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ouan666
3029 1

[财经时事] 关于这几年经济政治发展走向的总结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学前班

4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2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62 点
帖子
1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5
最后登录
2014-7-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2004年在博鳌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亚洲非常重要。布什说:“我已经注意到胡锦涛主席和中国的现任领导集体正在致力于我们称之为和平崛起的事业。这使亚洲其他国家非常放心,对亚洲的整个面貌都非常重要。”老布什在20分钟的讲话中回忆了30多年前在华工作的岁月。他表示,“当时的中国贫穷且封闭,30年来中国发生的变化巨大。中国已经变得更富强、更自信、更有活力。”

2005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阿里巴巴马云收购雅虎中国,中海石油竟购优尼科(Unocal Corp.)失败后 ,中石油购PK(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成功。中国企业发起的收购行动被国际上普遍地解读为中国海外扩张时代的来临。 2005年中国在东南亚和南亚更为活跃,南亚海啸、巴基斯坦地震,中国的慈善捐款都数目不菲。12月的东亚峰会更是因为美国的缺席而凸现中国的强势存在。然而,中国在亚洲一派红红火火,让人感觉中日关系的冷若冰霜,以及中美在亚洲地缘政治中的摩擦。
美国的战略家总在怀疑中国同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发展关系,是否将他们从美国身边拉走。美国担心一个迅速崛起而可能居心叵测、挑战美国地位,而中国则害怕美国对其发展进行遏制,中美更因为各自对全球和地区秩序抱有不同理念,而将两国定位于竞争关系。纵观亚洲安全版图,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美国在全球的七个安全盟友中有五个身在亚洲,正因为这五大盟友的存在,加上美军通过驻军韩国和朝鲜而在亚洲前沿部署兵力,有美国人说:“在太平洋上,天空属于我,海水属于我。”这听起来象狂言,也是事实。
中国石油消费已超过日本,却丝毫没有议价能力。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的加工场,引起各国贸易制裁。欧洲的鞋子,美国的裤子,8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薄熙来)。以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制裁最历害。从国内“两高一低”走势看,外贸依赖程度高,直接投资比例高,消费低的症状分析,中国已经得了“日本病”,至少和当年的日本病态很相似……
“中国崛起”的进行曲从国外唱到国内,即便大势所趋,我们应当保持冷静,当心国际社会的“捧杀”。

