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erryliu
103463 448

关于人大各类经济学专业所属学院的说明及各学科简介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1粉丝

moony

院士

4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227166 个
通用积分
21.6654
学术水平
28 点
热心指数
34 点
信用等级
10 点
经验
31408 点
帖子
1696
精华
4
在线时间
67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15
最后登录
2023-11-24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众所周知,人大经济学专业门类之全,堪称全国第一,但并非所有带经济学字样的专业都归属经济学院,特发此帖加以说明: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设置一览表

2007年7月6日更新)

学科

门类

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名称

博士点

批准时间

硕士点

批准时间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19980619)

020101政治经济学★★

19811103

19811103

020102经济思想史

19840113

19811103

020103经济史

19980619

19811103

020104西方经济学★★

19960429

19931217

020105世界经济★

19811103

19811103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9980619

19980619

020120网络经济学

2002

2002

020121企业经济学

2004

2004

0202

应用经济学

☆☆(19990610)

020201国民经济学★★

19840113

19811103

020202区域经济学★★

19860728

19840113

020203财政学★★

19840113

19811103

020204金融学★★

19811103

19811103

020205产业经济学★★

19840113

19811103

020206国际贸易学

19990610

19931217

020207劳动经济学★★

19931217

19860728

020208统计学★★

19811103

19811103

020209数量经济学

19990610

19840113

020210国防经济

19990610

020220金融工程

2002

2002

020221税务

2002

020222保险学

2004

2002

020223房地产经济学

2002

020224流通经济学

2002

2002

020225 风险管理与精算学

2003

2003

020226城市经济学

2004

2004

020228风险投资

2004

2004

020229劳动关系学

2004

1、加“☆☆”的一级学科表示该学科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加“☆”的一级学科表示该学科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加“★★”的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加“★”的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2、加“年度+自”并加黑字体的学科点是当年我校在一级学科授权范围内自主设置并上报教育部备案的学科点。

1.经济学院各专业及简介

(1)政治经济学(为中国人民大学全国重点学科点)

1.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2、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特定经济制度下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学科,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对于把握现实经济运行的规律,理解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发展趋势,以及学好各门应用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本专业培养从事经济理论、经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3、师资力量、主要博导姓名
  本学科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13名。在教师队伍中,以宋涛、卫兴华等学界泰斗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仍然活跃在学术舞台上,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林岗、杨瑞龙和黄泰岩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学者从90年代以来就已挑起了学科建设的大梁,入选教育部和人事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的候选人。本专业现有博士生导师12人,他们是:宋涛、卫兴华、胡钧、林岗、杨瑞龙、张宇、陈享光、李义平、伟韦、黄泰岩、马庆泉、徐茂魁。
  4、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我校是新中国政治经济学科的奠基者与开拓者,1950年我校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政治经济学教研室,1981年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在全国首次国家级重点学科评选中,本学科以全票通过并被主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2年成为国内第一批经济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1999年我校理论经济学获博士学位一级授权,1998年,我校经济学专业以最高分入选教育部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者,许多成为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骨干、领导者。
  从五十年代建校以来,我校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这种领先地位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点的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重要刊物上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成果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5、对外交流及其他
  本专业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经常性学术交流联系,在学生培养、项目研究、互派学者讲学、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
6、毕业生就业情况: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和金融部门等。
7、主要开设课程:高级政治经济学、高级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企业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当代中国经济、产业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等。

(2)经济思想史

本专业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本专业研究方向为经济思想史。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外国经济学说和中国经济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种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经济思想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经济学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水平基础上,经过硕士学位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从而能担当经济学理论研究、经济政策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
  本专业招收硕士生的教师:姚开建教授(博导)、邱海平教授(博导)、孟捷教授(博导)、杨志副教授。
  本专业是国内最早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之一。由鲁有章、李宗正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是20世纪60年代全国高等院校第一部统编教材,为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经济学说史学科建设起了奠基作用。本专业历年来指导研究生的导师许多是当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包括鲁有章、李宗正、高鸿业、吴易风、沈志求、陈孟熙、孟氧、成保良等。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中名列前茅。
  本专业在20世纪50年代曾接受苏联专家帮助。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交流扩展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本专业教授曾分别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讲学、访问、进修,并邀请多所国外大学的专家学者来华访问、讲学。本专业参与国内"资本论"学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学会、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等全国性学会的学术交流,本专业教师多担当各学会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多年来主要流向国家政策研究部门、重点科研院所。近几年来,毕业生也进入新闻、金融、出版等部门。
  经济思想史专业主要课程: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选读、经济学说史专题、中国经济思想史等、经济学方法等。

(3)经济史

1、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2、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以及外国近现代经济史。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经济史研究的专门人才和经济学学科科研、教学的专门人才。
  3、本专业目前有教授3人,讲师1人,都具有博士学位。有3位博士生导师:高德步、贺耀敏、陈勇勤。
  4、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科的经济史专业组建于20世纪50年代,老一辈的经济史学家为本专业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使本专业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的中青年教师致力于从多角度探索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扩大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本专业长期以来主要研究的领域是:中国近代经济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英国、美国的近现代经济史。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
  5、本专业对外交流情况:目前主要与日本、美国、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学者互访。
  6、就业情况:本专业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大部分在经济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作。
  7、本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外经济史比较研究专题、当代中国经济问题和历史经济问题综合分析专题。


(4)西方经济学(为中国人民大学全国重点学科点)
  1、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2、西方经济学研究方向:是研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流行的经济理论以及根据这些理论制定的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研究和学习西方经济学,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都有重要的意义。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微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新政治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金融经济学。本专业培养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3、本专业师资情况:目前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其中9人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点拥有高鸿业、吴易风两位学界泰斗,方福前、吴汉洪、刘凤良等中青年骨干,在全国享有盛誉,其中吴易风教授现任全国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方福前教授现任北京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并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本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5名。
  4、本专业目前发展情况:我校是新中国西方经济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获得外国经济思想史(含西方经济学方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最早获得这两个学位点的单位之一。1993年国务院学位办决定设立西方经济学硕士和博士点,我们又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获得西方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点1992年成为国内第一批经济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1999年我校理论经济学获博士学位一级授权,1998年,我校经济学专业以最高分入选教育部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者,许多成为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和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骨干、领导者。
   从本学科建立以来,我校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高鸿业教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成为全国西方经济学通行的权威教材,学科点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顶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部,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5、本专业对外交流: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经常性学术联系,在学生培养、项目研究、互派访问学者、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学科点高鸿业教授、李天有副教授分别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6、本专业毕业情况:博士、硕士毕业生大部分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
  7、本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与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流派、现代金融理论专题、财政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等。

