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793 1

[经济学论文] 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及重点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1 个
通用积分
245.17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0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研究表明,下一步货币政策要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根据经济复苏和价格变化情况,增加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度性,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2010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
  总体来看,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经济开始回升,但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一方面,三大需求增长处于徘徊状态,自主经济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复苏趋势尚不稳定;另一方面,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出现了一些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面临促进经济复苏和保持价格稳定的双重任务。
  (一)经济复苏既不稳固也不平衡,促进经济增长任务依然艰巨
  2010年,我国内需可能呈现稳定或略有下降的增长态势,外需变化趋势将成为经济形势的关键。1.18万亿元中央财政投资计划已经大部分完成,如果不制定新的刺激方案,下一步财政政策的空间明显缩小。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基本见底,2010年将出现小幅增长;欧盟和日本经济出现微弱正增长的可能性较大,故我国外需有可能出现正增长。综合考虑内外需情况,2010年经济将呈现持续复苏态势,但仍主要依靠外在动力推动,因为内生性的自主增长机制仍然没有形成,持续增长缺乏有力的动力机制。因此,必须认识到经济复苏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此背景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将调控重点从“保增长“转向“调结构“,着力促进经济自主回升。宏观调控的着眼点,需要从前一阶段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配合,转变为以货币政策为主,通过货币政策启动民间投资与消费,促进内生需求扩张和经济自主增长,保证经济稳定复苏。货币政策要继续坚持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
  (二)通货膨胀和资产质量压力有所加大,保持稳定任务显现
  在经济止跌回升的同时,一方面,通货膨胀预期开始形成;另一方面,资产质量问题开始凸现,货币政策保持价格和金融稳定的任务显现。
  1.资产价格上涨、通货膨胀预期需要关注。在快速增长的货币信贷推动下,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加上一些重要商品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也出现了上涨现象,引发通货膨胀预期,不仅对通货膨胀压力具有推波助澜作用,且有可能对经济复苏造成不利影响。正确认识2010年的通货膨胀形势,对货币政策决策十分重要。根据经验,货币供应量对价格的冲击大致滞后三个季度。从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总供求状况来看,一方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总需求不足仍将是经济的主导因素,快速增长的货币信贷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比较有限;另一方面,国内外产能过剩、粮食丰收等因素也是价格上涨的抑制力量。因此,虽然未来一段时期,价格水平将趋于上升,预计价格水平将上涨2%左右。但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并不大,价格水平上涨将在可以承受的正常范围内。然而,考虑到资产价格上涨及其对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价格如果过快上涨,后续需求难以跟进,有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再次调整,从而影响经济复苏。因此,需要适度控制货币信贷规模和信贷结构,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2.国际资本流入和国际市场价格趋势需要关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国际组织干预下,各国中央银行投放了大量货币,但除了中国和日本之外,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各国的商业银行并没有相应投放信贷,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将有可能伺机寻找安全性和收益性兼顾的短期投资机会,存在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的可能性。在我国经济率先复苏的背景下,国际投机资本流入的可能性在加大,有可能大量进入我国,推高资产价格,制造资产泡沫,或有可能再次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大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这些可能出现的新动向,需要货币政策加以关注。
  3.信贷资产质量和金融风险需要关注。 2008年四季度以来,贷款快速增长,虽然相当部分信贷资金投放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及其配套项目,信贷资产质量有一定保障。但仍然有部分贷款进入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甚至股票市场,资产质量需要关注。 2009年,我国贷款相当于GDP总值的比率可达30%,高于日本80年代和美国9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的水平,信贷资产质量和金融风险需要关注。
  2010年货币政策基本取向与信贷结构调整重点
  (一)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通盘考虑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复苏和通货膨胀变化趋势等因素,下一步货币政策要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增加灵活性和适应性,回归并保持“适度宽松“姿态。 2010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和内生性自主回升,防止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水平迅速上升。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规模,着力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保持利率、汇率稳定,防止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抑制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防止价格水平过快上涨。
  (二)货币供应量与新增贷款规模预期目标
  1. 2010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历史数据表明,在无明显通货膨胀的经济情况下,M2增长率在17%,M1增长率在16%的水平较为合适。在出现明显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相应上下调整2-3个百分点。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及将要实施的政策措施角度考虑,有必要将此确定为2010年货币供应的适宜增长水平。原因在于:首先,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需影响较大,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内需因素加大带动作用以弥补外部因素的减弱。其次,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货币信贷政策起到配合作用。 2009年货币信贷高速增长,其中,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带动信贷规模快速增加是主要的原因。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将延续,也应作为2010年货币供应量增长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综合来看,2010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至少应较经济形势平稳状况下的适宜水平高2~3个百分点, 即M2增长率在19%~20%的区间,M1增长率在18%~19%的区间。
