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赫赫铭儿0
5644 29

[创新发展] [原创]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提供一个三元的宏观模型 [推广有奖]

11
tommson 发表于 2010-11-16 12:50: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难点在于如何量化剩余价值,但即使剩余价值可以量化,是否就可以通过制度约束来防止经济波动的出现,我表示深度怀疑。社会科学说到底,是有关于人的学说,在研究理论时,我认为需要考虑到人的因素(包括个人和人群)

使用道具

12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11-16 13:14: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考虑当然是考虑的,而且所有的经济学都考虑,但是不会相信它是主要决定因素,否则那就不要学经济学了,学个心理学什么的更有价值。
隐客 白痴 不学无术

使用道具

13
wj198857 发表于 2010-11-16 13:21: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9# 赫赫铭儿0 我们应当理解马克思,毕竟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因此,他所能考虑的问题不可能是楼主所说的三元结构。但是马克思对于实体经济以及由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经济还是有一定认识的。资本市场或者说货币市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避不开的分析对象。其中涉及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货币是否中性。若货币是中性的,则没有必要考虑货币市场的结构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若货币非中性,则货币市场的结构对于实体经济的运行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马克思和凯恩斯似乎都一致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但是他们对于货币市场的分析似乎仍可细化。因此,我觉得宏观经济学若要取得什么新的突破,货币经济学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而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存在,对于马克思所说的转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至少都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实现剩余价值转型的重要途径。
虽说无知者无畏,但不知道自己很无知却是最为悲剧的事情!

使用道具

14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1-16 13:27: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7# wj198857
我们似乎还没有了解清楚剩余价值从何而来。马克思说劳动力存在一种使用价值即创造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也就是剩余价值。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劳动力存在这么一种能力去创造剩余价值。经济增长若是得以实现,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变化,购买单位劳动力所花费的货币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将能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也意味着需要对劳动力进行一些额外的投资,来增强其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得不到增强,似乎长期的经济增长是无法实现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61851&page=1&from^^uid=1123236

我们似乎还没有了解清楚剩余价值从何而来”——的确如此!
马克思说劳动力存在一种使用价值即创造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也就是剩余价值。”——错误正是从这个理解开始的!
剩余价值并不是因为资本家延长了劳动力的使用时间,才产生出来的!而是因为资本家的工厂提高了工人的个体劳动生产率,从而在相同时间内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其中,与个体劳动生产率相当的部分(及价格),理所当然成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而超出个体劳动生产率的部分(及价格),则理所当然成为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利润)。
并且只有在这个新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把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配,归结到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进而把劳动者工资、资本家利润、和国家税收的分配,归结到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进而把消费市场、股票市场、和国家债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如此等等。
这就是说: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取决于劳动时间,而是取决于劳动生产率!

使用道具

15
tommson 发表于 2010-11-16 13:38: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剩余价值的新解不是否认技术要素,而是说这种要素所需分得份额被利益团体人为的扭曲了,所以量化是一个直接的困难

使用道具

16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1-16 13:53: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7# wj198857
因此,我觉得这些问题还是有待于研究的。至于不同形态剩余价值总量的一致,可以视作是理想状态下的均衡,但是这种均衡反倒是偶然的。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活动应当基本是出于失衡状态的。只是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向均衡演进的内在动力,但是均衡又何尝不是处在变动之中的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61851&page=1&from^^uid=1123236

政治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的三元模型,的确是“理想状态下的均衡”。
由于在实际运行中,股份经济的三个层次——个体劳动生产率、集中劳动生产率、和联合劳动生产率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所以消费市场(工资总额)、股票市场(利润总额)、和国家债券市场(税收总额)也随之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所以正如你的判断:现实中均衡反倒是偶然的”。
——不过我们终于是看到了一种“向均衡演进的内在动力”!

使用道具

17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1-16 14:03: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1# tommson
难点在于如何量化剩余价值,但即使剩余价值可以量化,是否就可以通过制度约束来防止经济波动的出现,我表示深度怀疑。社会科学说到底,是有关于人的学说,在研究理论时,我认为需要考虑到人的因素(包括个人和人群)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61851&page=2&from^^uid=1123236

1 由于我们这里已经把剩余价值归于不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额,所以理论上应该是可以量化的;……不过实际测定当然不会那么简单。
2 比较科学的制度约束应该可以防止大的经济波动出现,小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使用道具

18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11-16 14:04: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个人主义分析法基本上已经被西经彻底透支了,应该不会做出什么更有内涵和价值的东西了。
隐客 白痴 不学无术

使用道具

19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1-16 14:05: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2# 借一步
考虑当然是考虑的,而且所有的经济学都考虑,但是不会相信它是主要决定因素,否则那就不要学经济学了,学个心理学什么的更有价值。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61851&page=2&from^^uid=1123236

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

使用道具

20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11-16 14:25: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3# wj198857
我们应当理解马克思,毕竟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因此,他所能考虑的问题不可能是楼主所说的三元结构。但是马克思对于实体经济以及由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经济还是有一定认识的。资本市场或者说货币市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避不开的分析对象。其中涉及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货币是否中性。若货币是中性的,则没有必要考虑货币市场的结构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若货币非中性,则货币市场的结构对于实体经济的运行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马克思和凯恩斯似乎都一致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但是他们对于货币市场的分析似乎仍可细化。因此,我觉得宏观经济学若要取得什么新的突破,货币经济学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而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存在,对于马克思所说的转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至少都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实现剩余价值转型的重要途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61851&page=2&from^^uid=1123236

我们的确应当理解马克思,包括理解他的历史局限性,以求得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我不太明白你说的货币“中性和非中性”,并一直认为货币应该是“中性”的。——这有很大的关系吗?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