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djdkj
1515 6

[历史或转型的制度分析] 老师就这样,何谈学生? [推广有奖]

  • 5关注
  • 32粉丝

贵宾

学术权威

2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205075 个
通用积分
11166.9842
学术水平
1433 点
热心指数
1459 点
信用等级
1351 点
经验
156753 点
帖子
5317
精华
1
在线时间
35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0-23
最后登录
2024-4-26

楼主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0-9-10 19:48: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老师就这样,何谈学生?


       看了《我曾对焊工进行调研,职业学校培养的基本没啥用,还得企业二次培养》一文,深有同感:

       职业院校的教师没有经过实际操作的工作经历,哪里会教出有操作技能的学生?比如,目前的职业院校机械专业教师中至少要有6级以上技工水平才能承担实训教学任务。中国学历教育没有明确的“技师”职称序列是错误的。袁隆平和屠呦呦这样的科技人才为什么不能进入中科院院士序列?因为他们的成就被视“奇技淫巧”,被认为是“下里巴人”,不属于“阳春白雪”之列。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有“文人相轻”的陋习,那些“大学士”只认自己的“满腹经纶”才算学问。长期以来,高校的一些科研成果为何不受企业的待见,就在于这些“成果样机”离着商品化和实用性都有很大的距离——尤其是“人机界面”水平和标准化、可靠性以及工艺水平都比较低。笔者早年多次参加过国内的“成果展会”面对的那些“样机”实在不敢恭维——离商品化的距离很大。企业中有句俗语叫做:“一只眼睛,工程师画个圈,技师点个点,眼睛的神情就看技师的‘出神入化的能力’”。

      笔者也多次为企业招人去过人才交易会。其中一次遇到过一位本科机械专业的毕业生拿着自己的得意之作——一张齿轮图纸来找我。我看了以后说:“你这图纸齿轮画的很圆,但是加工这没法干。”他很惊诧的说我这毕业设计的CAD图纸是系里全年级最好的A。我告诉他:加工者不是看你画的多圆,而是看图纸标注的参数。你齿面硬度没标注,材料也没标注,怎么加工?你是用铜材还是用钢材或使用塑料?你的齿轮齿面机械强度是多少?加工者如何加工必须要看标注,即使你画得不够圆,只要你标注了直径或半径,加工者就知道怎样下料加工。CAD制图只是能把你的设计图样通过计算机表达出来的工具而已,齿轮所有的工艺参数都需要用你掌握的《材料学》、《误差和公差配合》、《机械传动原理》、《机械工艺学》等等专业知识来确定。他说:“老师说,学会CAD就业没问题”——原来如此,老师就是个书呆子。老师都这样,何谈学生呢?      

       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的教育一直都坚持“师傅带徒弟”的机制,这是有道理的,也是也是它们的成功之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没有成为现代国家的起源地,并且与世界的几次工业革命也无缘。这表明,这些文明都没有为自然科学技术提供“技术创新体系”的土壤(比如,东西方宗教在对待自然科学的认知和接受的态度差异,以及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社会的差异)。《大繁荣》一书中总结的“现代国家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创新体系”的结论是很有道理的。

      附文链接:

          我曾对焊工进行调研,职业学校培养的基本没啥用,还得企业二次培养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77704&s=zwyes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Content 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传统文化 中科院院士 cad制图

沙发
tksfb2 发表于 2020-9-11 14:44: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能源和面具不能天奴以后

使用道具

藤椅
7Apr 发表于 2020-9-11 23:27:3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djdkj 发表于 2020-9-10 19:48
老师就这样,何谈学生?
       看了《我曾对焊工进行调研,职业学校培养的基本没啥用,还得企业二次培 ...
有道理,这个问题能改善好的话,上下的效率会大大进步<br>

使用道具

板凳
Ipub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0-9-14 10:53: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线的技术人员很重要,不过学起来门槛也不算高,职高、高校无法培养的话,在工作岗位上干一段时间也差不多能入门了。就是可惜在高校的这段时间浪费了

使用道具

报纸
zhangjuncai412 发表于 2020-9-14 16:50: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地板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0-9-14 17:29: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Ipub 发表于 2020-9-14 10:53
一线的技术人员很重要,不过学起来门槛也不算高,职高、高校无法培养的话,在工作岗位上干一段时间也差不多 ...
师傅的经验只要管用,肯定就有理论上的支持。只不过有人认为,理论总是完善的,其实,所谓理论大多只是一种概括,或者说是简化模型的描述。实际上科学工程都是属于复杂系统,关于系统的理论很多印度是没有考虑进去的。而技师的经验大多是对这些因素的一种理论总结。

使用道具

7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0-11-25 21:11: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Ipub 发表于 2020-9-14 10:53
一线的技术人员很重要,不过学起来门槛也不算高,职高、高校无法培养的话,在工作岗位上干一段时间也差不多 ...
      了解自己的家底,不断自我革命是中国企业的历史任务
     你说的有道理,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里讲到:企业的创新能力中禀赋和内生动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禀赋是什么?一是,你的企业里又没有足够的新兴技术人才,包括创新设计开发;先进工艺的技术保证体系;关键工序的高技术水平的生产者;创新流程的管理者和发展战略的决策者;这是创新体系的人力资源——人流。二是,企业掌握新技术动向的能力;对未来企业发展的科学理解和战略思维;对引进技术的消化能力和再造构想;技术信息的收集和解析能力以及对现有技术的整合能力;创新的风险控制能力;这是系统的信息流的范畴所应具备的条件——信息流的问题。三是,系统的物流。现有技术装备具有哪些综合潜能;引进设备的选择;整个制造流程的设备保障和整合水平;生产效率及对新产品的应变能力;材料和部件的适应性等等以及自制的工装设备满足程度;资金。这是系统的物流要考虑的问题。企业禀赋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创新时代,企业的禀赋反映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客观条件。
      企业的内生动力。除了上述条件外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工种以及所有的保证体系是否适应创新要求。比如企业内部的协同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拓展能力;企业文化和团队的精神以及企业的内部向心力等等。  企业的内生动力核心要素是人,是人的敬业和齐心一致精神。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基层员工看的最清楚。比如,“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和“三结合”原本是中国创造的经验,结果被日本企业学了去搞得风生水起——对日本制造颇有贡献。所以,日本企业赞成“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全面质量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后来被日本引进后把“中国的人文化”加入其中形成自己的“QC管理体系”——学生超过了老师。
      所以林毅夫认为,没有禀赋和内生动力的企业即使把人家的专利拿来,也不过是照本宣科——难有长进。比如中国最著名的无人机厂商——大疆公司暴露的内部财务丑闻,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国企业的一个通病——内部治理有问题。即使是华为这样的企业,任正非仍审慎地注视着其运作。中国企业,“任正非”太少,“马云”太多。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