(5)世界经济

本专业由著名教授吴大琨于1956年建立,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3年成为招收研究生的第一批学科单位,1982年成为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现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本专业研究方向包括:(1)世界经济基础理论;(2)美国金融与国际投资;(3)欧洲经济;(4)国际经济关系。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包括吴大琨教授、杜厚文教授、雷达教授、张帆教授、高成兴教授、关雪凌教授、陈建教授等7人。
  本专业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全面考察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和特征,探讨其运动规律,努力做出具有理论性、前瞻性、应用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本学科标识性的基本理论观点(如世界经济学体系、世界性通货紧缩、经济全球化、WTO的低谷切入等);本学科美国金融与国际投资方向在对现代金融理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制度有十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学科欧洲经济研究基本能与国际前沿保持同步,是国内极少数几家能够将欧盟经济与东欧经济研究并重、进行多学科全面研究的单位;国际经济关系方向重视理论及对策研究结合,与政府部门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对中国加入WTO、APEC合作和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研究,获得了领导和各级决策部门的重视与好评。自1996年以来,完成专著、译著、教材等80余部,论文800余篇,获得意大利国家级经济学奖一项,国家及省部级奖23项,完成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北京市级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
  对外交流:本专业对外学术交流频繁、层次高、有实效,年终召开世界经济国际研讨会已成为制度,多人在国外教学研究机构任(兼)职,并聘请了多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与一些国家建立了学生交换培养制度。
  毕业生去向:自1996年以来,本专业共培养本科生400余名,硕士60余名,博士30余名。其中约有100余名学生赴海外攻读学位,现有数十人在哈佛、斯坦福及剑桥、牛津等大学取得学位。大部分毕业生分配在政府经济职能部门、金融部门和外资公司工作。
  本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中高级国际经济学、开放宏观经济学、国际资本市场研究、中级国际投资、中级世界经济学、高级商务谈判、中高级公司财务、世界经济专题研究等20多门课。

(6)网络经济学

专业背景: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虚拟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政府、市场、企业和各种中介机构的日常活动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依赖性急剧上升;各类组织、业务、传媒的网络化、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以及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政治各项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大幅度增加等等,都需要相应的经济理论与政策支持。
  发展状况: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有关方面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并且越来越集中于经济的网络化这一视角。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成为国内外著名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骨干课程,而且被有关政府部门和业务监管机构作为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步于经济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进程,培养具有深厚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经济科学前沿领域探索能力、能够胜任理论研究、政策制定与经济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经济人才,我院于2003年设立了研究领域跨越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网络经济学专业,并且作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授予点,于2004年开始面向国内外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包括: 1.网络产业研究;2.信息产业研究;3.网络金融研究;4.网络传媒研究;5.电子商务研究;
6.电子政务研究;7.企业网络研究;8.网络规制研究;9.高技术产业管理研究;10.网络经济理论
  师资力量: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1. 本院具有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
  2.我校相关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
  3.国内网络经济研究与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
  4.国外网络经济研究与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
  
   我院网络经济专业主要博士生导师: 韩小明、于同申、杨志
  
  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邓小平经济理论)
   第一外国语(语言基础)
   学科基础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经济学
   财政经济学、货币银行学)
   专业必修课(网络产业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
  专业限选课(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研究、
   信息产业经济学、高技术产业管理研究、
   企业网络研究、网络规制研究;
  指定选修课(数理分析方法与技术或
   现代统计方法与应用)
   任意选修课(网络传媒研究、网络金融研究、
   电子商务研究、电子政务研究)
毕业去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中外企业管理层;高校科研教学人员。

(7)企业经济学

企业经济学是我院根据国际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自身科研教学基础所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本专业将主要在现代企业理论的架构下,跟踪国际学术发展的最前沿,力图将经济学与管理学有机结合,对企业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其中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本质、组织与制度、公司治理、公司财务、薪酬制度、企业间网络关系、企业家及其创业、以及中国的企业改制等等。
  我们本着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基本原则,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理论研究与管理高级人才。
  
  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企业经济学是国际学术界近几十年来最活跃的、与实践结合得最紧密的一个前沿性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更理性地认识企业的内部活动的规律和揭示企业(各种组织)管理的规律,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多年以来,我院众多教师不断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紧密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取了丰硕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大量有影响的论文、出版包括《企业理论丛书》和《企业理论译丛》在内的一系列的专著和相关教材,获得了众多的省部级以上的研究成果奖。不仅承担并完成了各种省部级的科研项目,而且还为大量的企业提供了高水平的咨询服务。同时,我们造就了一个高水平的年富力强的科研教学队伍。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教育部组织的2004年全国26个一级学科评估排名和全国80个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的评估排名中,我院参评的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均排名全国第一。
  
  师资力量与导师介绍
   在该专业方向上有教师7人,绝大多数都获得了博士学位。具体情况如下:
  1、杨瑞龙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经济学院院长
  2、 韦 伟(兼) 教授 博士生导师
  3、徐茂魁 教授 博士生导师
  4、周业安(兼)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5、李军林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6、李 琼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7、 杨其静 讲师
  
  对外学术交流
   在本研究方向上我院对外学术交流的渠道不断得到拓展,与摩纳西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大学都建立了密切的交流机制。
  
  毕业生就业去向
   该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可以继续深造、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研究工作,或者进入政府部门和各大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或者从事相关的咨询工作。
  
  主要开设课程
  本专业将主要开设高级微观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契约经济学、高级公司财务、产业组织理论、企业间网络研究、企业管理等课程。
   

(8)国民经济学(为中国人民大学全国重点学科点)
本专业是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专业背景:国民经济学专业是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它是用宏观的、战略的、全局性的眼光来分析研究国民经济这个大系统中的各个问题,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作出预测与规划。它的基本内容是对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概括来说本专业可以包括七个研究方向:1、战略与规划,2、宏观调控与政策,3、投入产出与经济预测,4、产业结构与政策,5、区域经济发展,6、国民经济核算,7、社会发展及其社会政策。
  研究方向:本学科点以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重点从事宏观经济调控与战略、经济分析与预测、外国宏观经济管理、价格理论与实践、数学模型应用等经济问题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投入产出分析等领域取得了国内领先的重要研究成果。本学科点重视联系经济建设实际,加强同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合作,承担国家重要研究课题,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保证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生。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通过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学知识,具有战略眼光和预见能力的,忠实于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管理工作者、师资和科研人员。
  学科组成:本学科点由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国民经济管理系和经济学院的经济学研究所共同组成,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科带头人,又有一批新一代中青年知名学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还聘请了部分校外著名经济学家和国内经济界领导人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目前本学科点共有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18名。近年来每年招收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50余名,堪称国内本专业规模最大的培养基地。
  本学科点博士生导师名单:钟契夫,胡乃武,刘成瑞,刘起运,刘瑞,武少俊,顾海兵,许光建,陈璋,郑超愚,魏礼群,王春正,白和金,高铁生,邵汉青。
  发展状况:本学科点在同行中以建立最早(成立于建国初期的1950年)、培养层次最齐全(从本科生到博士后)、师资队伍规模最大、培养规模最大、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特色而著称。在建国后一段时期内,国家和省市计委系统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全国各高校本专业的大多数师资都毕业于本学科点,有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以及高校和科研部门的知名学者,因此本学科点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学科点1981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和2001年两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在1990-2003年期间,共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论文1000余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10余项。本学科点重视与国内外教育界、学术界的联系与交流,一直是全国高校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的会长单位,有多位教授担任着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中国价格协会等全国性经济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是多个全国性学会的理事长单位,与国内同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本学科点的教师中,有10余位曾在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攻读博士学位或长期进修,先后有多名外国留学生在本系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本学科点还与数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毕业生去向:本专业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所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宽,就业面广,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机关,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中外大中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等工作,近年来本学科点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乐观。
    
