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王东镇
659 0

[其他探讨] 4275.从冰球到气球、岩石星球的演变 [推广有奖]

  • 4关注
  • 27粉丝

探索者

大师

2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29664 个
通用积分
35.7535
学术水平
288 点
热心指数
289 点
信用等级
256 点
经验
121881 点
帖子
3707
精华
0
在线时间
612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5-27
最后登录
2024-4-24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4275.从冰球到气球、岩石星球的演变

2019.10.9

人类喜欢寻根究底,我是人类的一员,自然也不例外,于是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创世说。我的创世说源于现实宇宙和《元素周期表》的分析,仅供参考。

《元素周期表》的基础是地球元素,也是我们公认的元素,相信大家没有疑问。元素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组成,相信大家也没有疑问,这样我们就有了讨论的基础。

《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的元素,第一周期的元素只有“氢”、“氦”两种,却概括了质子、中子结合的五种基本形式,也是宇宙射线的基本成分,说明可以在外太空环境形成,属于太空元素,一般陨石和小行星由它们形成,这是星球的冰球阶段。

再来分析核外电子现象。

首先我们发现核外电子数目等于核内质子数目,等于元素序号,说明元素形成具有承前启后的可能。其次我们发现核外电子构型具有规律性,也就是元素形成具有规律性,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依次演变的。深入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宇宙中可能存在正反两种元素:核外负电子为正元素,核外正电子就为反元素,二者可能相互排斥,所以我们没有发现二者结合的物质形态,化合物形态也没有。

那么,元素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有元素形成的夸克理论和光子聚变理论,我是后者的创立者,只负责阐述后者,前者有许多专著,就不用我赘述了。

我的分析从燃烧现象开始。

一般认为燃烧现象属于分子振动,是一种氧化现象,我认为属于核裂变,是光合作用的逆过程。当然,不是所有元素都能燃烧,反映了元素的稳定性。没有元素的稳定性,就没有宇宙的稳定性。

现在需要分析光子结构了。

从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看,光子可能由正负电子组成,可以释放一个负电子,转化为正电子,不能解释核外电子现象,于是我想到了偏电荷光子存在的可能性:两个正电子、一个负电子组成偏正电荷光子;两个负电子、一个正电子组成偏负电荷光子;它们各自拥有核外电子组成正反光子;正负偏电荷光子相互纠缠组成巨光子。双子星系和单核星系的存在可以为偏电荷光子的存在提供佐证,光子在磁场中的表现应该可以证明偏电荷光子的存在,只是我没有相应条件进行证明。

某教科书介绍质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不能解释质子的核外电子现象。经过计算我认为质子由一个正反光子和305个巨光子组成,中子由306个巨光子组成的可能性较大。也就是说,质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4倍,中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相对合理,质子的离子形态与中子形态相差一个偏电荷光子。

元素的光子聚变说可以合理解释质能定律,否定“聚变能”。

初始宇宙是什么样子我不清楚,至少不会是一个奇点,因为物质有正反之分,电子有正负之别,任何作用力都有一定的范围,不可能全部宇宙物质聚集到一起,一定范围的聚集还是可能的。所以,初始星球、星系可能是正反物质类似光子形态的对偶聚集,初始元素可能只有第一周期元素。

根据元素的光子聚变说,核聚变是吸热反应,核裂变才能是放热反应,外太空的寒冷源于星球、星系的形成,星球内部的温度变化也与光子在电子和原子之间的形态转化有关。

由于外太空的寒冷,初始星球只能是冰球。

但是,同电相聚、正负电荷对偶聚集可能是客观规律,所以才有正负电子、光子、原子、星球、星系的对偶形成,这种对偶形成必然产生对偶磁场和正负电荷的交流,形成电磁作用力,三者成为基本物理作用力。共同的物质基础才能形成共同的基本物理作用力。

正反物质的对偶聚集包括正反光子和正负偏电荷光子的对偶聚集,星际磁场和星际正负电荷的交流也会产生新的光子,冰球可能因此转化为气体星球,达到临界点发生核裂变,也就是超新星的爆发。超新星的爆发类似氢弹爆炸,产生扩张力和压缩力,完成元素重组,转化为拥有岩石圈的金属星球,这就是初始星球的演化过程。

分析《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元素是太空元素,第二周期元素就是大气层元素,第三周期元素可能是地壳和软流层元素,第四、第五周期元素是上下地幔元素,第六、第七周期元素可能是地核元素。前五周期元素可能通过连续核聚变形成,第六周期开始原子结构发生“跳跃式”改变,出现了中间32个质子的层次。据此,可能形成星球内部不同的对偶层次,对偶产生星系。星系内部的星际关系不是星球关系,而是层次对偶关系:不是整个地球对偶整个太阳形成,而是地球的第一对偶层次,包括大气层、地壳、软流层、上下地幔对偶太阳的倒数第三对偶层次形成和交流正负电荷,组成共同磁场。地核分裂于原始层次,对偶产生月球,组成共同磁场,交流正负电荷,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地球形成以后,至少经历了金星、水星诞生产生的两次超新星爆发带来的“疯长”,所以表面破烂不堪。由于银河系所有二级星系同期形成,子系统也同期形成,超新星爆发带有周期性、同期性的特点,带来宇宙中的光子分布、电子分布的非均衡,气候变化和星球、星系成长速度的不均衡。所以,研究气候变化不能拘泥于星球自身,还要考虑宏观宇宙环境,包括星际关系。

本文主要阐述星球的初始演变过程,所以到此结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元素周期表 超新星爆发 电子质量 气候变化 原子结构

明明白白做人、正大光明做人、问心无愧做人、顶天立地做人。
            王东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