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经说了多年。说来说去,却没有实质进展。出现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下来,我们先看两种基本认识。当然,在解析与质疑的过程中是会逐渐明晰上述问题的答案的。
第一种认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由要素投入型转向技术进步型。当然,这是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外延增长和内涵增长的理论引申出来的。我认为,技术进步型固然值得向往,但是,它的前提是必须做好要素投入型。如果要素投入型的工作没有做彻底,没有做扎实,就想跨入技术进步型,是白日做梦。而且,考虑到我们的国情,考虑到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刚刚起步,考虑到我们经济社会改革的艰巨性,考虑到我们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我们的要素投入型确实需要巩固完善,确实需要做大做强。在这个基础上,有条件实现转型的企业加快转型步伐,逐渐实现技术进步型。储备不足和条件不够的企业,仍旧做好要素投入性的工作。而要实现技术进步型,关键还是改革。也就是说,要实现技术进步型,改革不能止步,改革要冲在前面。这个事情,重点是ZF,责任在ZF,成败于ZF。必须强调,该退就得退,该进就得进,要有所为,要有所不为。
第二种认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由投资和出口为主导拉动型转向消费为主导拉动型。当然,这是从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推衍出来的。这个推衍是这样:消费-收入-就业-投资-需求-消费。。。。。。这个术语追那个术语,最后就追回去了。所以,这种追来追去的游戏是否妥当,值得商榷。既然是大家的共识,可以暂且放弃质疑。我认为,消费型是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且,它的前提是投资和出口型。也就是说投资和出口型的尽头,才是消费型。没有投资和出口型的长期积累,消费型就无从谈起。要实现消费型,关键还是改革。譬如,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要素市场化的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ZF深化改革的问题,适应提高劳动收入比例的分配体制问题,等等。
所以说,问题是改革,关键看民营,责任在Z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