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2359 0

池州市现代农业的现状分析和对策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84 个
通用积分
243.6694
学术水平
1037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池州市农业经历了从治山治水到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农业生产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历程,农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地处山区、建市较晚、经济薄弱等原因,限制了池州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从2006年开始,池州市迈进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阶段,池州市农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成为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关键词:池州市;现代农业;现状;对策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是皖江经济带和“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地形多样:东南部以山区为主,森林资源丰富;中部为丘陵地区,是粮、茶、林、桑,麻的重要产区;西北部沿江地带为洲圩区,河湖交错。全市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
  一、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综合能力稳步提升,生产总量稳定增长
  2006-2008年,池州市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7.7%,高出规划3.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2.8个百分点,2008年农业总产值达64.33亿元,比2005年增长57.7%。粮食生产平稳,三年产量均超过60万吨,其中2007年产量为67.76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经济作物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2008年棉花产量为2.81万吨,比2005年增长47.3%,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水产蔬菜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肉类产量为7.29万吨,水产品产量为10.35万吨,蔬菜产量为28.66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13.4%、20.1%、11.1%。
  (二)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市各地围绕《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池州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目前已形成粮油、棉花、茶叶、水产、畜牧、茧丝绸、蔬菜、经果林八大主导产业。“512”强龙工程顺利完成,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到2008年,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9家,年产值超过40亿元,利税2亿元,带动全市16万农户增收。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84个农产品获得国家认证,560种农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一村一品”初见成效,已形成特色明显的南部山区林茶果药、中部丘陵区桑麻畜菌、沿江圩区粮棉油渔菜三大产业带,“秋浦花鳜”、“皖南土鸡”等十大农产品基地初步建成,农产品优势逐步凸显。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农产品进入全国400余城市的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销售额3.5亿元。
  (三)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2007年、2008年,池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9%、19.9%、18.6%,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7.4%,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58元,提前完成4200元的规划目标,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2%[农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三年来分别增长了13.65%、15.27%、22.78%;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47.3%下降到2008年的46.5%,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2008年这三类消费支出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80.6%、36.1%、31.3%。
  二、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由表1、表2可以看到,池州市的林业资源和渔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池州市农业经济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的产值比重达到44.32%,而林业产值仅占8.87%,远低于其他产业,渔业的产值也相对较低,仅占14.35%。可见池州市的农业经济结构与农业资源结构并不完全匹配,农业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使得池州市的区域资源优势无法发挥出来。
  (二)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
  农户生产经营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较短,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知名品牌较少,特色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在农产品加工上,以粗加工为主,加工产品大多停留在一、二级加工层次上,精深加工度不足,大部分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目前全市还没有一家国家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没有一家涉农上市公司,带动力和辐射力十分有限。
  (三)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的。一是农民文化素质整体较低。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池州市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5年,排名全省末位,远低于全省7.2年的平均水平。同时由于重务工,轻农耕的思想普遍存在,大量相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年轻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妇女和老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导致农村劳动力科技水平较低。二是农业科技推广渠道不健全。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农业推广人员数量较少、缺乏专门的科研机构和专业科技人才等原因,各乡镇地区农技推广机构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导致正常的农技推广活动难以开展,很多新技术、新产品难以深入到广大农户,农业科技水平得不到提高。
  (四)农产品市场不健全
  目前,池州市尚无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从进到销的全过程基本上呈现为“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仅有的几家农产品交易市场普遍存在规模小、建设水平低、布局与功能不合理、年限陈旧等问题,不能满足池州市农业流通和发展的需要。市场内部交易方式主要是以摊位制为主,在经营管理上各自为战,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市场竞争力薄弱,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群体优势。
  三、加快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一是注重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提高经济林和生态林的比重;立足于山区重点开发林区特产与林副产品,并加大林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力度,提高林业生产经济效益。二是合理利用水域资源,重点发展珍珠、秋浦花鳜、青虾、毛蟹等特种名优水产品养殖,建立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提高水产品养殖集约化程度,加快渔业的发展。三是重视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发展。积极推进粮、油、棉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一批优质粮、油、棉生产基地,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粮油作物新品种,并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
  (二)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一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围绕农产品主导产业,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依托,县级龙头企业为基础,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精加工业,延长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加大龙头企业建设资金的扶持力度,组织银企对接,吸引信贷投入,鼓励和引导各类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拓展龙头企业融资渠道。二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各县区要围绕龙头企业,依托资源优势,按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扩大品牌效应,形成区域特色经济。
  (三)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以九华山景区为龙头,结合各地的农业旅游资源,打造北部以垂钓休闲、水生农业为主的水体观光休闲农业带,中部以蔬果采摘、农事体验为主的丘陵观光休闲农业带和南部以山地旅游为主的山地观光休闲农业带。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广告等媒体,宣传池州观光休闲项目。策划各种观光休闲农业宣传活动,如继续举办冬至菊花节、石台茶文化节等有特色的农业旅游活动,带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观光休闲农业品牌。三是加大对观光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在财政、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投资力度,拓展投资渠道,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向观光休闲农业项目集中。
  (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贯彻落实国家对农村学生入学的优惠政策,保障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农广校、职业中学等农民技术教育主渠道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掌握、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研基地、人才基地的建设,重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积极开展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强对粮油、中药材、茶叶、林竹、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四是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搭建布局合理、效能统一、精干高效的新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导和带动作用。
  (五)完善市场体系
  一是要加快有形市场的建设。依据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特点和供求变化,建设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改造和扩建现有的农产品市场。二是完善农产品的流通网络和信息服务系统。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推进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构建全市统一的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发布工作,及时为农民提供产、供、销的信息服务。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政府应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加大对中介组织的扶持和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其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联合,使其充分发挥出连接农户、企业、市场和政府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池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池州年鉴(2009卷)[M].黄山书社,2009.
  2、鲍勇,荣家平.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调查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7(9).
  3、胡文海.池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7(89).
  4、李敏.大力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J].中国统计CHINA STATISTICS,2002(3).
  5、许旭.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促进新农村建设[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6、贺珍瑞.关于构建现代化农村市场体系的思考[J].理论导刊,2007(3).



作者:姚丽 熊健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9期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现状分析 现代农业 池州市 Statistics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对策 现代农业 池州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