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三农”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02_工商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7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要]经过出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出发点的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使我们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与国外环境处于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仍然是困扰着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难题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制约我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的人才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 三农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一、引言
在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出发点的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我国一跃成为国际前五大经济体之一,在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以及国民所得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相关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总的来讲现在国内政经形势和国际环境处于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这个典型的农业大国的工业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三农”问题仍然是困扰着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难题,农村人口多、农民文化水平低、人均收入少、人均耕地少等一系列客观问题,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制约我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并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成果的巩固和提升,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必须从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的人才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出现“三农”问题的原因及影响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模式改革的时期,“三农”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仍不断扩大,城乡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农村依然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1.我国出现“三农”问题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放缓,农民收入增长疲软,分析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因素,既有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也有政府宏观政策调控方面的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四方面的原因:
农业产量总量徘徊不前,农产品价格相对于工业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趋势。普遍原因是我国农业科技含量低且农户掌握的农业种植培育技术少,最终影响农业产量总量徘徊不前,农产品质量下降,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我们现阶段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徘徊在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直接决定农业竞争处于劣势地位,影响农民收入再投入比例,最终还会影响农业产量和农产品价格。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够完善。出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完善的原因基本三点:①农业产业调整方向与重点不够突出,布局革新不够彻底,造成农业产业调整力度不够,工作人员认识不够深刻;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尤其在科技信息与技术支持上不能更好的满足农业产业调整的需求,不能够好的让农户及时了解预测农产品市场超前走势;③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交易手段单一,无法更好的推广农业产业调整的宏观举措与引导农民交易市场走向。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困难,影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首先要搞清楚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者素质是息息相关的,劳动者素质主要包含劳动者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他们是具体体现劳动者素质高低的标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是双向选择的过程,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业发展面临不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是在国民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运行的。国民宏观经济既要面对金融危机后的经济疲软,保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势头,加快我国宏观经济的逐步转型,又要克服经济发展势头的回落,科技创新力不足的困难局面,在此经济事态下发展农业是任重而道远的!
2.“三农”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安全,而且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全与稳定。“三农”问题不解决,意味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将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影响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发展将日益严重。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危机,耕地资源将减少,水资源将不足,草原将面临退化,水土流失,农田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势必会造成工业发展的裹足不前,成为农业发展促进与支持工业发展的“瓶颈”。
三、拟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
为了更好地发展“三农”,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农业和农村政策的重点应围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提高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水平为重点,努力改善农业、农民、农村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的理性认识程度、领导能力、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具体的我们要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正视、重视“三农”问题,加强实地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学习外来农业经验,借鉴运用于自身农业发展,努力提高农村政府工作者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调查质量,总结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做法。
2.以提高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农业区、县、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熟谙市场经济的管理团队。运用经济管理的模式,把大家的思想意识统一起来,明确目标与任务,真抓实干,做到“不盲目折腾、不弄虚作假”,突出“思想统一强、决策执行强、管理优化强”的势头。
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以区域和产业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创新模式,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的重要主体。大力扶持与培养龙头企业和农合组织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要求,优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动力机制、就业机制和投资机制。通过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务实农业发展基础,农业发展基础是优化农业结构、提供动力保障、增加就业机会、创造投资环境的重中之重,最终可以充分调动各种优势资源,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推进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良好局面。
5.加快技术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最根本、最现实的潜力和措施在于加快技术创新,发展科教兴农。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是科教兴农的第一要素。农业人才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者,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力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6.依法保护耕地,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正当权益。依法保护耕地要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耕地法,坚决不吃“子孙饭”,不断“子孙粮”。确实因国家发展需要的耕地经过国家政府部门正当合法批准的,需突破产权纠纷困境、缩小征地范围、大力提高补偿标准、制定失地农民的医疗、养老、生活的可持续保障。
7.采取得力措施,迅速扭转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农村生态恶化现象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既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制约,也给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带来影响。首先要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后果的严重性,转变农民发展的形态意识;其次国家从宏观角度坚持“和谐发展民生为本,科学发展生态为重”的理念,弘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后出台严格的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将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纳入法律监督体系内,制定严格的工作执行制度,督导政府工作人员认真执行环境监管法规政策。
四、总结
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在不同场合提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始终把坚持加强农业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加快农村和农业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生活的必然条件,是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伟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Ml,气象出版2001版,第65页.
[2]《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抑制及其解读》(2005年)李苏、张传洲、邓兴珍 知识产权出版社.
[3]《改革的发展:中国的农村金融》(2004年)成思危 经济科学出版社.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