  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外语
     经济学管理学前沿
     优化方法
     国民经济学专题讲座(原理部分)
     国民经济学专题讲座(方法部分)
     选修课2学分(包括"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等)
    
  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生主要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外语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财政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预测与规划
     产业经济学
     经济发展理论
     统计方法与技术
     经济系统分析
     社会发展宏观管理
     市场价格理论与实践
 

(9)国际贸易学

1、 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是1987年从世界经济专业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专业,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是具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授予权力的学科。
   2、 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专业是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专业方向为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研究内容主要是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亚太经济、国际投资、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WTO、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工商管理、国际经济法、企业会计、西方财务会计、西方公司理财实务、可行性分析与项目评估、国际税收等
   国际贸易专业旨在造就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并熟悉国内外贸易法规、政策的高层次经贸人才。
   3、师资力量、主要博导姓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科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7人已获得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学位,该学科博士点目前有博士生导师4人,其中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包括黄卫平、高成兴、韩玉军等教授为代表的知名经济学家,并聘请了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国际控股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为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4、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在中国入世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迅猛发展并对各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尽快培养出涉外经贸业务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因此,国际贸易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之一。该专业拥有我国国际贸易领域的著名学者,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功底,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调培养学生外语的运用能力,从本科一、二年级就对学生实行强化外语教学,使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通过英语六级考试。除按学校规定安排计算机课外,还在市场行情分析、电子商务等课程中,实行计算机模拟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目前该学科出版的专著与教材主要有:《国际贸易教程》、《关贸总协定与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国际通行投资分析》、《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指导》、《东亚经济合作的制度因素》(英文)、《亚洲经济的比较市场利益分析》(英文)、《动荡、调整、展望:东亚金融危机的经济学思考》、《走向全球化》、《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新编国际商法》、《期货交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等20余部;在《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亚太经济》、《国际贸易问题》、《国际经贸探索》、《管理科学》、《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商报》、《中国贸易报》、《香港经济时报》等杂志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相应的学术水平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先后有5部著作和论文分获国家优秀图书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5、对外交流及其他
  本专业以及世界经济专业(国际经济系)同国内国际经济领域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及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广泛和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是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美国经济学会、日本经济学会等学术团体的理事单位。并同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意大利东方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九州大学、韩国企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而且每年均聘请美、英、日等国家的学者和我校在国外的博士生来校讲学。我系教师也不断应邀赴国外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共同研究,部分教师还受聘担任了国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
   6、毕业生就业状况
  国际贸易专业旨在造就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并熟悉国内外贸易法规、政策的高层次经贸人才。该专业自1987年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关、科研单位、进出口贸易公司以及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从事经济管理和政策研究工作,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踏实勤勉的工作态度在不同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2002年新生入学平均分数仅次于金融和法律专业,名列中国人民大学第3位。硕士研究生入学比例在2002年达到12:1,说明这一专业是多数考生的首选专业之一。本专业的毕业生前景也很好,本科生15%、硕士生30%以上出国继续深造,就业去向近年来除了到银行、证券、保险、进出口公司、民营企业等金融机构、外贸机构和公司企业外,到国内的涉外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的越来越多,如到4大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越来越多等。
   7、主要开设课程
  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货币银行学、财政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营销理论与实务专题研究、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中级国际经济学、WTO专题研究、计量经济学。

(10)数量经济学

一、 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二、 数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它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研究各种经济数量关系及其规律,既研究方法、技术,又研究理论。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行研究是本学科的主要特点。目标是培养掌握先进的经济分析方法及经济学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分析方法(数学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三、 主要研究方向有: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最优化与经济数学模型;计量经济学与实证金融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四、 该学科点的师资力量较为充足,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及其他10 人。博士生导师有魏权龄教授、徐伟宣教授(兼)、章祥荪教授(兼)、赵国庆教授、林勇教授。
  五、 本专业与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有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都派学生参加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实验班举办的暑期培训。
  六、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高校,国家及省部的信息中心,金融,证券,科学咨询公司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七、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中英文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公共课 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1
  第一外国语 语言基础 3 1
  方法课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Theory and Methods 4 1
  学术讲座 在学期间听取10次以上的学术报告 1
  学科基础课 高级宏观经济学Advanced Macroeconomics 4 2
   高级微观经济学Advanced Microeconomics 4 1
   高级计量经济学Advanced Econometrics 4 2
  专业课 高级时间序列分析Advanced Time Series Analysis 4 1
   博弈论及其应用Gam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4 2
   高级金融理论Advanced Financial Theory 4 2
   动态优化Dynamic Optimization 4 1
   Measure, Probability and Integral Calculus 4 1
   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Financial Econometrics 4 3
   多元统计分析Multiplex Statistic Analysis 4 2
  选修课 The Topics in Advance Microeconomics 2 3
   The Topics in Advance Macroeconomics 2 4
   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es 4 3
  社会实践 会议调研 1 4
  先修课 西方经济学 1
   数学规划 1

(11)国防经济

国防经济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设立国防经济硕士点,是我国非军队院校中第一个设立国防经济硕士点的大学。本专业的设立,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科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全部二级学科。该硕士点现有教授两人、副教授二人、讲师一人,校外兼职教授三人。
  本专业的主要目标是:(1)适应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需要,承担各种重要研究项目;(2)培养既懂得国防经济理论又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两栖人才;(3)为拥有高技术和雄厚资金的国防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培养急需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国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国防经济安全研究、国防产业结构和布局研究、国防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国防企业资本运营研究、国防企业管理模式研究、"入世"过渡期后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创新研究、国民经济动员研究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有关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外贸公司、高等院校和和有关研究机构的国防教学科研工作。
  本专业自2001年以来,已招收了42名研究生, 2001年第一届招收的4名统招生已分配到信息产业部办公厅、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长安汽车集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机电商报工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2 19:23:1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 econometrics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人大 经济学 简介 学院 学科

