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c奇点
1269 1

知识分子的耐心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3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5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872 点
帖子
30
精华
0
在线时间
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6-21
最后登录
2010-8-2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最近,香港中文大学的王绍光教授推荐了一篇文章,主题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耐心问题,摘编如下:
在一个现代化进程之中的国家,知识分子本来就是最缺乏耐心的一个群体。现代化打破了原有社会秩序的稳定性,经过剧烈转变后才能达到新的平衡,但处于新旧两个平衡之间的过渡阶段,恰恰是最危险和混乱的。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尖锐地指出:“几乎任何一个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gov都不可能长久地指望知识分子的支持。知识分子常有乌托邦式的目标,从来没有一个gov能真正满足。故此在大多数场合,知识分子都强烈反对现行改革,将其视为躲避真正改革而抛出的一点小甜头,认为不够彻底、不是结构性的。改革对于城市知识分子,反倒成为革命的催化剂。”
这种“改革摧毁了改革派gov”的情形,向来不鲜见。以我们的近邻韩国为例,1960年的学生示威,迫使总统李承晚下台,张勉领导的开明gov上台。这一新gov的目标和政策,几乎都反映了学生的要求。然而仅仅几个月后,它遭到了和前任同样的命运,完全支持gov的学生骤跌至不到4%。六个月后,朴正熙领导的军方推翻张勉gov,学生们又几乎立即表示反对。集权的独裁统治、开明的民主导向政体、军事统治,他们无一不反对。学生们没有耐心:他们想要一切,而且马上就要。
中国的知识分子也不例外。许多人说起体制的问题(也就是一种结构性缺陷),常常都是痛心疾首的。他们认为只要体制彻底改革好,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可是,历史上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的好事,更多的时候,摧毁体制之后收获的是虚无,是一堆瓦砾。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它们只不过是被新问题所取代罢了。
然而一代代的人都在做着同样的梦。这种好高骛远、希望来一次整体而彻底变革的思想,从五四起往往发端于文化领域。无论是最早的“打倒孔家店”,还是后来的“丑陋的中国人”、“河殇”、“狼图腾”,无一不是在表达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敌视,而它们的确也能造成一时的轰动效应。不过,正如一直叫嚷要“改造意大利人种”的墨索里尼最终失败一样,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彻底自我改造成他者。
如今,这种变革的愿望渐渐从文化领域挪开,转而到了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生前的杨小凯、黄亚生等大陆出生的经济学家,往往比其同行更激烈地批评中国经济体制的不完善。至于社会和政治议题,只要随便找几个相关论坛看一眼,就可知道人们是多么一腔热血、愤懑难平。现在无论什么问题,大家讨论到最后,往往都会归结为“体制问题”。
当然体制并非不需要改进,只是其改进是很缓慢的。自晚清以来的历届中国gov,往往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其成败取决于在给定的时间内,它们能否自我改革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除了毛时代一个短暂的时期外,gov通常都没能将知识分子的不满成功地予以体制化,相反,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指望他们能多一些耐心,倒成了许多时期的重要政治课题。1929年胡适就在《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中,提前二十年预告了国民党的命运:“现在国民党之所以大失人心,一半固然是因为政治上的设施不能满足人民的期望,一半却是因为思想的僵化不能吸引前进的思想界的同情。前进的思想界的同情完全失掉之日,便是国民党油干灯草尽之时。”
在中国掌权后的共产党,也是曾经追求问题的“一揽子解决”的。然而,自1978年邓小平执政以来,中国政治领导层的思维和心态已发生很大转变,他们开始追求一代人办一代人的事,“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确定的目标性的乌托邦,只有一件一件问题的实际解决。邹谠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中评论说:“中国的最高领袖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期待,总是企望在一场最后的对抗中,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我以为只有两方相持不下的长期僵局才能改变这种思想,并了解到在健全的制度下的政治斗争没有全胜者,没有全败者,有的只是在一个不变的基本制度内无限地反复你赢我输和我赢你输。”
就此而言,目前在社会群体性事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制度性谈判妥协方式,才是更为可取的方向。体制问题的解决不在于整体、彻底的推翻重来,不是将对立面视为不可调和的邪恶,而是需要通过一件件事,进行持续的反复对抗、谈判、妥协。照Dankwart Rustow的说法,民主产生于“没完没了的长期政治斗争”,在那些斗争中,“民主并非是最初的形式或主要的目标”,“它是人们所寻求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手段,或它成为这场斗争的意外收获”。
知识分子当然仍然要反思和批判,但他们是否应当更有耐心一点?或许,人们会认为:正是他们的缺乏耐心施加了必要的压力,促成了此后的变革。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永远会有争议。但有一点似乎是明确的:现在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没有改革者的改革”时期,社会真正需要的是细小问题的逐步解决,而非宏大命题。最终适应和存在下来的,往往未必是“好理念”,而是人们有相关切身利益的妥协机制。如果认为在体制完善之前,就什么也做不了或做不好,那就意味着,知识分子未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的特点。在这个时代,知识分子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步都必须抱着极大的耐心。
评论:知识分子需要耐心,需要“慢慢地着急”、“稳重的激情”,就其主流而言,现今已经不再是问题。现今最大的问题在于,面对一个“没有改革者的改革”时期,知识分子有些抓瞎,想摸着石头过河,但石头究竟在哪里,先摸哪块石头,后摸哪块石头,都搞不太清楚,没有一个获得人们普遍认可的共识。于是,民间的力量就聚集不起来,只能求得一些孤立的个案的解决,或者被动地跟着gov的节拍走。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知识分子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前景,以及每种可能的前景的产生条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缺乏一个清晰的认知和勾勒。这种缺乏的性质,主要还不在言论自由度方面,而是在知识储备和研究功力方面。形象一点说,如果把中国的未来发展比喻成一棵树的话,树干是什么,树干上会分出哪些大树枝,大树枝上会分出哪些中树枝,中树枝上会分出哪些小树枝,为什么是这样分岔而不是那样分岔,中国具体应该沿着哪个树干→大树枝→中树枝→小树枝的路径走,现今的中国知识界,似乎还很难将其说清楚、说明白,很难把这棵树完整地画出来,这也正是人们普遍担忧的地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知识分子 摸着石头过河 丑陋的中国人 香港中文大学 群体性事件 耐心 知识分子

回帖推荐

aroot 发表于2楼  查看完整内容

这个话题涉及到很多东西,单一定位为知识分析和耐心方面说中国现代化进程(社会进程),比较无力。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沙发
aroot 发表于 2010-7-13 01:23: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话题涉及到很多东西,单一定位为知识分析和耐心方面说中国现代化进程(社会进程),比较无力。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见路不走 + 5 + 5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5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1 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