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q504878100
1156 0

[财经时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晋平:新兴市场进口需求的强劲增长是中国企业的机遇 (2)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教授

5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05 个
通用积分
0.0132
学术水平
3 点
热心指数
8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11348 点
帖子
960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6
最后登录
2017-8-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如何了解和认识这些风险的。第一个方面,作为企业来说从短期来看应对风险就是要回避汇率波动的影响,要寻找汇率相对稳定的市场;从长期来看还在于提升技术的竞争力、品牌的竞争力。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就中国目前的新产品产值的比重,它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今年1-8月份新产品产值的比重来看是高于2009年以及2003年等这些年份的,这说明企业创新能力在逐步提升。尤其我们要注意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从新产品产值的比重来看是高于我们的平均水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我们继续吸收跨公司的投资是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的。另一方面,我们在应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要从市场多元化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进口的增长速度还是从出口的增长速度,我们和主要的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都是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或者说是传统市场的。我们刚才也做了介绍,从未来比较长的一个时期来看,新兴经济体将是一个成长性的市场,具备了继续开拓市场,扩大对外出口空间的机遇。    同时,我觉得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延伸我们的产业链条,提高我们对外出口加工过程中的价值连和附加值水平。比如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我们会发现,作为一般贸易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都是超过了加工贸易的,这就反映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面对一个新的市场和新的经济增长前景,一般贸易这种方式正在提升产业链方面逐步发挥着一些作用。当然,我们还需要对“十二五”期间乃至于今后一段时间可能面临的经济增长前景做一些预估。我想强调的正如刚才刘司长所介绍的,我们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样的主线,为了突出实现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主题,使我们对外经济保持一个适度的增长,恐怕是我们需要确定的目标。比如从前几个五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出口和经济大幅度增长方面,我们相对在能源消耗方面也表现得比较突出。今后的增长无论是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还是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来看,这样的资源消耗能力是不能承受得,所以如何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如何确定适度的发展目标是需要明确的。
    如何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提高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贸易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也是一个重要的对策。比如从目前的阶段来看,我们服务业虽然和前一段时间(90年代、2000年)已经有了一些提升,但是我们在全球主要国家中是最低的,甚至低于全球60%的水平,也恰恰说明我们在服务业发展方面还是有一个发展空间的。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刘司长介绍我们走出去战略中提到了服务业走出去的问题,这确实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短板,我们知道,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商业服务大多数是以办事处、服务点的小规模的商务服务,远远不能适应大规模的企业投资的需要。金融方面也是如此,尽管金融投资在对外投资中已经占有了10%的政策,但是与企业需求还远远不能相比。它也存在着一个走出去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以一种跨境的方式走出去,同时也可以以当地存在的方式更多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我想这是中国未来在拓展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发展空间所必须做到和必须采取的措施。当然,这里面有一个相关的问题也必然会提出来,那就是我们的企业已经到了要扩大对外投资的时期或者说是发展阶段了。从不同国家对外投资资本存量和对内投资资本存量比较来看,是和人均GDP水平高度相关的,中国目前是30%-50%的水平,应该说这样的水平从国际经验来看已经进入了对外投资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呢?当然我们自己会有很多分析。但是我这里提供的一个资料恰恰是国外企业的一个分析,我想这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从国内面临的优势而言,比如我们有丰富的、相对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这是我们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同时,我们有上下一致的行动能力,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另外,从我们的劣势来看,从国外企业角度来看,他们认为我们的研发能力较弱,我们的国际经验不够,具有的国际品牌不够,我们在品牌服务上还有一些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些问题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目前的调研来看我们有很多企业在金融危机后通过并购的方式迅速地获得了全球性的研发机构甚至获得了全球性具有领先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告诉了我们恰恰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机遇,使我们尽快解决我们的短板。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我们面临的机遇是中国将要上升成为全球较大的经济体,虽然我们还只是一个经济大国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但是这种改变对我们今后要扩大我们的经济话语也会有积极的作用。此外我们也在与很多伙伴商量经济贸易区,这也为我们的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加便利的、低成本的商务服务环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我们面临外部的一些优势。当然,我们也同时要看到,在外部环境上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比如有些国家存在着企业存在的中国威胁论,有些企业认为你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这都会对我们的竞争力形成一定的制约。如何去化解这些风险也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问题。
    当然,最根本的是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技术实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作为我们对外投资的风险因素,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手段来帮助我们化解这些风险,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比如我们一般在分析对外投资的风险时往往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方面是政治风险。比如投资东道国是不是有一个欢迎外来投资者的态度,它的**是不是有一个积极的制度框架和有一个完善的欢迎体制。有一些国家曾经发生过对外来投资者国有化的措施,这显然是一个极端的政治风险的体现。对这种风险而言面对的是当地不太容易接受的态度,我认为我们应对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投资的本土化。一方面我们要获得自身的一些利益,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当地的企业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机会,这是化解政治风险的最有效途径。
    二是法律风险。比如涉及到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甚至国家安全法,美国自身标榜是纯粹市场经济的国家,但是最近也在加大对外来投资的监管力度,最为重要的是在2007年对国家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这个法律规定,包括国家的和基础设施相关的一些外来投资,都是可以对它进行国家安全评估来限制外来投资者的投资。面对这些法律风险我们需要向专家咨询,我们需要建设一支熟知法律的国家队伍,甚至在参加各种贸易诉求过程中借助法律的手段解决和化解这些风险。
    三是安全风险,突发性事件、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和汇兑等一些制度性的巨变。这些风险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对不同地区有一个风险的把握,同时要借助于像信用出口保险的方式为我们增加一层保护的效果,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我们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我们的损失。
    四是商业风险。从企业层面来说可能是更为普遍的风险。你的合作伙伴、当地的客户由于面临破产、倒闭甚至毁约等因素可能导致你的巨大损失,这些损失我们如何解决呢?一方面我们要对风险进行评估,更为重要的是借助金融方面的手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出口信用保险和其他金融性质的、政策性质的手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企业应对风险的工具我们要熟悉它、掌握它。最后,我更想说明的是,当我们面对风险的时候,我们要记住:有风险找信保。谢谢大家。
来源于新华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企业 发展研究 新兴市场 研究中心 企业 中国 国务院 机遇 赵晋平

顺其自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