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lfoh
8647 13

[一般均衡理论] 一个关于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问题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93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031 点
帖子
35
精华
0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30
最后登录
2021-1-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高版西方经济学 六章六节 中第二个问题厂商进出一个行业,得出这样的结论,完全竞争能力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的最低点.这时,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

本书开始时就说过,假设经济人为理性人,我就在想,理性人都会认识到厂商进出后带来的波动变化,所以理性人都不会离开这种商品市场,结果会如何呢?

既然一个厂商离开去别的市场,为什么其他的厂商还要在此坚持而不做离开的打算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完全竞争 长期均衡 西方经济学 竞争能力 商品市场 厂商 竞争

回帖推荐

破蛹成蝶 发表于10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今天我也看到完全竞争产业长期均衡时厂商退出的问题,我有这么两个想法,愿与楼主探讨。 第一,单个厂商长期均衡分析中给出的是代表性企业。但我们要知道,现实中不可能每家企业都有相同的成本曲线,这意味着,这种代表性LAC曲线,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行业平均成本曲线或众数的平均成本曲线。可以说,当行业整体均衡时,一定有厂家盈利,而有的厂家在亏损苦撑,也就是说,各厂家的LAC肯定是有高有低。但从整体上看,产业均衡。 ...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我就是我 我还是我 路上走的我
沙发
无敌菠萝 发表于 2006-4-9 20: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可以看作一个nash均衡的问题 给定其他人的战略 我的最优反应是退出

最终的nash均衡是只有n个厂商留在市场,究竟是哪些产量留下可以理解为nash均衡的不唯一性,实际采取哪个均衡由很多因素决定

使用道具

藤椅
yanjinguo 发表于 2006-4-10 20: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西方经济学的利润跟我们马克思说的利润不是一个概念。西方经济学说的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并没有说企业家没有挣到钱,他们把企业家的才能也放进成本中去了。

使用道具

板凳
xu2000 发表于 2006-4-10 22: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此时有正常利润但无经济利润(超额利润)

使用道具

报纸
rdy 发表于 2006-4-10 23: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因为企业投入了固定成本,如果不生产,亏损得更厉害,而生产的话,有时能保本,有时能保到生产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有时能保生产成本和一部分的固定成本.所有企业离不离开市场要看具体情况了.

这就是市场的不完美,因为前期的固定资本投入,并不是说离开这个行业就能收回的,所以企业有时即使只要能收回生产成本也继续生产了.

更甚者,把宏观的因素考虑进去,很多国有大企业连生产成本都保不了,政府每年还是要贴钱让它们运营下去,这涉及到社会的稳定,产业的平衡,就业的保障,对外贸易等等了.

使用道具

地板
seansherry 发表于 2006-4-13 01: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点:

一, 经济模型是简约化的抽象化的核心 并不是现实的枝节 二,经济人的理性的预期的确与传统的经济学模型存在不兼容的现象 三,由于信息是稀缺的,而且现实中的判断往往受所在经济体结构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对微小变化的不敏感性,会使理性判断及行为结果大打折扣

阐言至此应该可以理解了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使用道具

7
一夫 发表于 2006-4-13 09: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eansherry在2006-4-13 1:03:00的发言:

三点:

一, 经济模型是简约化的抽象化的核心 并不是现实的枝节 二,经济人的理性的预期的确与传统的经济学模型存在不兼容的现象 三,由于信息是稀缺的,而且现实中的判断往往受所在经济体结构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对微小变化的不敏感性,会使理性判断及行为结果大打折扣

阐言至此应该可以理解了

我觉得seansherry朋友有必要进一步阐释其观点。

楼主的问题应该是:当我们知道通过企业的进出可以使每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在长期中等于平均成本时,我们想知道单个企业如何在进与退之间选择。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有必要从温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完全信息,有大量的买者和买者,进出自由。这样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就没有必要考虑信息稀缺,也没有理由怀疑企业的行为是否理性,更不必将完全竞争市场和现实等同起来。