一,内需不足
中国在表面繁荣下深藏着病态,国内消费低迷、储蓄高企,导致投资过旺和外贸依赖,这些问题在日本经济最繁荣时期出现过,“两高一低”就是投资高,外贸高,消费低局面,其后日本20年经济停滞不前。李稻葵说,“两高”所带来的后果,一是中国与美国紧密勾接,中美经济互补,“就像两个瘸子在跳舞一样,非常笨拙,彼此都被拖住”。二是中国经济过早地得了“日本病”,目前中国经济中的很多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非常相似:国内需求不够,长期依赖出口,然后出现了国际社会对人币币升值的强劲挤压,导致大量“热钱”、“冷钱”进入,之后又造成资产价格上升,然后银行体系出现很多坏账,这些隐患长此以往,一旦发作整个社会就会崩盘。
美国斯坦福大学金融专家麦金农分析:目前中国经济的很多势头跟当年“日本病”的病理极其相似,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日本病”完全可能在中国发生。美国在中美贸易问题上的持续加压,导致了人民币的长期升值压力。在此背景下,大量热钱流入中国,造成国内资产价格的飙升,也导致中国企业盲目到海外投资,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这一切都曾经在80年代日本上演过的好戏,又在2000年的中国再度上演。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人民币本身就有升值的压力,人民币还跟着美元一起跌。高盛(亚洲)梁红:“后果就是外汇储备的疯狂增长,2004年主要是热钱的进入,2005年则全是贸易顺差和FDI的‘冷钱’。”中国官商勾结等弊端比日本要严重多,“日本病”的病根已经种下。
象当初日本一样,《广场协议》后买下洛克菲勒中心,日本经济衰退后又给吐出来,里外里还赔了不少钱。神气十足的中国大款周游列国,恨不得能买下“帝国大厦”。
中国民航空管的统计,大陆目前中国富豪共拥有约有70架私人飞机,中国大款买得起私人客机的消费者约有30万人,显见市场潜力非常雄厚。 远大企业的CEO张跃,坐着自己的B7097私人客机在天空遨游。其中远大的张跃就拥有3架喷气,2架172R,1架直升机;上海的民营企业家李林海,花费400万元购入黑色罗宾逊R44直升机,成为第二位曝光的大陆私人飞机拥有者。 道远集团浙商老板裘德道,斥资6000万元,2005年5月购买的世界顶级私人飞机降落到杭州萧山机场,一架美国雷神生产的私人飞机作为公务机,其先进、豪华程度,几乎与比尔.盖兹等世界级富豪不相上下。台资旺旺集团也以人民币2亿多元大手笔购进美国湾流G200型飞机。旺旺集团对外表示,这架飞机将成为企业的公务机,作为企业主管在大陆四处出差之用,而非老板的私人用机。 不小心曝光的李林海就不堪其扰,现在已深居简出,不愿意人们将他的私人飞机与企业名称放在一起。李林海了解,在大陆的富豪中,通常被冠上奢靡的帽子,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即使拥有直升机,但他表示:“我们只能低低地飞,而不是昂首遨游”。以至2004年中国媒体惊呼中国老板公务机出现。
上海、北京、深圳产生像印度的孟买、加尔各答和墨西哥的墨西哥城这样的大城市综合病。高楼大厦和棚户区相对,说不同的故事,走过10年辉煌——卖地卖房,甚至连南京、杭州、成都、重庆也一块儿跟风炒作地产。2600万白领先还车贷后还按揭,还得过穷年。要知道中国人还不习惯于过负债度日。这一数字不小2600万,包括白领一大半。还最后资源卖,就是卖银行的主意——以股权换技术。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于年11月中旬发出警告,一些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风险也在日益增加。周小川在《中国经济》周刊撰文指出,目前世界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然而,一些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风险已日益增加。有这样三方面风险因素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平稳运行:一是油价持续上涨,二是长期利率偏低的情况可能出现变化,对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影响,三是部分工业国家由于担心来自新兴市场的竞争压力,贸易保护主义的情绪在上涨,有的还不恰当地将经济问题政治化。 金融稳定的风险实际上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政策是否适当;另一个是微观经济是否健康,如果微观基础中的金融机构不健康,金融稳定难以保持。
人民币汇率的上升的势头,促成国际热钱冲击的对象。自2003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暴增4890亿美元,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7000亿美元。2005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中国在2006年初就接近日本成世界外汇储备第二大国,日本是8500亿美元。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中国的总外汇储备预计超过1.1万亿美元。如果中国的人民币不动或小动,出于出口竞争的考虑,亚洲其他货币中没有哪家敢有所动作,因此其外汇储备也会跟着暴涨。估计亚洲总外汇储备在2010年时超过4万亿美元。央行手上控制如此多的外汇储备,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者不同,央行的任务不在于投资赚钱,而是维持汇率稳定、制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亚洲央行为什么一窝蜂地投资美元资产。在过去两年,美联储将短期政策利率由1%加至3.75%,可是长期国债利率几乎没有上升,其背后便是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央行不停的购买。可以说,中国外汇储备丰厚支持了美国以至全球的低利率。央行外汇储备增速,拿去支持美国债市,到2005年10月为至,中国总共持有2476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债券,持有额仅次于日本。美国财行斯诺表示,如果债券贬值中国就会遭受损失,贬值是不符合其利益的。(法新社华盛顿1月5日电)中国经济增长在给富国做贡献,国内的穷人却没有粘光。
亚洲外汇储备的急涨,不是无限期的,直至玩不下去这场游戏。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很可能是这场游戏的终结者。今天中国为了就业和出口,不惜代价地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但10年之后,中国劳动人口比例开始下降,国内服务业的发展还可能令劳动力短缺提前。没有了就业压力,中国便没有干预人民币汇率的动力;如果人民币完全自由浮动,亚洲其他国家也不必像今天这样干预汇率。

