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outique
931 0

中国:用人民币升值抗击通胀?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0粉丝

副教授

7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5080 个
通用积分
2.4616
学术水平
24 点
热心指数
24 点
信用等级
26 点
经验
821 点
帖子
904
精华
1
在线时间
8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2-7
最后登录
2012-7-12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logo.gif

中国:用人民币升值抗击通胀?
英国《金融时报》 罗伯特•库克森 彼得•加海姆 报道

随着各国政界人士采取行动,阻止全球“汇率战争”的爆发,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中国将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到何种程度。
10月中旬,美国财政部推迟了市场高度期待的国际汇率报告的发布,就此回避了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棘手问题。此后,辩论愈演愈烈。
自那以来,人民币已停止了对美元的升值——反而贬值了0.2%。外汇交易员也减少了在远期市场上对人民币未来升值速度的押注。
此前,美国政界人士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指责中国通过让人民币贬值来支持国内产业。在这种压力下,人民币出现了长达一个月的大幅升值。

今年6月,中国政府解除了人民币事实上与美元的挂钩。自那以来,人民币升值达2.5%。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édit Agricole)策略师戴锐斯•科瓦茨(Dariusz Kowalczyk)表示,虽然长期而言,人民币将继续升值,但未来数周和数个月内,升值速度将在很大程度上随着国际政治压力的情况而变化。
他表示:“很显然,9月底到10月初人民币的升值,目的是为美国财政部不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提供借口。”交易员们正密切关注着11月份将发生的一系列重要政治事件,包括20国集团(G20)政府首脑会议和美国国会中期选举。
美国财政部预计也将最终发布被推迟的关于其贸易伙伴汇率操作的报告,但日期尚未确定。
中国政府希望不被列为汇率“操纵国”,因为那可能会使美国最终可以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并促使其他国家效仿。上周末,G20财长就控制巨额经常账户盈余和赤字达成了政策框架,这与中国自己所说的经济目标一致。
对中国外汇制度持批评态度的人士指出,中国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就是人民币被低估的证据。
本月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已经位居全球之首的中国外汇储备增至2.65万亿美元,增幅达到创纪录的1940亿美元。
中国政府从自身的立场出发辩称,人民币的过快升值,将令中国出口行业难以承受,并可能因此影响到全球经济。
此外,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在下降。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预测,2011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将收窄至1400亿美元,仅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6%,较今年的3.8%大幅下降。
但除了外国压力以外,中国让人民币升值最具说服力的理由之一是,它将有助于抗击国内通胀。
对物价水平上升和资产泡沫的担忧,促使中国上周近三年来首度升息。
在经济增长强劲反弹后采取的这一举措,是中国迈出的一小步,目的是逐步撤出金融危机期间向经济中注入的大规模刺激。
Brown Brothers Harriman的温•辛(Win Thin)认为,如果中国央行(PBoC)最近就货币政策紧缩所作的研究可以作为指导的话,中国有可能会利用本币升值来抑制通胀。
中国央行2006年和2007年收紧货币政策时,人民币曾大幅升值。
2007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分别上升了1.5%、1.3%和2.8%,到2008年一季度,升幅更是达到4.2%的最高水平。
温•辛表示:“换句话说,中国央行综合运用了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升值等手段,帮助抗击物价上涨的压力。这就是我们将在2011年看到的情形。”
中国加息后,市场下调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12个月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显示,人民币对美元将升值3.3%,低于上周初的接近4%。
高盛(Goldman Sachs)的多米尼克•威尔逊(Dominic Wilson)表示:“最终也许会是,通胀压力会减少对汇率进一步波动的不安。”
译者/李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 人民币 Brothers brother 中国 通胀 人民币升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