽快建成中华区域内的统一货币联盟。这将为两岸四地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奠定稳固的制度性基础,也将为亚洲地区货币一体化进程注入新的推动力。
  (四)亚洲地区建立货币联盟的趋势
  1.亚元的见解和构想的提出。亚洲经济版图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亚洲是现在世界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地区,同时也是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中受害最深的地区之一。1997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使许多亚洲国家在十几年中积累的国民财富几乎被一扫而空。危机使亚洲各国领导人认识到现行国际货币制度存在的弊端,开启了亚洲地区货币一体化建设的进程。1999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东亚经济高峰会议上,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要建立货币基金。随后开始的东盟10国与中日韩10+3对话和区域经济合作,使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迅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有相应的区域货币合作制度配套。虽然关于成立亚洲中央银行和发行亚洲统一货币——亚元的见解和构想存在多种争论,但是在亚洲区域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亚洲中央银行和亚元的诞生将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曾预言,在未来十年内,与实体经济相对应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东亚货币区。如今欧洲的欧元区,北美的美元区的存在已是现实。只有东亚货币区仍停留在构想和浅层次的货币合作阶段。看来要建成东亚货币区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2.亚洲地区货币合作具备一定的现实条件。从经验研究上讲,在开放程度较高的经济体之间,更适合成立货币联盟,将彼此的汇率固定,从而减少贸易和投资的交易成本。从亚洲的实际情况看,在地区的平均开放程度方面,亚洲高于欧洲。比如,在“10+3”国家中,有7个国家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的开放度接近或超过100%。1998年,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中国、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日本等东亚14个国家和地区平均的对外开放程度达到95.61%。这里定义的开放程度是对外贸易除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如果考虑到直接投资、对外债务等因素,亚洲地区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会更高。因此,进一步的货币合作会大大减少亚洲区域内的交易成本。
  3.亚洲国家的货币合作。由理想变成现实,亚洲地区的货币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在美国的反对下,亚洲货币基金设想胎死腹中。但是,1998年夏天,亚洲危机的负面影响席卷俄罗斯和中南美,最后波及到了华尔街,以此为契机,美国一改初衷,转而赞成这一构想。在此情况下,1998年10月,日本宣布了谋求亚洲重建的高达300亿美元的新宫泽构想。2000年5月,东盟+3(日本、中国、韩国)财长又就以双边货币互换为核心的紧急融资框架(即“清迈倡议”)达成协议。在融资时,这一框架允许以(随时可以增印的)本国货币代替美国国债作为担保,在这一点上,它与危机爆发以前缔结的回购协定相比,对借款人而言,条件变得更为宽松。200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泰国银行签署了美元与泰铢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2年3月,中国又与日本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标志着人民币开始参与亚洲货币合作。随着中国与亚洲地区其他经济体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中国将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区域货币合作。
  参考文献
  [1]杨圣明。美国金融危机的由来与根源[N].人民日报,2008-11-21.
  [2]戴相龙。亚洲金融发展与合作[J].金融研究,2001,(8)。
  [3]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J].国际金融研究,2001,(4)。
  [4]范立强,曹阳。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固定汇率制度选择的困境[J].生产力研究,2007,(1)。
  (作者简介:董国娟(1966-),女,辽宁鞍山人,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作者:董国娟 来源:《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2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 思考 金融危机 根源

沙发
0412030094 发表于 2010-1-29 00:47: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呵 挺好的

使用道具

藤椅
luozichen 发表于 2010-1-29 09:57: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蛮好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