已有 2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文状元 + 1 + 1 + 1
Free_loop + 1 + 1 对论坛有贡献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沙发
jerryliu 发表于 2006-4-21 09: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劳动经济学------劳动人事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公认的具有领先地位和国际影响的劳动经济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1983年劳动人事学院成立,1985年开始招收劳动经济本科毕业生。1986年设立劳动经济学硕士点。1994年获准在国内首次设立劳动经济学博士点。在2001年全国新一轮重点学科评审中,本学科以85%的高票获得全国同行专家的高度肯定,并以免予答辩的资格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学科。至今,本专业在学术梯队、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全国劳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领域起到了示范作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劳动力市场、产业和劳动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当代就业和失业的理论与实践,劳动力市场的统计指标体系、国际劳动力市场制度比较,工资、收入分配理论及政策,国内外劳动力流动和迁移、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服务体系、我国产业和劳动关系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劳动争议协调机制及处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经济学分析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训练和培养解决中国劳动和产业关系,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问题高水平的专家,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中国劳动经济、产业关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教学、研究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研究人员主持过或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国际劳工组织研究课题"中国企业员工工作时间研究",中美富布莱特基金研究项目"当代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失业率测量与失业风险控制研究",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人力资源规划",国家教育部"薪酬制度设计的技术和方法"等多个国际、国家及部委科研项目。迄今出版了包括《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和劳动法》、《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市场经济下的就业理论与就业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多部学术专著、译著及教材,并发表具有较大学术和社会影响的专业论文多篇。这些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大都被全国相关专业领域的同类院系指定为学术必读书目和专业教材。多部论著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在对外交流方面,本学科长期充当着国内这一学科的代表,与国际劳工组织(ILO)、美国康乃尔大学劳动关系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动关系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德国奥斯纳布鲁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等国际组织和国际学术机构,以及台湾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等港台大学相关院系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近年开展的主要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有:与美国政府合作的美国富布莱特国际交流项目,与美国康乃尔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产业和劳动关系及人力资源管理远程教育课程,与德国奥斯纳布鲁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合作开展的"WTO与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研究"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主要专职教师有:曾湘泉(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履宽(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光德(教授)、姚裕群(教授)、刘尔铎(副教授)、易定红(副教授)、丁大建(副教授)、杨伟国(副教授)、唐矿(副教授)、李丽林(讲师)、耿林(讲师)等。主要的兼职教师有:蔡昉 (教授、博士生导师)、文魁(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小宝(研究员)等。
  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自1996年以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都高达100%,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追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予以了较高的评价,许多优秀毕业生都已走上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和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岗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济博弈论、中国劳动问题研究、20世纪中国劳动经济史、中国就业政策与评估、劳动关系研究、产业关系研究方法、劳动法研究、薪酬理论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分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架构的经济分析、社会保障学、员工福利与企业年金等。

使用道具

藤椅
jerryliu 发表于 2006-4-21 09: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劳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劳动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招收劳动经济学硕士生,同时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的公共管理硕士(MPA)。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本专业研究方向:重点培养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以及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系统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理论、技术和方法和的高层次的研究型和实践型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不但能够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的系统理论与方法,而且能够掌握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或者独立承担相关管理实践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毕业后适于在企业、政府、公共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或者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与劳动政策;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组织行为理论;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组织行为学等。
  主要专业课程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实证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劳动政策分析;中国劳动问题研究;社会保障学;工资理论与薪酬管理等。

使用道具

板凳
jerryliu 发表于 2006-4-21 09: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房地产经济学------土地管理系

本专业是硕士学位授予点。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房地产经济专业的高层次人才。
    主要研究内容: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研究基础上,探索房地产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经济、社会关系,以及这些利益关系的协调、规范和管理的手段与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房地产经济理论:主要研究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及房地产同社会经济各部门间的相互影响和变化规律,它是指导房地产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
    房地产政策分析:主要研究城市土地与房屋政策的历史与现状,并对政策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房地产政策及其运用手段。
    房地产投资与金融:主要研究房地产投资行为与金融活动基本运行规律,以及它对房地产业运行的影响和作用,为房地产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主要研究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市场营销和物业管理等理论和实务,为房地产企业经济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
  地产市场研究:主要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特点、运行规律,房地产市场分析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房地产市场调查技术等,是研究房地产经济和管理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有: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主要专业课有: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政策分析与评价、房地产估价与管理、房地产市场分析、房地产金融与投资、不动产估价案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
    师资力量:现有教授9人,其中兼职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博士生导师5人,在职教师中获博士学位者9人,博士后2人。
    专业发展概况:1993年我校设立全国第一个房地产经营管理本科专业,同年挂靠企业管理专业分别招收房地产管理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PA(专业方向)以及博士研究生(方向)教育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房地产经济学》,"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土地经济学》,以及21世纪房地产系列教材(共7本)教材、专著等20余部,为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交调研咨询报告60余篇;其中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近期主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应急项目"公房入市政策设计",国家社科基金"房地产泡沫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大课题"房地产业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房地产泡沫及预警系统研究"等。
     对外学术交流:目前已经同美国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协会、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英国剑桥国际土地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香港测量师学会、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学院、台湾政治大学、台湾逢甲大学,以及德国、俄罗斯、乌克兰、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毕业生主要去向:各级土地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动产咨询评估机构、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

使用道具

报纸
jerryliu 发表于 2006-4-21 09: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传媒经济学------新闻学院

1、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2、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主要研究方向有传媒经济理论、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传媒经营与管理、广告理论、广告实务等。
  l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于创新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
  l 传媒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应掌握本学科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熟练从事传媒运营和本专业科学研究工作的动手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l 本专业为传媒产业培养应用与研究并重型人才,硕士生应熟悉传媒经济和传媒经营管理的实际业务,同时重视理论研究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毕业后能够胜任传媒一线实践工作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3、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l 2000年,我院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授权。
  l 2003年,经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批并报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备案,我院在一级学科授权下自主设立了传媒经济学硕士点和博士点。
  l 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传媒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l 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最齐全的院系。
  4、师资力量
  人大新闻传播学科拥有较强的学术队伍,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代名师甘惜分、张隆栋、郑兴东、蓝鸿文等教授均长期任教于人大,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2005年6月,人大新闻传播学科现任教师共有4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2人。拥有博士学位者22人,占全部教师人数的44.9%。目前另有11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现职学术队伍中,既有以方汉奇教授为代表的享有崇高学术声望的老一代权威学者,又有郑保卫、陈力丹、喻国明等国内拥有广泛影响的中年学者和以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蔡雯、杨保军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者。以这些知名学者为核心,人大新闻学院形成了既成熟又富于创新活力的学术团队。
  5、导师介绍
  详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网站(http://www.rjc.com.cn)
  6、科学研究
  l "八五"以来,承担国家各类重点课题最多、获奖成果最多。
  l 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
  l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
  l 全国唯一连续两届重点学科所在单位,2004年教育部学科综合评估第一名。
  7、对外学术交流
  l 人大新闻学院每年举办两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世界新闻传播1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和CBS联合举办的"世界新传播新技术发展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与国际传播学会ICA合办的"WTO与中国新闻传媒业发展"以及"媒介集团化与我国传媒业改革"研讨会等。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来中国人民大学出席新闻传播研讨会、进行学术访问、合作和交流的外国学者和新闻界人士超过200人,分别来自美、英、德、法、加、日、韩、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荷兰等十几个国家和三十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
  l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东京大学社会情报研究所(原新闻研究所)、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等十几所世界知名大学院系和机构有着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
  l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学生构成上的国际化程度也很高,全学院目前在校生900多人,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中在册的外国留学生96人,占全部正规在校生的近10%,在全国新闻传播院系中,留学生所占比例最高。
  8、毕业生就业去向
  新闻媒体、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
  9、主要开设课程
  l 新闻理论研究
  l 传播理论研究
  l 新闻传播史研究
  l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l 传媒经营与管理研究
  l 广告理论与实务
  l 公关理论与实务
  l 出版理论与实务

