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agic/tp
1126 0

[社会学] 从经济学出发看问题(转)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6粉丝

贵宾

大师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1834375 个
通用积分
19.9230
学术水平
860 点
热心指数
1007 点
信用等级
647 点
经验
164635 点
帖子
7283
精华
0
在线时间
23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7
最后登录
2013-2-19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从经济学出发看问题

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市场机制,其中价格又是市场的核心。经典的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在二维的空间画一条需求曲线和一条供给曲线,它们的交点所对应的价格就是这个产品的出清价格,或者叫均衡价格。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分析,因为需求是一个完全主观的概念,很难把握也无法去度量,但是事实上,均衡价格可以通过逐步的逼近来达到。个人认为"供求分析"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出清价格只能是告诉我们两中力量对比的结果,重要的是"供求分析"描述了逼近这个均衡点的过程。我对这个过程很感兴趣,我觉得它可以用于其他的许多领域去分析,所以有人称经济学为"分析人类行为的科学"。我比较的孤陋寡闻,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种过程的,我斗胆把它叫做"人类欲望的对抗"。

这种欲望首先必须是有实现的可能的,否则无法成为对抗的一极。这种欲望说穿了就是
人类的客观需要,亚里士多德说"普通和粗俗的人们认为善就是快乐,因而赞成一种享受
的生活。而实际上有三中生活:感官的、政治的和思考的。"借助于道德哲学中"福利"(
Welfare)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客观需要分为三个层次:一)生理上的需要;二)精神上
的需要,包括学习和受教育的需要,增长自己的知识、能力与创造力的需要以及科学、
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三)社会上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社交、参加一定社团获
得一定归属感的需要,获得他人的尊重,享受民主、自由与人权的需要。如果我们分别
把这三个层次做为三维空间的三个维度,则这个空间的每一个点代表一个人的客观需要
,因而我们可以把所有人的客观需求的集合用这个三维空间来表示。(源自于中大哲学
系张华夏教授编的《道德哲学与经济分析》)

接着要做一个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每个人都追求自身"福利"的最大化,也就是说
他们追求的价值,都只因为它增加人们的快乐减少人们的痛苦。我觉得"理性人"应该是
一个利己主义者,而不是快乐主义者,因为快乐主义者的"价值"不一定是建立自身利益
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很难把"福利"做为自身客观需求实现的函数。从数学的角度上说,
是因为质点之间在上面的三维空间的运动过程中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这种情况是比较难
以处理的。

在上面的分析下,我把人类实践活动看成是"人类欲望的对抗"的整合过程,从而达到一
种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欲求的均衡点(这里的欲求不单纯是生理层次上的需求,应该
是上面分析过的"福利"的概念)。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时点上看,我们生活的各个层次
的状态可以看做是一种均衡,这种均衡可以是短暂的均衡,也可以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均
衡。但是,我觉得没有一种均衡是永恒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正是向我们说明这一
点,一种均衡的破坏,导致趋向另一种均衡运动的开始,达到一种新的均衡。由此周而
复始,人类社会不断走向进步,也就是说,结果是在这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需求质点
"是不断向外运动的(我们这里向外运动是指一种有可能实现的运动过程),逃离接近原
点的"死亡空间"。我们追求的目标不是去集中社会智者来确定一个人类社会最终的使得
所有层次都达到"欲望的对抗"稳定的均衡点,再确定一个宏伟的发展方案来实现它,这
是非常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我觉得人类的欲求是无限的(我想大多数人会同
意我这个假定),根本就没有一个终结的境界,人类实践的过程只不过是获取信息来不
断实现自身的欲求,(这里的信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所能获得的知识。)这个过程
是没有终点的。何况,作为千万个分散的个体都有自身追求的、相异的欲求,这种种欲
求之间必定是对抗的,(当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欲求具有一定的共性。),我们不
可能寻找一个协调所有欲求的均衡;还有一点就是所谓的信息的分散性,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知识容量"这种"容量"之间是相互差别的,我们可以很自然的假定每个人都是在自
身的"信息集"作出决策的(当然还有一定的外界条件的限制),所以这种"欲求的对抗"
会显示出很强的随机性,在作出决定之前没有人可以预料到结果会如何,所以在次数比
较少的"对抗"情况下每次结果也是随机的,但是在多次"对抗"之后才可以达到一种均衡
状态。这一点我们很容易找到例子,比如上面提及的出清价格(均衡价格)。所以,我
认为这种最优的、最终的均衡是不可能出现的。由此,我认为一个好的制度环境是一个
具有很强的、可以协调各种欲求的制度安排。在一个具有巨大欲求"容量"的制度安排才
可以使得各种"福利"得以实现,每个人都可以实现他所追求的"价值",这样的社会才是
"善"的!

