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oodlion
4449 20

[社会保障] zt:九三学社中央建议:推行以房养老应对老龄社会 [推广有奖]

11
malian 发表于 2006-3-12 00: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谈政府投资的效率问题,我想问题在于,难道我国的居民必须用尽两代人的财富,采取4+2的方式去购买住房,一生辛苦负债忙一个立锥之地,而老来又卖出去养老?这个现实似乎太残酷了,尤其是在将进入老龄化的情况下,无论是谁拿走的,对于居民来说似乎都不太公平?

我希望我们的居民能在老了的时候考虑的问题是为在有限的岁月里先去看泰国丛林中的寺庙还是先去看美洲丛林中的玛雅遗迹,而不是念着这套房子还可以供养自己多久?

而另一代人又重复的开始这个循环?

http://www.brar.cn 大富翁金融工程 金融投资 金融工程 行为金融 金融数学 金融工作

使用道具

12
woodlion 发表于 2006-3-12 15: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今天我又看到一些资料,包括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的。

实证的资料是,在80年代的美国,一些老年人卖掉自己的房屋而住到老年保障康复中心,而用自己卖房所得旅游和支付自己在康复中心的开支。这仿佛和楼上的说的是一个意思。

理论的资料是我联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代际转移问题,到了财政方面就是遗产税的问题。现在社会保障模式中,没有考虑到资产的代际转移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但是财政方面却考虑到了,也就是对于遗产税的征收。我个人以为,遗产税的高额征收是合理的,否则可能会造成经济效率的降低。而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征收遗产税好像还是很遥远。与其让父母辛辛苦苦的忙碌一辈子,给子孙留下房产,不如上一带人在有生之年能够尽量享受到自己创造的财富。这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福利,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经济的效率。

此外,楼上的说,似乎不是太公平,能否具体解释一下,我没有看明白。谢谢!

使用道具

13
iyiqian 发表于 2006-3-12 21: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woodlion在2006-3-12 0:24:00的发言:

那么转移到城市,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大,比如北京,修的跟花园似的,都是财政花钱,老百姓套了多少腰包?但是居民享受到了环境变化带来的福利,并没有为其补偿。那么百姓为什么还要声辩房子价格高呢?也就是说,高价是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这部分钱是被政府拿走,而非开发商拿走的话。

但是问题到底是不是开发商拿走了这部分超额利润,如果是,就让它吐出来,如果没有的话,房价高是必然的。虽然看起来很不合理。

以上部分观点来自于一次听到的建设部副部长所作报告。各位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

我觉得你这种说法也不尽合理!房价高的原因在于哪里?政府行为还是市场行为?!
北京人民享受的好的城市环境,能否认与居民贡献无关,北京居民有没有依据其较高的工资水平缴纳较高的比例的所得税?
建设商的利润也是要缴纳所得税的吧?高房价是开发商高利润还是由于高地价?

深谋远虑,否则你将终身随波逐流!

使用道具

14
iyiqian 发表于 2006-3-12 22: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malian在2006-3-12 0:37:00的发言:

不谈政府投资的效率问题,我想问题在于,难道我国的居民必须用尽两代人的财富,采取4+2的方式去购买住房,一生辛苦负债忙一个立锥之地,而老来又卖出去养老?这个现实似乎太残酷了,尤其是在将进入老龄化的情况下,无论是谁拿走的,对于居民来说似乎都不太公平?

我希望我们的居民能在老了的时候考虑的问题是为在有限的岁月里先去看泰国丛林中的寺庙还是先去看美洲丛林中的玛雅遗迹,而不是念着这套房子还可以供养自己多久?

而另一代人又重复的开始这个循环?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一生奋斗换来房产,又以奋斗一生(可能)唯一留下的财产—房子度过快乐的余生,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如果中国人民在当代都能有这样的往复循环,即其余生至少还有房产支持良好生活,也真是人民的幸福啦!

深谋远虑,否则你将终身随波逐流!

使用道具

15
晴耕-雨读 发表于 2006-3-12 23: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年轻时能买得起房子的人,而对于那些没有房产的老年人怎么办?他们的养老谁来负责?从现在的社会状况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买得起房子的,即使有银行的贷款。

还有,如果国家提供廉价的经济适用房来解决百姓买房困难的话,那么什么资格的人可以买经济适用房?而这个资格又有哪个机构来审核?审核的标准是什么?在解决这一些列的问题中,很有可能会造成寻租行为,这对买不起房的老百姓而言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在美国这种方式可行,在中国未必可行。毕竟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中国人的幸福感更多的是从“家”中获得的,中国传统伦理认为子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就是最大的人生幸福,林语堂在一篇文章中也曾说过,这么简单的幸福的道理,欧美人却总是无法理解。到了老年,没有了房子,意味着很多从“家”中得到的幸福也即将失去,我想这也是违背国家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的初衷吧,也是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关怀吧。

《红楼梦》中有一折戏文:“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如果真能这样,倒也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哈哈!当然,俺还没这么超脱。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破光生,炤破山河萬朵。

使用道具

16
iyiqian 发表于 2006-3-13 10: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晴耕-雨读在2006-3-12 23:31:00的发言:

到了老年,没有了房子,意味着很多从“家”中得到的幸福也即将失去,我想这也是违背国家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的初衷吧,也是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关怀吧。

我想拟建议采取的办法,不是让老年人失去家,而是以现居住的房子为抵押从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那里获得养老金的贷款,过去后,则由保险公司处置房产以偿还贷款。这样就不给子孙留遗产了,提前变固定资产为流动资产。

深谋远虑,否则你将终身随波逐流!

使用道具

17
malian 发表于 2006-3-13 10: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引进一项制度一定要考虑制度的环境,这个环境是有惯性的,否则运做不畅政令不通,甚至南辕北辙.如果关公战秦琼,裁判一定要让关公弃刀使锏,然后说秦琼也是这样打仗的,关公为何不可?结果关公打不过秦琼就说是关公自己的事情,这个就似乎不太好了.联想到国内的地产商说房价还没有超过纽约,短期价格还要持续上涨,似乎也就不太那个了,但是如果说企业的责任就仅仅是为了股东利润最大化那我们还可以理解(打折扣的),但是政府的责任呢?

引进一项制度一定要以人为本,这个"人"是社会的大多数的人.

http://www.brar.cn 大富翁金融工程 金融投资 金融工程 行为金融 金融数学 金融工作

使用道具

18
ybbtxgtrqw 发表于 2006-3-20 18: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觉得那不太可能,因为现在对于中国来说,能买得起房的人一般都是收入偏中高的家庭.而社会保障的对象一般是广大的收入层较低的人,所以用以房来养老反而有点说不过去.

使用道具

19
ren0010 发表于 2007-9-6 14: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下一代的房子又有谁来买呢?现在的大学毕业生5年内靠自己成家立业的能有几个阿

使用道具

20
beixuewuhen 发表于 2010-6-22 18:10: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于我国的国情,实施“以房养老”将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房地产商那边就是一个难题!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4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