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angrila3
1018 4

需求不足,城市化才能救经济 [推广有奖]

  • 0关注
  • 8粉丝

大师

4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19922 个
通用积分
123.1833
学术水平
87 点
热心指数
93 点
信用等级
50 点
经验
342870 点
帖子
245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5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3
最后登录
2024-5-2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08年下半年以来,把调整作为主题似乎正在形成共识,但是在我看来,目前大家心中所想的调整并不是一个内容,是想用调整来解决各个经济领域存在的难题。这倒也说明了一个现状,即目前在各个经济领域已经累积了太多的矛盾,但是调整的主题不能分散,而是要抓主要矛盾,才能纲举目张。
  
  当前,什么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由于需求不足所形成的生产过剩。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由于外需紧缩,国内的过剩矛盾更加突出,依靠增加投资来扩大需求的办法之所以走不远,就是因为投资增长的最终结果是扩大供给,所以扩大投资不是在解决矛盾,而是在累积矛盾。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反复强调,导致过剩矛盾的原因是居民分配差距不断拉大,而拉开分配差距的原因,可分成贫富差距与城乡差距两方面。在这两方面原因中,城乡差距是大头,所以要首先抓住解决城乡差距这个主要矛盾。
  
  城乡差距矛盾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在改革前与改革后的60年中,由于不同原因使政府始终采取了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发展战略,所以解决城乡差距就是要从发展战略的层面入手,在未来20年时间里创造出一个城市化高潮。
  
  这个战略转变并不仅仅是让农民进城这么简单的事,而是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重大体制和发展方向的调整。
  
  第一,如果设想到203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时候,城市化率也上升到90%这个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就意味着在未来20年内每年将有4000万个农民、1000万个农村家庭进城转换身份成市民。这样多的农民进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住宅,由于刚进城的农民收入低,只能住廉租屋,否则就会形成贫民窟,就需要各级政府拿地出来,这就触到了“土地财政”这个病根。这个病根不除掉,各地方政府就不会有积极性推动城市化。而要想除掉这个病根,就必须从改革现有“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入手,如此才能解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而改革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又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这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调整都不是小动作。
  
  第二,由于近年来城市土地迅猛升值,农民早已经知道了土地的价值,因此大批长期进城务工的农民已经不愿意用土地换城市户口,怎样给进城农民以利益,为他们提供住宅、社保、就业、教育等保障,让他们愿意放弃承包田与宅基地,这些问题不解决,推动城市化也是空话。进城农民所放弃的农村土地应当怎样在农村流转,也是必须同步考虑的大问题。
  
  第三,目前城市居民的住房制度,还是在延续1998年以来的商品化房改方向,如果大量农民进城,由于在十年内城市人口就可能翻番,住廉租屋的来自农村的新市民很快就会超过城市人口的一半,“二次房改”不改也得改,越早越有利于城市化进程。所以,如果要城市化,就得赶快进行二次房改,即一部分中低收入居民住政府提供的廉租屋与公房,另一部分中高收入居民住购买的商品房。
  
  第四,由于中国的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中国只能走大城市化与大都市圈的道路,由于中国能部署大都市圈的平原面积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所以城市化的推进,只能是在东部地带大规模展开。而目前已经提出的城市化政策指向,却是把人口引向中、西部的小城镇,这种政策最终恐怕是只有城市化的口号而没有城市化的结果。如果是搞大都市圈、大城市群,就必须根据都市圈的发展规律搞好规划,但是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规划,已经批出的十几个国家级地方规划,也不是以城市化为导向的。所以,要赶快做好有关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空间布局规划。
  
  我在以前的文章曾粗略计算过,按照2003~2007年城市人口增加与投资增长的比例推算,在未来十年增加4亿城市人口,可增加220万亿元左右的总投资,可增加年均10万亿元的消费额,而我国2008年达到出口峰值时也就是10万亿元的出口额。所以,只有启动城市化才能创造出巨大内需,假使外需全部损失掉中国也不怕。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十二五”中期危机再度爆发后,说“只有城市化才能救中国”一点也不过分。但是正如上面所说的,要推动城市化就必须解决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等,必须改革财政体制、住房体制、社保体制以及大都市圈还是小城镇等城市化取向等重大问题,如此就形成了以城市化为中心带动改革与发展战略全面调整的格局。所以,城市化这个主题不仅应该是“十二五”的主题,而且应当成为未来20年中国发展的主题,“十二五”就是开题阶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需求不足 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 人均GDP 城乡差距 经济 需求 城市化

沙发
三分笑意 发表于 2010-6-1 22:33: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一定要经济增长,人民才幸福的,我们关注的是蛋糕的比例
优秀是一种习惯!!!

使用道具

藤椅
Brandonp 发表于 2010-6-1 22:48: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不是这样乱来的。城市化是结果不是原因,历来都是先有工业化,再有城市化的。反过来发展有没有可能成功呢?我觉得希望不大,需要全盘考虑并且有周详的计划 恐怕现任zf的执行能力会有问题

使用道具

板凳
huayifei 发表于 2010-6-2 01:57: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相信需求不足么?中国目前经济总量依然很庞大了,继续追求高增长的经济总量,虽然对国民没有直接好处,但却是个强心剂,虽然专家学者都承认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增长,但一旦增长放缓,民间投资和生产信心也放缓,那是会出问题的。最早发出30年内中国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他们深信不疑。未来再保持20年的高增长,也是有意义的,经济的高增长势必也会推动制度的变迁,等经济总量到全球最大时,至少会做好制度变革的准备,也会做好经济增长缓慢的准备,和全面融入全球一体化的人才准备。所以我觉得说目前需求不足,是想让报表好看点,没有实际意义,出口比例高就真的那么不好么?全面的消费型社会是需要几代人的积累的,不可急一时啊。你可以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可买了家电怕浪费电舍不得用,油贵开不起汽车,不是浪费了么?最多让农民朋友接手这些过剩产能而已,这不是害人么!所以既然需求不足不是真实的,那么城市化也不是那么的高尚的,就如同楼上朋友讲的,城市化是个可能的结果,并不是个开始,所以我们要慎重啊。

使用道具

报纸
oberstein 发表于 2010-6-2 02:56: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城市化??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只会加剧经济的进一步失衡,推高大宗资产价格,推高通胀。真正应该是推动居民消费,改善经济结构,进行收入比例的再平衡。
8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0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