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096001
1243 1

[休闲其它] 联合报20100118詹伟雄__忧郁创业家 [推广有奖]

  • 3关注
  • 58粉丝

院士

7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26680 个
通用积分
12.5767
学术水平
127 点
热心指数
166 点
信用等级
72 点
经验
226673 点
帖子
334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9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1
最后登录
2019-4-2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詹伟雄:忧郁创业家
联合报詹伟雄】
2010.01.18 04:11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372026.shtml

台湾的年轻创业家喜欢开咖啡馆、复合式餐厅、民宿,以及各式各样的小店,它们像一颗颗小珍珠,为城市点亮了风情,我的台商朋友说:这样的小店、这样的闲散幽情,北京就是找不着一家。但也大有人对它们不以为然,郭台铭就说这些年轻人「岛国思维」,以开咖啡店为满足,不可思议。


2035
忧郁的世代

和上两代比较起来,廿到卅五岁这一代可说是「忧郁的世代」,他们从小在自由、宽裕的空气中长大,早早明白「自己做决定」的重要性,问题是台湾的教育系统并没有跟着时代改变,它的专长仍是「打造产业预备军」、「研发考试技术」,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这集体化的学校教育与个体化社会标举的世界观间之落差,便正好催生了「忧郁」这种世代特征。


「忧郁」是一种进退维谷的心灵状态,有忧郁感受的人清楚知道「不要什么」,却不清楚「要什么」。过往,父母那一代认命地接受社会所派任的「角色」,全力以赴,即便中年或有那么一丝迷惘,但社会给予其角色完成的评价与肯认,终使得他们仍能稳定自信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这世代的年轻人则不同,社会已经摆明了「你应该成为你自己———那个独一无二又特别的人」,问题是「那个特别的『自我』是什么?」而「我们又如何感受到『自我』的召唤」,如果「『自我』迟迟不现身,那该怎么办?」


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都指出,从来都没有「原初自我」(authentic self)这种东西,「自我」是在一次次的遭遇中、事件中,靠着自身与人们、社会、际遇的互动而逐步形成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社会把青春期的高中教育视为一系列「事件化自我」的过程,学校应创造出各种遭遇,帮助学生穿进事件,于事件中洗礼并建构起一片片的「自我」,而我们都明白,台湾的高中和大学都很少作这些事情(实践大学建筑系是少见例外)。


「我追寻」创业家
从某个角度看来,咖啡馆和小店因而是一种中介性的「救赎」,它们多半是「忧郁者」所创,也大部分由「忧郁者」消费所支持,他们在此等待着「事件」的出现,期待某一时刻里「自我」得以涌现,在那一刻,你清楚地想做某一件事,而且感受到那一件事对整个生命的意义(马克思、Steve Jobs与魏德圣都在某个青年转折点上,知道了「那件事」)。


咖啡馆和小店的风行是合理的,它们规模小、门坎低、技术风险不高,川流着各种可能改变命运的社会关系,最重要的是:经营者拥有高度自主性,大企业中泯灭自我的生活恰好是他们「不要的」,他们渴求的,是一种苏格拉底所说的「被检验过之人生」(an examined life)。


以「自我的追寻」为根基的创业家,即将成为台湾下一波经济成长的主力,对于他们而言,「想成为什么」(to be someone)的身分焦虑远大于金钱利益,你可能想不到,这种由「认同」所产生的特别创造力,正是苹果、任天堂、维京航空、GooglePixar的魅力来源,它们的老板都「岛国」过、也忧郁过……
(作者为学学文创志业副董事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创业家 联合报 詹伟雄 authentic Someone 咖啡馆 联合报 郭台铭 创业家 年轻人

沙发
若墨 发表于 2010-2-28 11:39: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太爱你了    有些理论性的问题不清楚  对于人生这一永恒的话题  我正在追寻自我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8 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