  2.新增信贷投放合理规模。采用季度新增贷款与名义GDP两个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模型, 以2001年第一季度~2009年第二季度的统计数据进行模型测算,得到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参考2009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增长情况,假设2010年GDP实际增长9%左右,物价总水平上涨2%左右,代入模型,可以得到以历史数据反映的新增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所确定的2010年新增贷款规模为5~5.1万亿元。
  将2009年以来的实际信贷投放规模与上述模型计算得到的全年新增贷款数据加以对比,2010年信贷投放规模的估计要在模型预测基础上调高。调整幅度主要参考2009年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较2008年增加的规模,原因是与4万亿元投资相关的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中长期贷款,而与企业短期贷款、票据融资增加关系密切的因素已较大程度包含在预测模型所考虑的范围内。根据2009年上半年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完成情况,以及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较上年同期多增约2万亿元的水平大致估算,2010年信贷投放的调整规模也应在2万亿元左右。 即2010年全年信贷投放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能够满足经济增长及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总体信贷需求。
  3.适当控制货币信贷规模,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通过窗口指导等手段,引导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调节信贷规模和节奏。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要“两控三扩“,适当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和住房投机性贷款,引导银行加大对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的信贷支持,消除对中小企业、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信贷歧视,促进经济自主回升。一要引导商业银行适当调节政府投资项目的信贷投放。适当调节政府投资尤其是地方政府投资的节奏和结构,以釜底抽薪方式从总量上控制大中型银行的信贷投放冲动。二要适当控制具有投机性质的住房消费贷款。为了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可以考虑在收紧二套住房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灵活调整首套住房贷款政策,可以先适当提高首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并在必要时调整首套住房的利率优惠政策。三要引导商业银行改善对三农、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服务。四要围绕结构调整,增加对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贷款,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五要规范发展消费信贷,推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4.公开市场业务等要密切关注资本流入。随着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我国经济恢复较快增长的预期增强,可能再次出现国际资本流入速度加快的形势。为此,在公开市场业务的后续操作中,应密切关注资本流入速度的变化,运用央行票据、正回购等工具合理对冲被动增加的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在较为适宜的水平上平稳增长,避免出现流动性过剩或波动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思路与建议
  (一)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退出的总体安排
   1.根据宏观调控的总体需要安排货币政策退出。综合考虑并设计宏观调控的总体调整方向、时机、力度和步骤,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进行必要的分工,综合安排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转型和退出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步骤。财政政策主要用以促进经济复苏尤其是自主回升,货币政策既要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和自主回升,又要抑制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预期形成。财政政策转型与退出的基本思路是调整政府直接投资、稳定民生支出、适当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在减缓刺激力度的同时,加大对民间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货币政策则可以先进行信贷规模调整,再进行利率、准备金率等调整。
  2.根据经济复苏的特点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退出顺序。从我国现阶段投资和经济恢复的结构性特点来看,政府公共投资拉动部分产业增长比较强劲,但反映经济自主增长的市场自发性投资增长比较缓慢。因此,扩张性宏观政策的退出应该先考虑财政政策退出,而后货币政策退出。
  3.货币政策转型和退出要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安排。在通货膨胀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应该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抑制通货膨胀压力,而后根据经济增长回升情况,设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转型和退出。如果通货膨胀压力不明显,则主要根据经济复苏情况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退出;在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上升,接近潜在增长率之际,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率先转型并逐步退出,货币政策可以根据自主性经济增长趋势逐步退出。
  (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型与退出思路
  货币政策退出预案需要根据经济复苏和价格水平变化两个主要变量进行安排。首先可根据通货膨胀压力进行调整,而后根据经济增长速度进行调整;在经济增长率恢复到潜在增长率附近或价格水平接近可承受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限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转为中性或稳健的货币政策。
  1.通货膨胀压力凸现情况下的退出安排。考虑到发展阶段、食品权重较大等因素,我国可承受的通胀水平应高于发达国家,避免政策过早过快转向。一般发达国家价格稳定区间上限为2%左右,新兴工业化和新兴市场国家一般为3%或略高,我国可以设置在3%-4%。当价格水平上升过程中,应该逐步减弱货币政策扩张力度,并最终转为中性或稳健的货币政策。如当通货膨胀水平接近2%时,可以考虑减弱货币政策扩张力度,当通货膨胀水平接近3%时,应将货币政策转为中性政策。
  2.通货膨胀压力不明显情况下的退出安排。如果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在经济增长率恢复到潜在增长率附近如9%以上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转为中性或稳健的货币政策。



作者: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 宋立 王元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第2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0年经济 通货膨胀预期 经济刺激计划 取向 货币

沙发
summerchen 发表于 2010-6-24 15:37: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下谢谢楼主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4 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