二 人口老化
欧洲花了200年的时间才实现工业化,同样的过程,在中国仅经过50多年便实现了。欧洲花了100年的变迁,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也仅经过50多年便老之将至。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带来冲击。从制造业到资金流向,中国在制造业掀起革命,从原材料需求到汇率变更,中国的变化牵动着世界的心。当全世界都在惊呼“中国世纪”的到来,国人也兴高采烈地计算何时可以超越美国时,人口老化的阴影迅速笼罩了中国社会。
中国的人口老化来得太突然、太猛烈。对于一个强烈依赖制造业、人均收入每年不足1000美元的人口大国,老龄化可能是一个比工业化更难应对的挑战。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老龄化时间基本上与以欧洲、日本为首的发达地区的老龄化进程相重合,更加大了这一难题的复杂性。如此沉重的老龄负担,是任何一个社会也承受不起的。由于劳动人口骤减,通过加税(目前税负已经很高)来筹措资金也不是一个办法。老年人则是弱势群体,如果今天都无法推出增加社会福利,相信10年后通过的机会更小。界时政府惟有通过货币扩张,即印钞票来应付日益膨胀的福利开支。这样做势必破坏政府信用,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经济的实力地位和潜力仍不可小视。2004年日本的GDP达到46684亿美元,比世界经济中居于第三位的德国高出整整一倍;人均36574美元,仍然是富国中的富国。其社会发展水平更是值得称道。日本的基尼系数是0.285,是全世界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国家之一;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高达48%;日本的人均预期寿命在2000年就达到了80.7岁,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现已高达8189亿美元,屈居第二,日本以8500亿美元仍稳占第一。中国在2006年初接近日本成世界外汇储备第二大国, 中国人自以为超过日本,只是一种错觉,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社会公共福利,中国还差得很远呢!  
中国在经济上还不及日本,在社会稳定上中国更比不上日本。孙立平指出:最近10年的改革中,全国大约有6000万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被替代,4000万农民失去土地或人均占有土地不足0.3亩;7000万股民在股市中的损失超过1.5万亿;城市中1.5亿人或失去或应得而未得到社会保障,整个社会的基尼系数达到0.53-0.54之间,(0,56潘岳)城乡差别达6倍之巨。这都是我们在考虑改革条件时不得不正视的因素。*(*经济观察报)
王绍光说:2000年,世界医疗组织对191个成员国的医疗系统进行了一次评估。在所有被评估的国家中,中国排在第144位。在医疗筹资的公平性方面,中国的排名更差,排在第188位,倒数第4,仅比巴西、缅甸、塞拉利昂稍强。中国在过去25年里已经成长为一个巨人,但这个巨人拖着两条瘸腿,一是医疗体制,另一条是教育体制。身躯膨胀同时,双腿却开始萎缩。
中国养老金缺口超过8万亿,搞不好金融要出大问题的!医疗和教育拖着两条瘸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问题就跟经济进行一场龟兔赛跑,究竟谁能跑过谁呢?