使用道具

地板
jerryliu 发表于 2006-4-21 09: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学院

1 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属理论经济学科,学制2年
  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建立于1988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建成了国内高校惟一也是最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高校中,中国人民大学(1)最早建立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1991年);(2)第一批获得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3)是惟一设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专业的学校。(4)全国唯一的一个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学科(2001年)。
  2 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1) 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环境经济政策理论、环境经济评价、环境财政;
  (2)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发展政策、可持续发展评估等领域;
   ( 3) 资源经济学,包括资源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自然资源价值评估、自然保护区管理等领域;
  (4) 环境政策与管理,包括环境政策理论和分析方法、环境政策评估理论和方法、环境规划理论和方法、环境管理理论与方法、国际环境政策等领域;
  (5)人口经济学,包括人口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领域。
  3 师资力量
  马中 教授 经济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环境政策;
  邹骥 教授 经济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国际环境政策;
  翟振武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口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宋国君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环境政策;
  孙承咏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韩威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候东民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口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4 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本学科的教育与研究活动已经形成了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整体研究的学术风格。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与相关科学技术相结合,紧密联系现实环境与发展问题,注重政策分析和应用实践。在国内已自成一家,得到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本学科研究活动中涉及到的领域主要有: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生物多样性;农业环境问题;能源交通领域的环境问题;水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环境规划和环境战略规划;工业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等。
  在研究工作中,注重发展以下几种类型的合作:与行业部门合作,获得行政支持和政策指导;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建立本学科教学科研基地,获得资金支持,并满足人才需求;与有关国际组织合作,获得研究资金支持,保持本学科的领先地位;与国内外教育机构合作,优势互补,发展联合办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5 对外交流及其他
  本学科同政府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系,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北京市政府;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盟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发署;伦敦经济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京都大学、日本琦玉大学、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法国环境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韩国产业与贸易研究所、韩国环境研究所、日本科技事业振兴团和德国亨里奇波尔基金会等。
  
  6 毕业生就业状况
   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领域较宽,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政府机构,主要包括中央政府机构和省级政府;事业单位,包括研究单位和业务单位;银行;企业,包括大型国企、跨国公司、咨询公司等。
  7 主要开设课程
  本专业学制为2-2.5年。主要课程有:统计方法与技术、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导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方法、环境政策分析、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史、人口经济学、生态经济、国际环境事务、自然资源管理、环境规划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人口预测与政策分析、环境项目与政策评估、环境审计、数量分析方法等。

使用道具

7
jerryliu 发表于 2006-4-21 09: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产业经济学------商学院

产业经济学专业为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环境与贸易、对外贸易与国际产业。
  本专业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联系理论以及各产业部门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经济学专业,服务于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产业分析和产业政策实践,经济全球化的勃兴和科学技术鼎盛时期的到来,进一步拓展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在产业经济学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适合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在政府部门从事宏观管理工作和大中型企业从事战略研究与高层管理工作
  本专业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专职博士生导师李悦、杨昌举、谷克鉴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陈淮教授。
  我校产业经济学是集中原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两大学科的师资力量,于1998年研究生专业目录调整后组建,并于2000年经评审列入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多年来,该学科教师在产业组织理论、工业经济管理、商品流通、对外贸易与国际产业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产业经济学自身的学术特色,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著,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卓著。
  主要开设课程:产业经济学前沿、国际贸易模型与应用

流通经济学------商学院

流通经济专业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理论、流通组织理论、流通产业政策、现代物流理论与管理、现代批发理论与管理、现代零售理论与管理、商业伦理与市场秩序、内外贸一体化、商品期货、商品学、商品检验与检疫、市场管理与规制、流通统计监控等。
  本专业是研究流通产业组织、流通产业结构和流通产业联系理论以及各流通业务部门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该专业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培养具有深厚经济学理论功底和相关细分方向一定实际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性人才。
  特别是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具有应用经济学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适合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在政府部门从事宏观管理工作和大中型企业从事战略研究与高层管理工作。
  我校流通经济专业是在2003年根据学校招生专业目录调整的统一规划新增设的专业之一,该专业脱胎于人民大学原贸易经济系商业经济专业,从50年代以来一直是人民大学的传统强项和优势专业,多年来一直是全国排名第一,并于2000年经评审列入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专业。
  多年来,该学科教师在流通产业组织理论、商业经济管理、商品流通、商业伦理与市场秩序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具有流通经济学自身鲜明的学术特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发表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论著,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卓著。
  本专业目前的有教授2人、副教授5、专职博士生导师有纪宝成教授、马龙龙教授、李金轩教授、黄国雄教授。兼职教授徐从才。

国际贸易学------商学院

国际贸易学专业是硕士学位授予点。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实务。本专业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
  本专业着重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活动中商品贸易与要素流动及其变化的规律、国家和多边贸易体制中贸易政策对贸易与要素流动的影响机制以及国际贸易实务等领域的规律、机制与惯例。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政策工具的运用,掌握关税制度、进出口管理、服务贸易、外汇市场运作、国际贸易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成为具有较深厚的国际背景的企业经营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于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已拥有以古克鉴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有机结合,完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论文、专业教材和著作,其中古克鉴教授的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类奖励。
  毕业生就业选择范围较宽,主要为在华各类跨国公司,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外贸进出口公司,政府公务员,各高等院校教师,研究人员等等。
  主要开设课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WTO专题、国际营销理论与实务专题研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1 9:37:26编辑过]

使用道具

8
jerryliu 发表于 2006-4-21 09: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区域经济学------区域所