必须指出,企业无论是在价格面前还是在进出选择面前,他都是一个接受者。因为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在他看来他的选择对整个市场来说基本没有影响。由于进出成本为零,企业在进出选择时所要考虑的就是机会成本。企业总是考虑进入利润率高的行业。

当然,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放松假设来考虑这个问题:信息不充分,进出壁垒,有限理性甚至不理性。

杨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07级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和企业理论. email: yang2005kun@yahoo.com.cn博客:blog.sina.com.cn/kun19850720

使用道具

8
blfoh 发表于 2006-4-16 19: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一夫在2006-4-13 9:07:00的发言:

我觉得seansherry朋友有必要进一步阐释其观点。

楼主的问题应该是:当我们知道通过企业的进出可以使每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在长期中等于平均成本时,我们想知道单个企业如何在进与退之间选择。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有必要从温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完全信息,有大量的买者和买者,进出自由。这样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就没有必要考虑信息稀缺,也没有理由怀疑企业的行为是否理性,更不必将完全竞争市场和现实等同起来。

必须指出,企业无论是在价格面前还是在进出选择面前,他都是一个接受者。因为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在他看来他的选择对整个市场来说基本没有影响。由于进出成本为零,企业在进出选择时所要考虑的就是机会成本。 当然,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放松假设来考虑这个问题:信息不充分,进出壁垒,有限理性甚至不理性。

那么以您说来,这应该如何解释呢?

你这里写的第二段会就是解释吧?"企业总是考虑进入利润率高的行业。"所有的企业都会这样想啊?还是不明白

我就是我 我还是我 路上走的我

使用道具

9
blfoh 发表于 2006-4-16 19: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无敌菠萝在2006-4-9 20:38:00的发言:

这可以看作一个nash均衡的问题 给定其他人的战略 我的最优反应是退出

最终的nash均衡是只有n个厂商留在市场,究竟是哪些产量留下可以理解为nash均衡的不唯一性,实际采取哪个均衡由很多因素决定

我晕噢,你这是什么啊?太深奥了啊......

我只看过美丽心灵,NASH的均衡还不是很了解......大哥你太强了!!!!!

我就是我 我还是我 路上走的我

使用道具

10
破蛹成蝶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06-4-16 19: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今天我也看到完全竞争产业长期均衡时厂商退出的问题,我有这么两个想法,愿与楼主探讨。

第一,单个厂商长期均衡分析中给出的是代表性企业。但我们要知道,现实中不可能每家企业都有相同的成本曲线,这意味着,这种代表性LAC曲线,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行业平均成本曲线或众数的平均成本曲线。可以说,当行业整体均衡时,一定有厂家盈利,而有的厂家在亏损苦撑,也就是说,各厂家的LAC肯定是有高有低。但从整体上看,产业均衡。

那么我们就知道,当长期均衡收到从积发生变化,比如价格低于LAC最低点,那么,正是在理性人的假设下,才会有从LAC最高的厂商开始推出这一幕。

第二,正像无敌菠萝说得那样,厂商资质不同,比如资金规模啊,资本结构啊,即使大家都想撑到最后一刻,但总要有人先倒下。

记得02年上课时侯老师讲过一个事儿,说当时新浪和搜狐都不赚钱,搜狐一年赔100万,新浪一年赔150万(好像是这么个数字,记不清了),搜狐就等着新浪一走他就开始赚钱,结果新浪说,你别看我每年陪得多,我能赔8年,你搜狐赔5年就黄了。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都理性的话,预料都不过人家的话,就赶紧抽走吧,就怕他干不过还硬要干,自己搭里面了不说,还耽误别人扭亏为盈。

没怎么细想,比较粗糙,楼主见谅则各

最近在看范里安《现代观点》,一本入门级读物这么多问题,请大家无论如何被笑哄我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