三,文化安全
军事家则把教育问题提高到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
李际均中将于2004年3月《瞭望新闻周刊》指出: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需要强化自己的主体文化和国家精神,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自己。在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应对全方位的安全挑战,以国防为主导包括军事、政治和社会的传统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以经济为中心包括科技与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石油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必须坚守的精神阵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2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首次把文化安全列为人类社会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力。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文化价值体系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治乱兴衰。文化融合与文化差异一样,都是人类社会进步所不可缺少的。每个民族都是其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继承者,它一方面顽强地守望自己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接受和补充本身缺失的东西。中国“五四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就是这样。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创造性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既要学习别国先进文化,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既要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提纯,摈弃其中的因循守旧、缺乏创造性和“重道轻器”的成分。

  在全球化浪潮下,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传媒都成为强势文化扩展的手段。这种“超国家领域”的控制权,正如汉密·J·摩根索的著作中所说的:它的目的不在于攻占他国的领土,或控制其经济生活,而在于制服和控制人的头脑,作为改变两国权力关系的工具。理查德·克罗斯曼为英国作家桑德斯所著《谁承担后果──中央情报局与文化冷战》一书写的序言中说:“美国间谍情报机构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以可观的财力支持着西方高层文化领域,名义上是维护言论自由,”“这场战争具有一个庞大的武器库,所藏的武器是刊物、图书、会议、研讨会、美术展览、音乐会、授奖等。”这种文化战略,在促使苏联和东欧剧变中得到成功的运用。苏联的解体,固然有其内部的原因,但美国等西方国家运用传媒的渗透,对苏联官僚集团和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转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南联盟的“倒水”浪潮更是西方国家直接策动的文化战争。美国“政府对外资助机构”通过商业合同交给塞尔维亚反对派大量经费。在南联盟总统选举时,美国资助反对派的重达80吨的250万张标语张贴在大街小巷,每一个投票站的监督员都领到西方提供的“好处费”。米洛舍维奇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攻势下,无可奈何地宣布辞职,接着又被出卖给海牙法庭。可见“天鹅绒革命”好生厉害。
俄罗斯专家在总结伊拉克战争教训中指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精神潜力被最大限度的削弱,失去国际信誉,而国内人民也不准备奋起保卫祖国时,对这个国家的军事侵略就会成为可能。这个评论是很切中要害的。
按照对世贸的承诺,中国文化市场的分销领域将逐步放开,文化市场的激烈争夺战也将随之展开。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资本、文化产品的冲击会汹涌而至。国内部分人群会滋长文化自卑和“崇洋”心态。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和宗教进行分裂活动,搞“松土工程”。跨国公司西方文化在中国也会不断扩大阵地。特别是台湾地区分裂势力推行腐蚀中华民族认同基础的“文化台独”、“去中国化”等,都是我们面临的一场严重斗争。中国的发展已经展现出带动亚洲甚至世界发展的良好趋势,英国《泰晤士报》不久前载文说的,中国“巨龙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中国经济增长在为发达国家做贡献,中国在给全世界做出补贴。国际社会迟早会认同:“中国威胁论”是根本不存在的。


中国的文化“忍”字为先,俗语说:忍字头上一把刀。
  中国的人生哲学,老子三生万物,"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中国人讲究:福禄寿,儒道佛,进不求身,退不避罪。老子还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中国军事理论包含着:不战,非攻,墨守的原则。中国文化提倡柔武精神,从功夫到军事是一脉相承,不凌下,不欺弱,宁远人,广积粮,不称霸。二战时中美联合的14航空队也曾到过日本上空,投下的却不炸弹,而是传单。
中国有3000多年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多么强大的文明力量!难怪美国一位大亨说,美国不怕中国军力,不怕中国的高科技,也不怕中国的GDP,美国最耽心的是中国的文化崛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2003年以来 民族虚无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 洛克菲勒中心 资产价格上升 发展 经济 政治

沙发
齐一安 发表于 2006-3-10 00: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新力量的崛起必然意味着既有势力格局的重新洗牌,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其他国家最近总是在强调中国应该表示出“和平崛起”的所谓“诚意”的真实意思。当然每个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放弃到手的东西,所以摩擦、斗争、冲突、对峙、争执等等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继续增多下去。至于崛起的步骤和结构,我看没必要分得那么细,好像是事前安排的一样,实际上更多是水到渠成的情况!经济、军事和文化,是一个国家对外的三个重要方面,任何一个方面都马虎不得,否则短板效应就会非常明显!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1 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