第一部分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是全国首批区域经济学2个博士点之一 ,1996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为中国人民大学25个重点学科之一。2004年,区域所"站在学科前沿,深化教学改革,构筑区域经济学人才培养示范性体系"(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二等奖。2005年增加了城市经济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培养了国内第一批区域经济专业的高级人才。藏有完整系统的区域经济研究文献资料。
   区域所50余年来,走过辉煌的历程,其前身是"经济地理教研室"(1950~1978)及"生产布局教研室"(1978~1988),前者在五、六十年代,后者在七、八十年代都居国内各高校相同专业前列,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完成了诸多科研任务,培育和输送了许多专业人才,为本学科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代表"。1978年,经济地理教研室更名为"生产布局教研室",并设立了生产布局本科专业;1982年生产布局教研室开始招收经济地理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经济地理与生产布局专业更名为区域经济学专业;1988年,在生产布局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区域经济研究所(计划单列);1994年,区域经济研究所与软科学研究所合并。 2001年7月,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成立,我所成建制进入公共管理学院,正式定名为"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形成目前的专业发展局面。我所的专业方向以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为主,确立了以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为主体、MPA为辅助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高层次区域经济学人才的培养基地。现任所长为陈秀山教授。
  我所定编20人,现有在职人员12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兼职教授5人(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王海平、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综合规划组组长宁吉喆、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晓江、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队伍短小精干,富有朝气,本所正式在编的10名教师均为50岁以下的博士,7名教师曾在国外进修或学习。我所下设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个研究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2)区域经济政策与与产业布局;(3)城市经济、城市规划与管理;(4)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国内领先
   我所是最早和最完整从国外引进"区位论"理论的研究单位,为国内区域经济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在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等领域目前仍处于前列。区域经济专业在全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获得一项国家社科二等奖和一项国家社科三等奖,这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是唯一的。曾获得6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发表著作、教材50余部,论文500余篇。1999-2001年我所推出了国内第一套共计16本"区域经济系列丛书",总结了国内近20年区域经济研究的成果,对国内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学科点为本学科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代表"。
  现正着手推出"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系列教材"(含《区域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学政策》、《区域经济方法与模型》《区域规划》、《区域投融资》、《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预计2003年全部出完。)。
  --全国区域经济学学术中心
   我所已成为国内区域经济学术研究与交流中心。中国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研究中心、中国投资环境学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等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均挂靠我校,以我所为依托;同时,本所是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软科学学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等全国性学会理事单位。2002年10月主办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研讨会。
  --全国区域经济学教师培训中心
  长期以来,本所承担了为地方院校培训区域经济学专业教师的工作,接待了数十所院校的进修教师、访问学者,并与北大、南开、兰州大学等兄弟院校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2002年和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举办本专业高校教师进修班。
  --对外交流
  近年来,我专业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法国巴黎第十二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曼彻斯特东西、英国格林尼治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韩国中央大学、美国 大学、德国凯泽斯劳腾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定期进行学术和人员交流,与我国台湾省的政治大学、逢甲大学和高雄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有学术互访,定期与韩国举办学术研讨会,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外知名,国内一流,科研领先;用5~1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国内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面旗帜。
  第二部分 本学科点发展历史底蕴深厚
  1、本学科点是国内最早从事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教学研究的机构
  --不同时期都出版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教材或专著
  50年代出版的《中国经济地理学讲义》是国内第一本经济地理学教材。
  80年代出版的《中国经济地理》被译为英文,有很大的国际影响,该书2000年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90年代出版的《区域经济学》是国内第一本区域经济著作,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1年出版的《区域经济学原理》获2002年的"五个一工程"奖。
  2004年出版了全国第一套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合作),商务印书馆;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商务印书馆;陈秀山、孙久文主编:《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孙久文:《区域经济规划》,商务印书馆;侯景新:《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商务印书馆;付晓东:《区域融资与投资环境评价 》,商务印书馆,已出版的研究生系列教材,成为第一套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系列教材,反响良好,已被10几所兄弟院校选用。其中《区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政策》连续2年被新华网推荐为两会代表参阅书目。
  
  --培养了新中国首批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学人才
  
  50年代至人大1978年复校前毕业的研究生有133名,其中有40余名为教授或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的一些学科带头人都出自本学科点,可以说,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专业的摇篮。
  2、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国内影响和一定的国际影响
  --曾有许多国际国内知名学者在本学科点工作。
  孙敬之教授,中国经济地理学的泰斗,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一任理事长,第二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长。
  刘再兴教授,知名工业布局专家与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美国的詹姆斯与马丁所著的《地理学思想史》是全球一本权威著作,在该书写道:"今日的经济地理学者几乎都是从北京的人民大学出来的"。
  3、本学科点对我国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开创和推动作用,保持了12项全国第一。
  人大复校前,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经济地理教研室、培养了第一批研究生、出版了第一部新中国经济地理教材。
  人大复校后,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了生产布局专业,第一个确立了生产布局学科体系,第一次规范了培养方案,第一次在全国完整地引进了西方的区位论,编写的第一本生产布局教材在全国广泛应用。1988年在全国第一个设立区域经济学研究机构,1989年出版了第一本区域经济学教材,2000年出版了全国第一套区域经济学丛书。2004年出版了全国第一套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
  目前仍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已设立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正在开拓城市管理和区域经济信息系统方向,这在全国也是首创。
  第三部分 教学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协调的应用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发展涉及区域资源开发、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资源的空间资源配置方式、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改善、区域竞争力提高、区域内部政府组织创新、区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区域经济关系涉及区域分工、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与贸易、区域间竞争、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冲突、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调控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通俗讲:区域经济是特定区域内经济活动的总和,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决策的科学。学习区域经济学将会使学生掌握许多实用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如何开发区域资源、如何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如何提高区域内人民生活水平与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如何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如何优化区域内行为主体(包括地方政府、企业、集团与个人)行为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并提升地区竞争力、如何协调与解决区域间矛盾与冲突、如何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如何制订与实施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从而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
  区域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很大的运用市场,适合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规划部门、咨询机构、房地产行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区域经济规划与管理、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资本运营、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投资与营销、教学科研等高层次经济决策与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我所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我所的在校生由于上学期间均有机会随导师参加为地方政府服务的科研课题,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培养出较高的科研能力,所以他们在毕业择业过程中,均表现较好,他们既有人大经济学基础理论扎实的优势,又有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长处,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迅速增长的招生规模
   2004年有在校博士生26人,在校硕士68人,博士后2人。
  1998年以前我所是以经济地理学专业名义招生的,1998年教育部把经济地理学改为区域经济学专业,从此,我专业招生的报名人数,进入一个不断增长的时期,在经济地理学专业时期,报名人数最低至23人,改为区域经济学专业后,2004年报考人数最高为204人。
  
   区域所96年以来报名招生情况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报名人数 50 55 41 43 48 146 120 104 204
  录取人数 8 8 8 8 15 14 32 34 34
  