有一个有趣而重要的问题是:到底是什么力量去破坏一种均衡?我想,这个问题牵涉的
东西太多了,我只能局限在我上面的观点来分析,但是,我自信这种分析是具有说服力
的。我想回到"理性人"这个原始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上,我们可以做以下的推论:"理性
人"的决策(包括经济决策和政治决策等)应该使得自身"福利"最大化,把"福利"最大化
作为他的目标函数,决策作为他达到这种目标的过程,那么这个函数的变量包括:1)内
生变量:自身的财产、信息(这种信息集合了他所能获得的知识,这里我们忽略了理性
,因为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他可以利用的信息可以充分显示他的理性)等;2)外生变量:
包括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氛围等。每个人的决策可以描述为:在上述变量的限制
下,根据自身的效用函数,选择一个最有利与自身欲求的决策。然而我们说过,一种均
衡的达到是一个逐步逼近的过程,所以,个体的决策不一定可以带来预期的收益,这取
决于在这个"对抗"范围之内各个个体的博弈结果。如果所有的"均衡"逼近过程是公平的
,(这里公平理解为所有个体的效用函数和博弈的结果没有外在性,还有一点很重要的
是不存在外在的力量介入这个过程)那么,这种逼近过程完全是竞争的结果,我认为是
符合效率原则的,即所谓的"自然法则"("符合人性的社会秩序"),但遗憾的是在很多
情况下这种过程是无法实现的。自由竞争作为一种最高效率的逼近均衡状态的过程已经
为经济学家所证明,所以很多人都推崇自由竞争。我觉得自由竞争有两点很重要:一)
它符合人类追求自身"福利"的原则,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二)它是高效率的,这意味着
人们的付出可以达到一个很低的程度。所以,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的"理性人"总是不断
的寻求一种途径,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人类欲望的对抗"过程所付出的成本达到
最小化!对于刚才提到的问题,我想我可以这样来回答:如果为了达到一种均衡人们付
出的成本太高,以至于高的人们无法承受,那么这个均衡将会被破坏而去寻找另一种达
到均衡状态的途径!

最后,我想举一个例子:以前在北美洲的两个印度安那部落为了争夺一个河心岛而发生
了争执,本来诉诸战争是必然的选择,可是两个部落的首领都厌恶战争,于是采取了和
平谈判的形式。首次见面两个首领都采取了保持沉没的策略,那种气氛十分紧张,但也
真巧,一个首领不经意的点了一根烟,另一个也跟着点了一根烟,结果大家都放松了下
来,渐渐进入话题,并都自信可以达成协议。以后的谈判,当一个人点了一根,另一个
人也跟着做同样的动作,结果双方达成了协议。久而久之,抽烟便成了寻求和解的必要
仪式或者习惯。但是,这种仪式或者习惯并没有对所有的人都有强制性,也就是说,有
人可以利用抽烟来作为欺骗敌人手段,所以有这么两中结果:要么取消这种习惯,要么
把法律化。这样才能够给人们予稳定的预期,人们之间的交往才不会因为信任而导致巨
额的成本。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的例子,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也不失为一种努力
的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Welfare 亚里士多德 自由竞争 均衡价格 经济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