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932 0

[财经时事] 重庆日报:建筑“短命”背后的“中国式规划”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407 个
通用积分
246.8608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10年03月03日 13:12 来源:重庆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调查显示,仅8.0%的人对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表示满意。对于城市建筑总“短命”的原因,有83.5%的人选择“地方领导片面追求形象、政绩”。专家称,一些省、市为了追求GDP增长,“建完就拆、拆完再建”。(据《中国青年报》)

  根据建设部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建筑的经济寿命大约为30年,也就是不到技术寿命的1/3。各个城市普遍出现“大工地”现象,形成了“规划—建筑—规划变—建筑变”这一恶性循环。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规划短视,造成规划的频繁改变,使得土地性质和用途也发生变化,从而催生了建筑“短寿”现象。难怪只有8.0%的人对所在城市的规划表示满意。
  这样的调查结果无论对公众来说,还是对城市管理者而言,都是一种难言的尴尬和无奈。事实上,很多地方规划的随意性很强。一些地方领导只求在任期内能完成几个像样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以及由此带来的GDP的蹿升,而不讲综合效益。同时,一些大型建筑在规划建设时,缺乏专业的论证,全凭少数决策者拍脑袋;而待下届领导上任时,看着不顺眼就一声令下拆除。如此说建就建、想拆就拆,使城市建设陷入反复拆建的恶性循环之中。也正因为如此,83.5%的人认为,“地方领导片面追求形象、政绩”是建筑“短命”的原因。
  那么,仅8.0%民众满意“中国式规划”,是对官员们的冤枉吗?官员们会对此进行反思吗?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规划界早就有这样的说法,“城市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其结果是造成一些编制得不错、有利于老百姓利益的规划,因不符合领导的意志而成为废纸一张。当前,某些领导为了谋取私利,好大喜功,盲目干预开发过程以及城市布局,修建一些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政绩工程,使得“长官意志”高于公众意志,结果背离了维护公共利益的价值目标。还有的规划被指责为有权有势的社会阶层服务,而忽略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
  可以说,仅8.0%民众满意“中国式规划”是对城市管理者的无情嘲讽。更应明确的是,由规划浪费引发的拆拆建建,使老百姓和纳税人的血汗钱打了水漂,也给政府带来了高昂的行政成本,影响到了政府信用和公信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两院院士周干峙在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曾明确指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行政干预过多,二是被开发商暗地操纵。如果官员们不加以反思和改进,在笔者看来,对社会来说,建筑总“短命”背后的“中国式规划”就会成为我们梦魇般的存在。
  19世纪英国的建筑理论家拉斯金曾说:评论建筑物好坏,要听小老百姓的愿望。我们可以认为,评论城市规划的好坏,更要听小老百姓的愿望。城市规划不能以政府利益最大化为诉求,更不能成为官员利益最大化的表演场所。要知道,普通公众是城市公共利益的享有者。基于程序民主理论,既然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城市建设就不应将普通市民排斥在外。因此,仅8.0%民众满意“中国式规划”就是不满的表达和对权力者的嘲弄,官员应该对如此低的满意率感到脸红并切实负责,否则就辜负了民众的期盼。朱四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式规划 重庆日报 中国式 重庆日 利益最大化 建筑 重庆日报 中国式规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