  --培训人才
  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兴形式,受到广大在职人员的欢迎。区域经济学作为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市场,本所自1996年开始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以来,已在北京、深圳、南京、长沙、岳阳、济南、东营、淄博、石家庄、商丘、开封、济源、新政、荥阳、新密、汉中、赣州、台州等地区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研修班,还受河北省委组织部、广东佛山、东莞市政府委托,在人民大学举办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党政干部和经济管理人才。
  第四部分 科研
   区域经济专业在全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获得一项国家社科二等奖和一项国家社科三等奖,这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是唯一的。95年以来,出版主要专著教材60余本,近3年学科点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有关部位、北京市及各地方政府和企业资助的各类纵向、横向课题四十余项,经费总额三百六十余万元;其中,还有与韩国国土研究院合作的国际项目。教授的人均课题经费六十余万元。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十部,获各类奖项七人次。
   1999-2001年我所推出了国内第一套共计16本"区域经济系列丛书",总结了国内近20年区域经济研究的成果,2004年出版了全国第一套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对国内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学科点为本学科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问题越来越突出,区域经济与相关研究愈来愈受到各级政府、企业与学者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广泛参与地方经济发展重大项目论证和决策及规划、得到地方政府的好评,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明显贡献,这方面的优势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第五部分 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第一,区域所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区域经济学
  商务印书馆出版"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
  《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张可云编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出版。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侯景新等编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出版。
  《区域经济政策》,张可云编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出版。
  《区域经济规划》,孙久文编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出版。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陈秀山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出版。
  考试科目: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教程》,张培刚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西方经济学》(下编宏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考试科目:中国经济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四版。
  考试科目:世界经济地理
  《世界经济地理》,陈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第二,区域所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入学考试
  综合考试参考书目
  区域经济学原理--《区域经济学教程》,孙久文、叶裕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四版。
  世界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地理》,陈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第六部分 教授简介
   陈秀山, 男,1954年10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兼区域经济学教学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家协会社科翻译委员会理事,江西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体制与政策,曾多次赴德国研修。
  张可云, 男,1964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关系与政策、青藏高原产业布局与宏观经济等,曾于1998年赴英国研究"欧盟国家地区经济关系与区域政策"。
  孙久文,男,1956年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理论、区域规划、城市管理。
  叶裕民,女,1962年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兼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兼青年委员会主任,北京城市科学学会理事,北京市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化与小城镇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区域开发、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城市化。
   侯景新,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五洲论衡世界新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贵州都匀市政府顾问等。2001年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2001--2005)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区域开发理论、城市形象设计与城市经营、行政区划与地区竞争力研究,区域规划计量分析等。
  王海平, 男,1956年出生,经济学博生,教授 ,兼职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调节与控制、经济政策学、 城市经济学、 宏观计划理论和方法、 地区经济开发与规划。
  宁吉喆,男,1956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综合规划组组长。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合作、西部开发投融资研究。
  肖金成,男,1955年出生,经济学博士,兼职教授,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区域经济问题、区域融资问题。
  李晓江,男,1955年出生,兼职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兼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专家,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交通规划、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
  王凤武,男,1948年出生,英国威尔士大学城市规划硕士毕业,兼职教授,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兼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城市化与城乡建设前沿、城市规划方法、小城镇规划问题等。
  陈晓丽,女,1946年出生,兼职教授,建设部总规划师。主要研究领域:城市规划与管理。

城市经济学------区域所
第一部分 区域所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是全国首批区域经济学2个博士点之一 ,1996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为中国人民大学25个重点学科之一。2004年,区域所"站在学科前沿,深化教学改革,构筑区域经济学人才培养示范性体系"(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二等奖。2005年增加了城市经济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培养了国内第一批区域经济专业的高级人才。藏有完整系统的区域经济研究文献资料。
   区域所50余年来,走过辉煌的历程,其前身是"经济地理教研室"(1950~1978)及"生产布局教研室"(1978~1988),前者在五、六十年代,后者在七、八十年代都居国内各高校相同专业前列,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完成了诸多科研任务,培育和输送了许多专业人才,为本学科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代表"。1978年,经济地理教研室更名为"生产布局教研室",并设立了生产布局本科专业;1982年生产布局教研室开始招收经济地理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经济地理与生产布局专业更名为区域经济学专业;1988年,在生产布局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区域经济研究所(计划单列);1994年,区域经济研究所与软科学研究所合并。 2001年7月,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成立,我所成建制进入公共管理学院,正式定名为"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形成目前的专业发展局面。我所的专业方向以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为主,确立了以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为主体、MPA为辅助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高层次区域经济学人才的培养基地。现任所长为陈秀山教授。
  我所定编20人,现有在职人员12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兼职教授5人(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王海平、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综合规划组组长宁吉喆、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晓江、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队伍短小精干,富有朝气,本所正式在编的10名教师均为50岁以下的博士,7名教师曾在国外进修或学习。我所下设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个研究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2)区域经济政策与与产业布局;(3)城市经济、城市规划与管理;(4)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国内领先
   我所是最早和最完整从国外引进"区位论"理论的研究单位,为国内区域经济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在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等领域目前仍处于前列。区域经济专业在全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获得一项国家社科二等奖和一项国家社科三等奖,这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是唯一的。曾获得6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发表著作、教材50余部,论文500余篇。1999-2001年我所推出了国内第一套共计16本"区域经济系列丛书",总结了国内近20年区域经济研究的成果,对国内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学科点为本学科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代表"。
  现正着手推出"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系列教材"(含《区域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学政策》、《区域经济方法与模型》《区域规划》、《区域投融资》、《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预计2003年全部出完。)。
  --全国区域经济学学术中心
   我所已成为国内区域经济学术研究与交流中心。中国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研究中心、中国投资环境学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等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均挂靠我校,以我所为依托;同时,本所是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软科学学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等全国性学会理事单位。2002年10月主办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研讨会。
  --全国区域经济学教师培训中心
  长期以来,本所承担了为地方院校培训区域经济学专业教师的工作,接待了数十所院校的进修教师、访问学者,并与北大、南开、兰州大学等兄弟院校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2002年和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举办本专业高校教师进修班。
  --对外交流
  近年来,我专业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法国巴黎第十二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曼彻斯特东西、英国格林尼治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韩国中央大学、美国 大学、德国凯泽斯劳腾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定期进行学术和人员交流,与我国台湾省的政治大学、逢甲大学和高雄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有学术互访,定期与韩国举办学术研讨会,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外知名,国内一流,科研领先;用5~1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国内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面旗帜。
  
