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量深圳居民赴香港购物。从1.1港元一包的天然海盐、30港元一大瓶的家庭装飘柔、28港元36包装的得宝纸巾……访港客热衷的不再是奢侈品和进口化妆品,而是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必需品,甚至还有大桶有机酱油。(11月4日《扬子晚报》)
真应了那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香港被内地游客视为购物的天堂,到天堂里购买的都是高级珠宝,进口化妆品之类的硬货。现如今,在高物价的压迫下,购物车里开始混杂着洗发水,卫生纸和酱油这些散发出市井味的生活必需品。
短短的数年,香港和内地就完成了角色的互换,这样的互换远远看上去似乎很养眼:内地人不再像没见过世面的暴发户,一拥而上围住柜台抢购奢侈品,而是可以像逛自家门口商店一样,悠闲的在港选择生活日用品。多么惬意的一幅画面啊!
然而,静下心来会发现,这种角色转换其实是非自愿的,是受到某种外来因素胁迫的,这个外来因素就是高物价。
毋庸讳言,高物价现在已是继高房价之后又一座压在国民头上的大山。先不用遥想30年前的冰棍几分钱一根,猪肉几毛钱一斤,也不必追忆20年前一块钱能买多少白菜,五块钱能买多少鸡蛋,只须想一想三年前大蒜多少钱?两年前绿豆多少钱?一年前苹果多少钱?想起来了吧,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早落伍了!
再看我们的收入,三年前月收入800的,现在可以挣到1200了,收入1000的现在变成1500了,仅从数字上看,收入都提高了。但不要忘记人活着要吃喝拉撒,前段时间,有网友在网上晒自己的月消费清单,引来上千人跟帖,看完后只觉得鼻子酸酸,眼窝发热,现在不妨转来给大家看看:
我月收入1000元。每顿饭:2元乘以3顿=6元,坐公交来回:2元,抽5块一盒的烟。5+6+2=13元乘以30天=390元,房租:290元。390+290=680元。电话费:50元,网费:70元,电费:30元,水费:10元,680+50+70+30+10=840元。1000元-840元=160元。这160元必须攒着,留着买洗衣粉、牙膏等生活必需品!
看完后,有何感想?不敢算细账啊!现在物价涨得这么厉害,真不知道这名网友现在上哪去找一顿饭仅需2元钱的地方。真的不敢再想下去了!如果说“蒜你狠”、“豆你玩”加上今年的“苹什么”之类的炒作,民众还能抱着看热闹的心理,现在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被高物价的大火引燃了,工资还不涨吗?既然是市场经济,劳动力现在也是供不应求,价格为何就一直提不起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