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4736 0

[待分类] 利润表项目与会计科目等式化关系研究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8 个
通用积分
245.77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要:笔者结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利润表项目与会计科目等式化关系问题,力促会计明晰化进程,为和谐会计献计献策。    关键词:利润表项目,会计科目,等式化关系,和谐会计,《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近年来,笔者聚焦利润表项目与会计科目等式化关系问题,结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多年教学经验倾力研究,终有所获,以期为会计明晰化进程,为和谐会计献计献策。
    一、透视利润表项目与会计科目等式化关系
    综观利润表项目与会计科目,透视其理,笔者发现如下等式化关系:
    (一)部分利润表项目本期金额与多科目结转前发生额
    本期金额=∑对应科目结转前发生额
    1.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2.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这里,需要提醒会计人注意的是,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利润表上,营业收入项目、营业成本项目不再区分主营、兼营,以日常活动统而计之,得其全貌。
    (二)部分利润表项目本期金额与多个明细科目结转前发生额
    本期金额=∑明细科目结转前对应数
    1.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明细科目结转前对应数
    2.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营业外支出”明细科目结转前对应数
    这里,需要提醒会计人注意的是: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利润表上,单独列示来自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来自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单独列示固定资产处置损失、无形资产处置损失、其他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会计人理应重视其对投资者本期收益的重要影响,更好地为投资者权益保值增值服务。
    (三)部分利润表项目本期金额与异名科目结转前发生额
    本期金额=异名科目结转前发生额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或-借 ——结转前)
    这里,需要提醒会计人注意的是:
    其一,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利润表上,公允价值基础得以彰显: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结转前为贷方发生额,则属于收入要素;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结转前为借方发生额,则属于费用要素。
    其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存在会税差异:税法强调据实列支,一般不得调整计税基础,不承认新会计准则体系持有期价值变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
    其三,公允价值变动不一定计入利润表,影响多期的应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下的资本公积项目。
    (四)部分利润表项目本期金额与对应科目结转前发生额
    本期金额=上项+/-影响因素项目(大类项目——每股收益除外)
    本期金额=净利润/∑对应股数(每股收益)
    →本期金额=对应科目结转前发生额(其他表内数字)
    这里,需要提醒会计人注意的是: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利润表上,大类项目存在据上项而得的勾稽关系:在上项基础上,加或减影响因素项目金额即可。营业收入(扣除日常活动费用)→营业利润(考虑非日常活动收支)→利润总额(考虑上交所得税)→净利润(考虑投资者股数)→每股收益(尽显本期收益与投资者的直接利益关系)。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利润表上,每股收益本期金额由净利润除以对应股数而得,基本每股收益股数不加权,稀释每股收益股数以时间或价格为权数。
    除了前述种种规律,其他利润表项目本期金额与对应科目结转前发生额一致:
    (1)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金及附加”
    (2)销售费用=“销售费用”
    (3)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4)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5)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
    (6)投资收益=“投资收益”(+贷或-借——结转前)
    (7)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
    (8)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
    (9)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
    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类似,若投资收益项目结转前为贷方发生额,则属于收入要素;若投资收益结转前为借方发生额,则属于费用要素。
    二、剖析利润表项目、损益类会计科目与“本年利润”科目之微妙关系
    (一)“本年利润”对应科目一览
    这里,需要提醒会计人注意的是: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或“投资收益”科目结转前发生额为净收益,则为收入要素;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或“投资收益”科目结转前发生额为净损失,则为费用要素。两种不同情形分别结转“本年利润”科目贷方或借方。

    (二)“本年利润”不得对应的科目分析
    历经多年摸索,笔者发现,“本年利润”科目不得对应资产类会计科目;一旦对应,则必有逃避缴纳税款等风险。
    例如:
    借:本年利润
     贷:预付账款
    剖析上述会计分录的经济实质,令人汗颜:一方面,预付账款不见了,但人家并未付出劳务或者交货,投资者的资产流失了;另一方面,应纳税所得额莫名其妙地减少了(会计利润乃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基数),逃避缴纳税款之实竟源自一笔简单的会计分录,风险非常大。
    (三)损益类会计科目与会计流程分析
    1.透视制造业会计流程
    原材料等→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主营业务成本等→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透视服务业会计流程
    劳务成本等→主营业务成本等→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这里,需要提醒会计人注意的是,透视会计流程则可看清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巧妙关联:无论是制造业购料、生产、完工,还是服务业成本归集,结转本期成本才进入利润表核算领域,结转本年利润,才可以知道本年盈亏,进而结转未分配利润方知投资者投资企业以来到如今赚还是赔(不考虑每年分红所得的累计赚赔)。
    三、利润面面观——剖析利润的种种实质
    (一)利得、损失与利润
    1.利润=收入-费用+计入损益的利得-计入损益的损失
    2.利润包括:部分利得+部分损失
    3.利润=收入-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这里,需要提醒会计人注意的是,会计的基本分类仍为六大会计要素,利得、损失隐身于利润要素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之中,并非新的会计要素。利得、损失可能与利润表有关系,也可能与利润表无关系。
    (二)利润会税差异
    1.会计利润调整→查账征收之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实施条例》第九条)。
    2.税法亏损概念——可税前弥补亏损(《实施条例》第十条)。
    3.会计亏损概念——利润总额为负、实际亏损(《应用指南》附录4103)。
    这里,需要提醒会计人注意的是,实务里无法无视会计与税务差异,需要具有会税差异意识。
    (三)表间勾稽关系
    1.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初数+利润表中的净利润
    =利润分配数+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数
    2.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净利润
    这里,需要提醒会计人注意的是,脑海里表间勾稽关系的烙印只有清晰可见,才能不误事。
   四、利润表项目与会计科目等式化关系一览表(见表1)

    参考文献:
    [1] 陈淑亭,缪喜玲,袁晓燕,等。企业所得税法一点通[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 陈淑亭,张育辉,袁晓燕,等。初级会计实务应试精解[M].(1版3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作者:袁晓燕 来源:《会计之友》2010年第10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会计科目 利润表 立信会计出版社 企业会计准则 主营业务成本 项目 关系 利润表 会计科目 等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ck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5 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