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under
2205 1

[讨论]金融工具的分配职能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推广有奖]

  • 1关注
  • 0粉丝

硕士生

7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6283 个
通用积分
3.060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282 点
帖子
22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12
最后登录
2022-10-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有没有高手,能谈一下这个问题吗?

金融工具的产生、增长是对现有财富的一种重新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金融工具 有没有 工具 金融 讨论 职能

研究方向:不确定性决策行为与制度安排 根据你所看到的,作出交易决定!从容面对不确定性,轻松进行即时交易。 我的证券投资社区:5in资产管理
沙发
见路不走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6-24 11:23: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除了货币之外,商业信贷、股票、债券、证券化资产、信托凭证、货币市场及商品市场合约、衍生金融工具等等金融软财富的创造过程、价格变化过程都具有财富再分配效应。与货币发行、货币流通范围扩张、货币价值变化不同的是,这些金融资产的财富分配效应不像货币的财富效应那么宏观,而是微观和具体的。
就商业信贷市场而言,利率的变化是决定存款人和贷款人利益的主要杠杆。毫无疑问,较高的利率有利于存款居民,而较低的利率有利于贷款的企业。如果像中国这样,保持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较大的差额,则有利于商业银行等垄断金融机构。
资本市场的繁荣常常使持有证券资产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更加富裕,而让那些不持有证券的贫穷居民更感觉到囊中羞涩。常常因为资产市场价格上涨而水涨船高的房地产市场,虽说并不能让那些只有一套住房的居民口袋里冒出更多货币,却能让那些没有房屋的大学毕业生不得不更加拼命地工作。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化,也会把财富在套利者、投机者、套期保值者之间分配来分配去。
而那些能够大量创造信用软财富的商业企业,也能够大量占用免费的资金,而赚取金融利润。
比如:几乎所有大型商业连锁企业都通过给供货商延迟付款而占用几十亿、数百亿的资金。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品时都是即时付全款,而大型连锁超市给厂商付款却有平均60到90天的帐期。长期占用的这笔没有成本的资金自然可以用来投资获取利润。又比如,在中国迎合送礼品、发福利等需求而发行购物卡的大型商业企业,在货物没有销售出去之前就占用了大量购卡者的资金,也有准金融的免费资金来源。还有很多房地产企业在房子只有一个图纸的时候就开始收钱销售,从而占用了数以亿计的资金。甚至某些大型连锁房地产中介公司,都可以要求购房者先把钱交给中介,然后等房产过户手续完成后再把房款交给卖房者,只需要平均三天的收款、付款时间差和足够的客户交易,就可以长期占用上亿元的资金。
显然,凭借巨大的财富实力和客户资源,非金融企业也可以创造信用软财富,既满足社会的需要,也顺便把原本属于别人的资金收入(利息或其它)占为己有。
非货币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化有时也会产生宏观的财富分配效果。比如, 21世纪初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以及相关的证券化资产和衍生工具创新。为了让美国的穷人有钱买房子,美国的住房信贷机构大量给信用较低(所谓次级)的穷人发放购房按揭贷款。大批中低收入的美国人甚至无需支付首付款,就在信贷支持下购买了房子。而这些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一转手就把次级按揭贷款变成证券化资产卖掉了。购买了这些证券化资产的金融机构,又用金融技术创造出CDO 、CLO(抵押贷款权益)、ABCP(抵押支持的商业票据)、CDS(信用违约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再卖给其全球金融机构。结果全球金融机构都陆续直接或间接地向美国地产和相关金融衍生品市场投资,推动了美国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繁荣,帮助美国建造了大量的住房。而当2007年次按危机爆发时,这些钱大部分都随着次按债券及相关金融衍生品的下跌而蒸发了。但是全球金融机构出钱帮美国人修的房屋却依然留在了美国。
同样的财富分配游戏在美国和海外投资者之间已经上演了不只一次。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大量的欧洲资本涌到美国投资铁路股票,造成第一次铁路热潮。当这些欧洲资本帮助美国人修了十几万公里的铁路之后,终于发现迅猛增长的铁路超过了短期商品运输的需求,于是超铁路股票和债券剧烈下跌,欧洲的投资者被迫在低价位卖出他们持有的铁路证券,而铁路却已留在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富裕的日本人也曾经到美国高价购买地产、高尔夫球场,甚至高价买下洛克菲勒大厦,然而一段时期后不得不低价卖出。
相反,美国投资者在海外投资却屡战屡胜。比如在1992年英镑危机中,美国的套利基金不仅打垮了英镑,而且赚取了大量的财富。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美国为首的国际套利基金更是利用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发动立体攻击,卷走了上万亿美元的财富。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accumulation + 80 + 80 + 1 + 1 + 1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总评分: 经验 + 80  论坛币 + 8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30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