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三大核心目标
⊙为客户创造价值
⊙获取合理利润
⊙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企业在实现这三大核心目标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只要能够“活着”,就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解决就业的责任,可以这么说,解决就业是个结果,而不是企业决定是否裁员的标准。
因此,如何让企业活下去的问题比是否裁员更本质。当然,在企业能够生存而且能较好地生存的前提下,在当前形势下多安排一些人就业的做法是值得倡导的。
企业只有活下来,才能解决就业。
Q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最多只能容下100人,而此时岸上有120个人要坐船过河,怎么办?如果让这120人都上船,那么结果可想而知,最终这120人都要淹死在河里。而“忍痛”抛弃20人,只载100人过河,那么有100人可以活下来。
企业也是这样,如果为了所谓的“道德”,忽略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员工,那么一旦企业破产倒闭,所有的员工都将失业。这就是捡了“小义”,丢了“大道”。
我们知道,企业竞争的本质是提高效率。现在社会上对就业的理解其实存在误区:100个人干的活,让120个人干,多出20个人,这是不是解决就业呢?我认为这是隐形失业,由此导致了劳动力的浪费。
从消费终端来看,“物美价廉”的商品才会受到顾客的青睐,顾客不会因你养活了更多员工,就选择你的商品。在竞争日趋严酷的市场中,企业要想方设法提高效率,才能活下来并获得更好的发展。
从全球角度来看,在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知名大企业应对危机的一般做法就是裁员,目的就在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否则,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短期看是有情有义,长期看其实是无情无义。“天若有情天亦老”,就这个道理。
中国的劳动力很多,能够用劳动力的时候尽量用劳动力,这是我们正常的思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比较效率的话,人是远不如机器的,并且机器出错的概率要小得多,管理起来比人更为简单方便。机器提升效率,这是一般规律。
那么如何认识科技进步与劳动力的关系呢?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发展生产的目的就是要把人从劳动里解放出来,而不是把人无休止地搞到劳动里去。机器代替人干活,这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再者,失业的人肯定要有人来负责,而关键是谁来负责。显然,就业是社会问题,全社会应该对其负责。企业虽然事实上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但从本质上说,企业是私人物品,它只能解决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应该由社会来承担。
也就是说,要不断加强完善社会保障力度,让失业的人也能够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更好。当然,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一直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一步到位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来源:世界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