  第二部分 城市经济学专业介绍
  一、城市经济学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是具有城市经济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是全国首批城市经济学博士点和硕士点。
  二、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1.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学、中国城市化理论与实践、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
  2.研究内容:
  城市经济学涉及范围非常广的学科,该学科以经济学方法为主包括运用地理学、管理学、产业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探讨解决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经济学专业重点研究以下领域:
  城市经济学理论,努力构建适合于发展中国国家特别是中国国情的城市经济学学科框架体系;研究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城市土地及空间结构调整问题、城市公共住宅问题、城市教育与人力资本积累问题、城市贫困问题、城市犯罪与公共安全问题、城市管理问题等。
  中国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化历史上背景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的城市化过程,本专业致力于中国城市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包括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性理论、中国城市化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其规律、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行为与政策、中国城市群及潜在城市群研究等
  现代城市经营与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本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城市经营的理论、内容与方法,突出不同类型城市的经营与管理。同时,根据城市个体特征,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包括城市发展方向、宏观定位、城市规模、发展水平与产业构架、城市发展障碍的判断及找寻消除障碍的主要途径。
  3.培养目标
  培养一流的具有现代城市经济学理论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和技术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城市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分析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背景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由农业农村社会向现代工业城市社会转变,是我国未来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的战略问题。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现实的城市经济运行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而城市经济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致使很多城市在同样的问题上不断地重复摸索、徘徊,提高了我国城市发展的成本。因此,设立城市经济学专业,加强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大量培养城市经济学的专门人才,是中国新世纪时代发展的需要。
  城市经济学专业所依托的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在中国人民大学里规模上属于小所,但在科研力量上属于强所。我所总共14个教职工,其中教师10人,教辅人员4 人。在教师队伍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我所还聘请了建设部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李小江、建设部总规划师陈小丽、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国土所副所长肖金诚等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领域权威机构的专家做兼职教授。为我所及时把握中国城市经济运行的前沿动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毕业生就业去向
  城市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很大的运用市场,适合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规划部门、咨询机构、房地产行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城市经济规划与管理、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资本运营、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投资与营销、教学科研等高层次经济决策与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本专业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校生由于上学期间均有机会随导师参加为地方政府服务的科研课题,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培养出较高的科研能力,所以他们在毕业择业过程中,均表现较好,他们既有人大经济学基础理论扎实的优势,又有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长处,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五、主要课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与区域经济学专业相同,专业课在以下课程中选择:
  区域经济理论
  区域经济方法
  城市经济学
  城市公共政策
  城市可持续发展
  经营城市
  现代城市规划
  卫星城与都市发展
  GIS在城市中的应用
  
  六、考试科目与参考书目等等
  区域所城市经济学专业博士入学考试
  城市经济学:
  《中国城市化之路》,叶裕民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
  《城市经济学》,(美)奥萨利文,中信出版社。
  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教程》,张培刚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西方经济学》(下编宏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教程》,孙久文、叶裕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周一星,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区域所城市经济学专业硕士入学考试
  综合考试(含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经济地理)
  参考书目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周一星,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区域经济学原理--《区域经济学教程》,孙久文、叶裕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四版。
  第三部分 教授简介
  
   陈秀山, 男,1954年10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兼区域经济学教学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家协会社科翻译委员会理事,江西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体制与政策,曾多次赴德国研修。
  叶裕民,女,1962年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兼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兼青年委员会主任,北京城市科学学会理事,北京市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化与小城镇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区域开发、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城市化。
  张可云, 男,1964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关系与政策、青藏高原产业布局与宏观经济等,曾于1998年赴英国研究"欧盟国家地区经济关系与区域政策"。
  孙久文,男,1956年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理论、区域规划、城市管理。
   侯景新,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五洲论衡世界新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贵州都匀市政府顾问等。2001年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2001--2005)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区域开发理论、城市形象设计与城市经营、行政区划与地区竞争力研究,区域规划计量分析等。
  王海平, 男,1956年出生,经济学博生,教授 ,兼职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调节与控制、经济政策学、 城市经济学、 宏观计划理论和方法、 地区经济开发与规划。
  宁吉喆,男,1956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综合规划组组长。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合作、西部开发投融资研究。
  肖金成,男,1955年出生,经济学博士,兼职教授,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区域经济问题、区域融资问题。
  李晓江,男,1955年出生,兼职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兼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专家,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交通规划、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
  王凤武,男,1948年出生,英国威尔士大学城市规划硕士毕业,兼职教授,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兼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城市化与城乡建设前沿、城市规划方法、小城镇规划问题等。
  陈晓丽,女,1946年出生,兼职教授,建设部总规划师。主要研究领域:城市规划与管理。

使用道具

9
jerryliu 发表于 2006-4-21 09: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2、①专业方向:政治经济学
    ②研究内容: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科学体系和研究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总结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新格局和新的规律。要着重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因、方向和模式,深入研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中国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的现状和趋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
    ③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和写作能力。
    3、师资力量、主要博导姓名:
    现有博士生导师:周新城教授
    4、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此专业历史悠久。政治经济学学科被列入"211工程"子项目。2001年在全国高校重点学科通讯评审中得满分,并获得重点学科评审免答辩资格。本专业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居于全国高校前列。本专业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如:《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从马克思到市场经济》、《苏联东欧演变的原因及教训》、《人力资本与制度创新》等。
     5、对外学术交流:
    本专业各位导师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学术影响。本专业具有经常性的对外学术交流,经常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讲学。
    6、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涉及宏观管理的党和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中央与省级政策研究部门、中央与省级媒体机构;群体团体、高等院校等。
    7、主要开设课程:
     邓小平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经济学、"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原著选读、高级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专题、当代中国经济研究、高级政治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对策论与经济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发展、高级宏观经济学。

使用道具

10
jerryliu 发表于 2006-4-21 09: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学研究所

一、学科简介: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教育部新设立的一门新的经济学学科。按照教育部学科门类划分,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我系一个重要专业方向,教育部重点学科。目前这一方向既有硕士点,也有博士点。
  当前,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类发展。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世界环境大会上,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各国政府的一致认同。当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紧密相关,给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也多方面带来了挑战。经济学不综合研究、考察人口、资源、环境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其结论的科学性就会受到置疑。这正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基本的出发点。
  中国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不仅宏观上如此,在区域问题上也有各种矛盾急需研究协调。所以,本学科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有紧密关系。
  我系所是国内较早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高校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包括宏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也包括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及规划。在这些方面广泛承担与参与过联合国人口基金,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环保委、国家计生委,国土资源部等研究课题,也承担与参与过深圳市、北京市、以及全国其他地区市县等的规划研究项目。承担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教委社科基金项目。一些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一、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以及从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有创新能力,组织实际工作的能力,能熟练地应用外语。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以及从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有创新能力,组织实际工作的能力,能熟练地应用外语。
  
  三、课程设置:
  基础课: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财政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专业课: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总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方法,环境与资源政策分析,生态经济,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案例,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发展史,国际环境事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模型,人口规划等
  
  
  四、授经济学学位
  
  
  五、毕业分配:
  1、 高校相关专业教师
  2、 相关社会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3、 国家与地方相关机构管理人员;
  4、 相关杂志、报纸、出版社等记者或编辑;
  
  
  六、导师介绍:
  
  1、翟振武教授 博士 博导,人民大学社会人口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人口经济学研究,主持的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成果《走向21世纪的人口资源环境》一书,获教育部社科三等奖
  2、侯东民副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人口生态学方向研究,主持多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论文数十篇 。主要著作"寻求战略突破:破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等。
  3、孟向京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人口地理学研究 。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